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做自己最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上任了!他的1月20日就职典礼盛况空前,蔚为壮观,据说有大约200多万人参加!这种历史性的辉煌和豪华场面使人难以想像美国现在正处于经济不景气中!
  从奥巴马2004年在波士顿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基调演说那一刻起,媒体圈内人士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奥巴马,他们称奥巴马是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他们说奥巴马魅力四射,堪比肯尼迪。在2008年当选总统后,媒体又纷纷猜测:奥巴马会成为另一个罗斯福吗?还是会成为像林肯那样的伟大总统?还是会成为像克林顿或者像林登·约翰逊那样雄心万仗的总统?
  
  
  就其鼓舞人心、提升美国精神来说,奥巴马无疑是又一个肯尼迪!
  奥巴马是“万人迷”,无论老少、无论党派、无论性别,无数美国人被他吸引,他具有非凡的领袖魅力和强大的号召力。像肯尼迪一样,他能够与民众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奥巴马热”,他掀起的是一场运动;像肯尼迪一样,他文采飞扬,其撰写的书位列畅销书排行榜;像肯尼迪一样,他擅长演讲,站在演讲台上对着数十万人,他能够轻松自如,使听众受到“蛊惑”,群情激奋;像肯尼迪一样,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具有高尚品味,他和夫人甚至孩子将是时尚界的宠儿,一家人的着装将是许多人模仿的对象……
  
  就其面临的艰巨任务而言,奥巴马无疑是又一个罗斯福!
  1933年罗斯福上台时,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萧条:银行倒闭率将近50%,进出口贸易额下降70%,失业率高达25%!2009年奥巴马上台时,美国处于一场经济危机、两场战争的境内,可谓“内忧外患”!罗斯福上台后为了挽救经济,实行了著名的“新政”,国家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推行“以工代赈”,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宏观调控,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拯救了濒临破产的美国经济,罗斯福的“新政”具有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此外,在罗斯福执政期间,还领导了美国人民积极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赢得了二战的胜利,为美国最终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霸权做出了不朽功勋。罗斯福总统因此而名垂青史,成为美国最受人尊重、也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乱世固然出英雄,危机固然提供了成就伟大的机遇,奥巴马能否像罗斯福一样通过整顿金融、投资公共基础设施,为中产阶级减税来达到提振美国经济的目的?奥巴马能否兑现竞选承诺,自上任始就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在16个月之内使美军完全撤出伊拉克?奥巴马能否最终赢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反恐战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历史会将他比作罗斯福。但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毕竟奥巴马才刚刚走马上任。
  
  就其雄心壮志而言,奥巴马无疑是又一个林登·约翰逊!
  也许许多人记得约翰逊是由于越战,约翰逊的时代正是自由主义达到巅峰的时代!他要建立“伟大社会”,要向贫困宣战,清除大城市的贫民窟;他在浩浩荡荡的民权运动前顺应时代潮流,亲自过问国会的民权法案,接二连三地通过了《选举权法案》、《开放住宅法案》等,虽然在越战中失败了,但他在国会的立法成就有目共睹,他推动了美国的民权进步,缩小了社会的贫富悬殊,缓解了美国种族关系的紧张。饮水思源,奥巴马今天之所以能做白宫的主人,他实在应当感谢约翰逊总统的。奥巴马虽然未在竞选中大张旗鼓地宣称要为“劳工而战”,要为“穷人而战”,但细看他的经济刺激计划、医疗改革方案、能源计划,都与中下阶层息息相关。他自我认同非洲裔美国人,他是非洲裔美国人选进白宫的,心里自然装着他们(奥巴马内阁中有三位非洲裔美国人: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姗·莱斯),当然也装着广大中下阶层的人民。在奥巴马看来,美国的种族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光有法律的平等还不够,还需要机会的平等、经济的平等、社会的平等,种族关系才能最终和谐。
  
  01
  
  
  
  就其政纲、口号和组织而言,奥巴马无疑是又一个克林顿。
  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打着变革、希望和梦想的旗帜入主白宫;像克林顿一样,本次大选中奥巴马的竞选主题也是经济;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想要超越“左右翼意识形态”、“超越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拉锯式的党派政治”,要弥合各种政治分歧,专心办实事,办大事;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年轻,缺乏经验,需要熟悉华盛顿政治运作的人来辅佐他,围绕奥巴马的得力干将,有不少是来自克林顿政府,这使人颇感到“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味道;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期待通过高科技创新来寻求经济增长点,克林顿时代靠的是“网络经济”,奥巴马期待他的“绿色经济”(开发新能源、保护环境的新技术等)也能同样在美国开花结果;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要搞公平贸易;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要对医疗改革;像克林顿一样,奥巴马也出身贫寒,生活在单亲家庭,因此也都是心系普罗大众之人!
  
