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25日,王佳芬正式辞去光明乳业董事长一职,正式告别了她“抚养”15年的光明乳业。
57岁的王佳芬,1992年出任光明乳业前身上海牛奶公司总经理,随后,她一手推动了牛奶公司和香港上实控股公司的合资,组建“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转制成为股份公司,2002年成功上市。

到2002年上市时,光明乳业在国内乳业中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等均排名第一,成为中国乳业的霸主。
以权威、自信和强势著称的王佳芬曾带给光明乳业很多辉煌,自己也登上中国女企业家巅峰;但近年来在“内蒙古军团”的扩张面前,光明乳业霸主地位不再,面临残酷竞争。
竞争的拐点除了伊利与蒙牛的冲击,还有王佳芬的光明“新鲜奶”情结。多年来,光明乳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在鲜奶领域,而在全国拓展上,新鲜奶战略显然不是常温奶的对手。
王佳芬没有把准中国乳业的脉搏,一度犹豫不决,这给了后起之秀伊利和蒙牛以常温奶异军突起的机会。
在被伊利和蒙牛抢占市场一年之后,光明乳业如梦方醒,意识到必须跟进做常温奶,然而良机已逝。
为了做常温奶,王佳芬打乱了麦肯锡此前设计好的“奶粉、酸奶、牛奶事业部”的战略架构,将其变为常温事业部、保鲜事业部、奶粉事业部模式。但由于市场网络和投资战线拉得比较长,内部管理感到吃力,2005年郑州“回炉奶事件”又遭不白影响,使光明乳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业绩到企业形象都大打折扣。
2006年初,痛定思痛的王佳芬决心重振光明乳业,调整策略,做回光明最擅长的事——新鲜牛奶,却已经无力回天。
尽管光明还保持着第三的市场地位,但越来越大的差距却使得光明离中国乳业的第一梯队越来越远。
事实上,从去年1月起,王佳芬就已经逐渐退出了光明乳业,由郭本恒接替总裁职务,具体负责光明乳业日常工作,王佳芬则重点把握整个公司的规划大局。而从那时起,光明乳业就进入了从王佳芬时代到郭本恒时代的过渡。
而随着王佳芬作别光明,光明乳业的“王佳芬时代”也最终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据悉,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王佳芬并没有因为离任而门庭冷落,凭借多年的商场经验和个人魅力,她正成为私募基金的争夺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在决策中也有过失误,但王佳芬职业生涯最重要的15年,已经与光明密不可分,在光明乳业的功劳簿上,她会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华时报》年龄肯定是王佳芬卸任很明显的原因,但是乳业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光明业绩是当前公司的重中之重,而王佳芬一条腿走路的“新鲜奶”战略却无法将光明带回中国乳业“第一阵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要避免沦为区域品牌的厄运,实现新光明的复兴,光明必须要付出沉重的改革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王佳芬的卸任让光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曾经让光明辉煌,但又导致挫败的“新鲜奶”战略正在悄悄地落下帷幕。
上海壹言咨询分析师汤志庆按照国外的标准,王佳芬肯定能算一个不错的CEO,但她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有时不大容易听取别人意见,她的告别也有其无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光明需要更年轻的领导人。
《竞争力》乳业已经彻底告别南光明,北三元的格局。光明和三元都是最有可能冲出区域,走向全国的品牌,但都因为对传统战略的坚守而错失良机,让位于伊利与蒙牛。如果没有新的消费转变契机,或外力参与,光明与三元的地方品牌命运几成定局。
57岁的王佳芬,1992年出任光明乳业前身上海牛奶公司总经理,随后,她一手推动了牛奶公司和香港上实控股公司的合资,组建“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转制成为股份公司,2002年成功上市。

到2002年上市时,光明乳业在国内乳业中产销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市场占有率等均排名第一,成为中国乳业的霸主。
以权威、自信和强势著称的王佳芬曾带给光明乳业很多辉煌,自己也登上中国女企业家巅峰;但近年来在“内蒙古军团”的扩张面前,光明乳业霸主地位不再,面临残酷竞争。
竞争的拐点除了伊利与蒙牛的冲击,还有王佳芬的光明“新鲜奶”情结。多年来,光明乳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在鲜奶领域,而在全国拓展上,新鲜奶战略显然不是常温奶的对手。
王佳芬没有把准中国乳业的脉搏,一度犹豫不决,这给了后起之秀伊利和蒙牛以常温奶异军突起的机会。
在被伊利和蒙牛抢占市场一年之后,光明乳业如梦方醒,意识到必须跟进做常温奶,然而良机已逝。
为了做常温奶,王佳芬打乱了麦肯锡此前设计好的“奶粉、酸奶、牛奶事业部”的战略架构,将其变为常温事业部、保鲜事业部、奶粉事业部模式。但由于市场网络和投资战线拉得比较长,内部管理感到吃力,2005年郑州“回炉奶事件”又遭不白影响,使光明乳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业绩到企业形象都大打折扣。
2006年初,痛定思痛的王佳芬决心重振光明乳业,调整策略,做回光明最擅长的事——新鲜牛奶,却已经无力回天。
尽管光明还保持着第三的市场地位,但越来越大的差距却使得光明离中国乳业的第一梯队越来越远。
事实上,从去年1月起,王佳芬就已经逐渐退出了光明乳业,由郭本恒接替总裁职务,具体负责光明乳业日常工作,王佳芬则重点把握整个公司的规划大局。而从那时起,光明乳业就进入了从王佳芬时代到郭本恒时代的过渡。
而随着王佳芬作别光明,光明乳业的“王佳芬时代”也最终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据悉,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王佳芬并没有因为离任而门庭冷落,凭借多年的商场经验和个人魅力,她正成为私募基金的争夺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尽管在决策中也有过失误,但王佳芬职业生涯最重要的15年,已经与光明密不可分,在光明乳业的功劳簿上,她会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华时报》年龄肯定是王佳芬卸任很明显的原因,但是乳业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光明业绩是当前公司的重中之重,而王佳芬一条腿走路的“新鲜奶”战略却无法将光明带回中国乳业“第一阵营”。
《21世纪经济报道》要避免沦为区域品牌的厄运,实现新光明的复兴,光明必须要付出沉重的改革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王佳芬的卸任让光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曾经让光明辉煌,但又导致挫败的“新鲜奶”战略正在悄悄地落下帷幕。
上海壹言咨询分析师汤志庆按照国外的标准,王佳芬肯定能算一个不错的CEO,但她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有时不大容易听取别人意见,她的告别也有其无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光明需要更年轻的领导人。
《竞争力》乳业已经彻底告别南光明,北三元的格局。光明和三元都是最有可能冲出区域,走向全国的品牌,但都因为对传统战略的坚守而错失良机,让位于伊利与蒙牛。如果没有新的消费转变契机,或外力参与,光明与三元的地方品牌命运几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