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矫正方法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会看错数字、写错数字、改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减法当加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甚至还会犯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感知发生偏差
  我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如果是从客观和整体上去感知它们,那么就不容易产生偏差;如果带有情绪地去感知事物,就容易产生偏差。
  二、注意力缺乏整体性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局部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性。在解题时,学生想尽快完成作业,争取时间玩,所以容易将注意力集中指向结果。如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将“189-89”抄成“89-89”;又如在做“80 35 20”这道题时,许多学生会漏掉35这个数字。因为被注意对象的相似性越强,学生所受的刺激就越弱,知觉所受的干扰就越大。
  三、短时记忆受干扰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贮存的信息量小,而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又不强,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因此在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如在计算一位数乘法“350×4”时,学生就会在计算时因两次乘的结果有零而受到干扰,把结果算成了140。很显然,重复的零干扰了学生的记忆,记忆信息就发生了遗漏。
  四、缺乏认真、仔细、负责的学习态度
  由于写字潦草,会出现0和6不分、1和7互变、8和3混合等情况。而且这些都会造成卷面不整洁,导致阅卷教师产生误看、误判。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出错。
  五、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法
  1.加强口算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他们的口算教学和训练,切实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口算算理教学。②重视基本口算的练习。最基本的小学低年级口算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表内乘除法只需记熟口诀,就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20以内加减法相对难一点,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练习的重点、难点,利用卡片随时训练、利用“口算条”进行天天练、重点问题集中练或好生差生分层练。③适当介绍口算的便捷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最优的算法,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等。
  2.设计针对性练习,排除干扰因素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计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3.重视错例分析
  一般来说,学生在初次练习时出现的错误,通过教师的指导,很容易就能够纠正。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一些常见的典型错例,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即做题前,要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字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即在确定运算步骤和方法后,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查,即每算完一步,都要及时检查方法是否正确,数据和运算符号是否抄错,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做到不再“粗心大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