  就其思想的睿智和个性而言,奥巴马更喜欢拿林肯作榜样!
  像林肯一样,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菲尔德宣布竞选总统;像林肯一样,他选择了乘火车到华盛顿就职,而且沿着林肯当年的行进路线,并把手按在林肯当年宣誓就职的《圣经》上宣誓就职;像林肯一样,他要将政敌纳入他的内阁,组成一个对手团队。他从林肯总统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他要像林肯一样成为伟大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总统。虽然就党派而言,林肯是共和党;虽然就结局而言,林肯被暗杀;虽然就性格而言,林肯是忧郁的(他在与忧郁症作痛苦斗争的同时,还要领导一场战争);但奥巴马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因为是林肯解放了黑奴,是林肯维系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合众为一!
  奥巴马是谁?他会像其前辈中的哪一位?他也许像上面提到的某位总统,也许谁都不像,他更像他自己。他开创了美国历史,成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总统,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都对他抱以很高的期望,但他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当民众、国会、媒体与他的蜜月期结束后,他的任何一个错误都会被放大、审视和批评。再者,他现在所处的时代与上面提到的几位前辈都不相同,他在就职演说中说:“要用新方法迎接新挑战”!
  奥巴马虽然着意建立与前辈总统的联系,但他刻意效仿并不等于他就能够成就他们的伟大:林登·约翰逊以罗斯福总统为榜样,希望成为像他那样的伟大总统,但历史并未如此评判;克林顿以肯尼迪为榜样,他虽具亲和力,但并未像肯尼迪那样成为美国民众的偶像。
  奥巴马,做自己最好!
其他文献
经济减缓正考验着欧洲各国的经济思路。    新事 新言    “记得在四年前,雅典奥运会在开幕前一周,国际奥委会甚至还在担忧奥运会的场馆问题,而北京奥运会场馆却提前一年就可以进行测试赛了,这使国际奥委会非常满意,北京奥组委的组织工作没有让我们担心的地方。我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会是最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将会是最成功的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8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北京奥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将访问莫斯科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是毛泽东一生当中第一次出国访问。毛泽东此次出访,一是给斯大林祝寿,二是签订新的中苏条约。  16日上午,毛泽东的专列抵达莫斯科,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到车站迎接。苏联对毛泽东的访问很重视,礼仪规格非常高,前往迎接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外贸部部长缅希柯夫、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等。毛泽东在车站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指出
俄罗斯坊间流传一句话:“时间在前进,国家在变化,莫斯科在变化,只有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不变。”然而,一夜之间一切都变了……    莫斯科时间9月28日早上,俄罗斯政府网站上公布了一条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解职令:我命令解除尤里卢日科夫莫斯科市长职务,因为他失去了总统对他的信任。当天,梅德韦杰夫向俄罗斯记者解释道:“很难想象,总统和联邦主体行政长官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事,即总统——俄罗斯最高职位的人不信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煞是好看!首先挑选政党领袖的艾奥瓦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选择了不同的人选:1月3日举行首场投票区党员核心会议的艾奥瓦州钟情于民主党新秀巴拉克·奥巴马和共和党“黑马”迈克尔·赫卡比;1月8日进行首场预选的新罕布什尔州,不知选民是不是为了故意与艾奥瓦州“对着干”显示其特立独行的精神,选择了政坛老将希拉里·克林顿(民主党方面)和约翰·麦凯恩(共和党方面)这种结局打乱了预选的棋盘,在未来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的的大选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选,因为美国是具有最大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奥巴马当政近四年,未能将美国的失业率调整到民众可以接受的范围,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依旧在蔓延,债务重重的美国似乎无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单极时代的霸权国,美国在运用所谓“巧实力”处理利比亚、叙利亚等问题的同时也间接承认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美国已经无力靠自己去解决所有问题了。随着从伊拉克和阿富
当茶党人士激情洋溢地鼓励她参选时,佩林只是微笑,没有否认但也没有回应。有人说,佩林似乎更想把自己打造成“政治名人”,而不是白宫的主人。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     2010年2月的第一个周末,被称为“美国第三大党”的民间组织——茶党,正在田纳西州召开为期三天的首次全国大会。这个集会一开始一直波澜不惊,直到莎拉佩林的出现。当梳着往后盘起的招牌发型、戴着无框眼镜的佩林走上讲台振臂高呼“美国已准备好发动
对于西藏乃至整个中国,2009年都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平定西藏叛乱和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包括将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发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等、  借着这个敏感的时期,达赖集团和各色“藏独”组织又开始兴风作浪,西方各色人等又一如既往地在西藏问题上做起文章。  而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每条涉及达赖在西方活动和西方政客在西藏问题上的表态的新
岛内急,是因为ECFA犹如“生死门”;进,则海阔天空,不进,死路一条;  如何避免复杂化后遗症,是大陆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年第一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使台湾企业界更加着急上火。  1月8日,台北国际会议中心门庭若市,挤满了来自岛内各地的200余位企业家。他们都想挤进台湾工业总会举办的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清单公听会场,希望所从事的行业能挤上早期收获清单。因为与
金正日又访华了,而且是一年内的第三次。  无一例外,他的每一次出访都会引来韩日记者的全程追踪,吸引全球媒体的关注。综合相关报道和评述,其访华动机大体归纳为以下几条:寻求中国的经济援助;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考虑引进市场要素;谋求重开六方会谈;向中方介绍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  新闻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们对金正日访华是充满兴趣的,他们的评论似乎也陷入了某种程式化套路。试想一下,如果过几个月金正日再来访华
2月4日,奥巴马在公开场合声称,会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对待人民币汇率升值;2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对国内钢管生产商给予不公平补贴,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征收约12%关税的反补贴税率。中美经贸摩擦一时间上升为中美摩擦的焦点,它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    记者:去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后,中美两国关系笼罩在某种友好的气氛中。然而时过不久,美国便批准对台军售,奥巴马见达赖。一下子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