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幼儿收拾整理主动性的多种途径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收拾整理物品是幼儿自我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从当下我国的家庭现状而言,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绝对的”,父母会围绕着孩子为核心去组织活动,尽所能的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从而导致有的幼儿连最基础的整理物品都不会。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现状,接着探讨了幼儿主动性差的原因,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整理物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60-01
  幼兒阶段的孩子心理、年龄都比较小,所以在收拾整理物品方面的主动性较差,需要教师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幼儿学会收拾、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知识,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孩子的长远发展,运用游戏、规则等方法提高幼儿的物品整理能力,这样才能顺利的进入到小学的生活、学习中,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1.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现状分析
  从当下幼儿的行为习惯来看,孩子在看完书以后,整个书架会呈现出异常混乱的情况:有的书是倒着放的;有的是斜放的;还有的图书散落在地上。针对这种情况,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自觉的收拾学习用品,并将其放回原位,大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提醒下去整理,这种过于被动的方法,幼儿往往会对此产生抗拒的心理。
  2.幼儿收拾整理物品主动性差的原因分析
  幼儿在收拾整理物品方面的主动性比较差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家庭、教师。由于许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对孩子过于溺爱,任何事情都喜欢一昧的承担,不会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的家长也不相信孩子的整理能力,主观性的认为他们年龄太小,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而在教师方面,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主要是针对刚刚入职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当幼儿的表现同自己预期不相符合的情况下,会对其进行斥责、批评,这样无法提高孩子们的主动性,甚至会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3.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主动性策略
  (1)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幼儿树立主动整理物品的意识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可以学习的榜样,这个阶段的幼儿在事物认知方面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所以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某些行为,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例如,在阅读完故事书以后,放回到书架原本的位置上;写完字以后将笔放回到笔筒中……当教师具备一个收拾整理的习惯以后,整个教室和办公环境也会显得非常整洁,这种良好意识,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在幼儿园的书柜中,孩子的阅读书籍、铅笔和水杯等日常用品都会放置在这里,对于孩子们而言,书柜为他们的生活与成长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为了培养幼儿的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师在旁边也放置一个自己的柜子,每次用完东西后都放回到原本的位置上。幼儿看到以后,也会按照教师的习惯去进行收拾和整理,然后将这种习惯带入到学习中,使得学习也具备条理性和逻辑性。
  (2)借助游戏和规则,让幼儿享受到整理物品带来的趣味性
  如若教师刻意的教导幼儿,会让他们对此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从而失去对物品整理的兴趣,更无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方面,借助游戏,让幼儿体会到环境整洁带给人的舒适感,例如,“比一比”的游戏活动,看哪位小朋友整理得好、整理得快,在教师的带领下,要将“需要的”、“不需要的”物品都区分开,然后扔掉那些没有用的东西,接着对需要的物品进行整理、归类,确定好相应的位置,粘贴上标签。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构建一个规则,良好的物品整理习惯是需要不断巩固的,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以后,会知道这些物品需要放置在哪里,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收拾。对此,教师就可以在餐盘摆放、叠被子、区域活动等方面,针对物品整理的问题同孩子们一起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给予幼儿一定的成就感。
  (3)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整理习惯,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父母的依靠程度比较高,所以教师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协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幼儿园实行区域责任制,让幼儿专门去负责整理和归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而在家中,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权,适当的分配给他们一些任务,例如,收拾书桌、客厅等,整理和归纳自己的物品,并且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意识,强化幼儿的主动性意识。除此之外,日常的生活中,教师也要利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让幼儿明白:整理物品实际上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对于表现好的幼儿,给予一定的赞扬、肯定,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得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
  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物品的能力,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促进作用。在整理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见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学习独立的去收拾和整理物品。
  参考文献
  [1]周鹏鹏.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5)
  [2]甘 文.小图标大作用—浅谈区角游戏中运用图标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J].好家长,2015(06)
  [3]张 娟.塑造性格,让孩子改掉毛糙习惯—小班幼儿整理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他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他首先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独创性见解。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下对幼儿美术教育探究呢?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幼儿美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57-01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发展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长期以
本文较详细报道寒地鲜食葡萄露地绿枝嫁接当年成苗技术。以京亚、京秀、寒香蜜等品种做接穗,嫁接于贝达砧木上。结果表明,绿枝劈接“砧穗”愈合早,亲和性好,6个品种嫁接成活率和
摘要:教育行业的发展定位有了突破性的转变,信息化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而幼儿园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核心,在人才思想启蒙和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所发挥的育人功能都是十分显著的。在面对信息化教育宏观发展的环境下,幼儿园需要高度重视教学和管理具体工作要务的载体创新,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育人体系并就原有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开发与创新。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具体落实幼儿园教学的管理和运用工作层面的信息化系统
摘要:合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能力,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合作行为培养的关键期。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其语言能力、生活经验都有了极大发展,游戏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应当结合幼儿的交往和合作需求去更多开展合作游戏,以此激发幼儿情绪、促进其个性、社会性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成为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在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应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关键词:音乐教育;影响;现状;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45-01  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在选择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的基础之上,用幼
摘要:幼儿正处于智力和思维发展的阶段,幼儿园教师要用“心”理解、用“情”感悟、用“勤”观察、用“爱”引领,品读幼儿的童心,尊重幼儿的需要,接纳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班级管理成为一门艺术。本文将从幼儿的童心出发,对如何进行幼儿班级管理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班级管理;品读童心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
摘 要:美育具有“ 寓美于乐 ” 的特性。特别是幼儿,他们喜欢具体形象的美的事物,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这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所以,作为幼教管理者,要立足本园实际,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丰富而独特的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并以此为契机,挖掘多种艺术的综合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