融建构主义教学的有效课堂初探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位老师对教材、学生和教育资源进行了科学而合理的开发和研究,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势必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所以我们也要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够把事实与理论统筹起来的关键点来推动高效的化学课堂。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以我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推动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支点。那么在当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实施呢?
  一、少点灌输,多点探究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思想所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对象性位置,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指向学生,但是从根本上讲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一直侧重于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我们所教学的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的起点不同,个体有差异性,理解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的教学一直只按自己设计的程序,全程灌输给学生,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听不懂,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会越来越没兴趣。
  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在老师和其它学习者协助下,获得知识。建构主义所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认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向的对象,并且认为学生能主动建立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起的是“组织者”和“中介作用”。而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建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的过程。例如在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老师教学中可以先提供:“资料:2CrO42-(黄色)+2H+Cn2O72-(橙色)+H2O,试剂:K2Cr2O7溶液,NaOH溶液,HNO3溶液”实验的设计、验证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由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实验不成功,其原因也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最终根据学生实验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又如在“氯气性质”的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协助者”,我给学生提供了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图,并做一定说明
  1、在锥形瓶下铺少许氢氧化钙。
  2、锥形瓶底部放一装有适量KMnO4平底试剂瓶,
  3、取一张红纸,中间用水湿润放入锥形瓶内。再取湿润的KI淀粉试纸和浸有溴化钠的滤纸条放入锥形瓶内。
  4、塞紧带有滴管的瓶塞,(滴管内事先吸入浓盐酸)。
  5、将浓盐酸缓慢滴入装有适量KMnO4平底试剂瓶
  6、把带有滴管的瓶塞换成带有针筒的瓶塞,在针筒中吸入少量浓盐酸,把浓盐酸全部加到KMnO4中,当气体产生时,往后慢慢推针筒,让氯气进入针筒,然后针筒中吸入水,配制了新制氯水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和试剂探究氯气的部分性质,思考老师改装实验装置目的,各种试剂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和聆听学生,了解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必然用到的,并适时地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持。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亲自探索、实验,实现知识的建构,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
  二、少点预设多点生成
  传统教学一般严格按照事先指定的步骤去进行固定程序,相应的教学结果也完全可以预测的。但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在具体实施教案时,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疑问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问题,建立生成点,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为契机,结合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就要求在实际情况中进行教学,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将会经历类似专家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而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的生成就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做氯水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的实验中,有学生不慎多滴,出现先变蓝后蓝色褪去。此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蓝色为什么会褪去”,这时就临时改变教学预设,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褪色,如何证明”这样学生对卤素单质间的反应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要提一下试题讲评课,学生做题出错是因为学生对所考查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在解题时存在思维障碍,听时明白、考时空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学生未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试卷讲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复述答题思维,找出盲区、错误思维,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及时答疑,寻求理想的解题方法,化难为易。
  三、少点练习,多点互动
  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中心”现象比较严重,师生交流偏少,学生之间交流更少。学生以最简约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讲记背练”、“精讲多练”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合作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方式,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聚在一起,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形成学习者共同体。在这种学习者共同体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倾听,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同伴间的对话交流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经验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例如在教有机物命名和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分组书写,并交流讨论,通过同伴交流,学生一般能自行消除重复的结构简式,确定正确的命名。而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教师不光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背景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励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于某些基础比较差,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比较困难的学生,尽力从他原有认知基础上给于提示,避免他们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成为“闲人”。由此要提一下的是,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那些关于过程与结论的知识都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建构,因此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程序相统一,通过师生互动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一种途径,从而控制好教学节奏,避免对牛弹琴。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在不断学习、反思、与认同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看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还需慢慢研究、改善。
  參考文献:
  [1]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之比较 广西师范学院 胡凯林 赵继源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钟东臣
  [3]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广东江门新会第四中学 陈翠琴
  (作者单位:舟山市沈家门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生产也在逐渐实现智能化,我国也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是从整体发展现状来看,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技术人员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内容展开论述,然后分析当前存在的
期刊
【摘 要】群体极化现象从被发现到正式提出,经过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及经验总结。群体极化的产生机制有三种主要理论:社会比较理论、劝服性辩论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成员特点、群体结构、任务性质、环境特点等四种因素会对群体极化产生影响。随之而来的网络时代吸引了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们对网络群体极化的研究,学者们针对网络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事件驱动、网络过滤、群体协同三种动力机制,并根据此三种动力机制提出
期刊
【摘 要】苹果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其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经过发展成为现今家喻户晓的科技品牌,在市场上占据大量份额,期间也经历波折。本文通过苹果公司成立初期应对IBM-PC电脑的冲击事件,通过自身的管理知识学习,就管理角度分析苹果公司在应对时的措施及失误,浅谈自己的理解。并对苹果公司近年发生事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苹果公司;创新;决策  苹果公司是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
期刊
【摘 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工程结构中,有很多部件会受到重复冲击载荷的作用,如舰载机上的拦阻钩、机载航炮中的复进簧、石油开采钻头钻杆、低压电器中万能式断路器的双刀轴承等,这些结构在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导致最终的失效破坏。材料与结构在这种情况的失效称为冲击疲劳失效。与常规的疲劳类似,冲击疲劳问题可以分为低周冲击疲劳与高周冲击疲劳。一般冲击疲劳载荷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有规
期刊
【摘 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既是教育部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常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体现和办学水平的充分展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是学校每年的常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类教学评估和专业建设项目申报都需要教学数据的支撑材料,高校应重视教学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工作,并使之形成常态化和规范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高校教学数据;采集与管理;教学管理  一、高校教
期刊
【摘 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愈来愈多的人广为使用,甚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基础能力进行教学培训,以此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当代已是高速发展的趋势。在社会各个行业的推动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等等,数据量的产生每日都大量的增长,因此,数据的分析与精准则是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方面则需要更进一步的
期刊
【摘 要】应用性人才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加速的主力军,是助力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希望通过大量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以及道德品质优秀学生的输送,更好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责。经济管理专业与当前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并且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应通过职业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敬业观点,才能在强化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好保证未来从业工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童谣进行简单的介绍,尤其突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童谣的界定与分类,分析了童谣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其应用现状,最后着重于尝试设计童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丁老头》为例,组织教学设计,构思了一节完整丰富的对外汉语童谣教学课堂。  一、童谣概念、特点以及分类  童谣,从它漫长的三千年历史的时间角度来看,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能够去界定它。在古代,它又被叫做“孺子歌”、“婴儿歌”
期刊
【摘 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也是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历来高度重视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多方面事务,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体系,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医疗卫生人才要求的严格化增加了医学类学生就業的难度,而医学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化及就业途径的有限化也降低了其就业的选择性与成功率。本文简要分析医学类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及次要原因,在结合医学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合理的新对策来解决医学类学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医学类;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高等医学教育的大众化在加快高素质医疗专业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