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雷锋 永远的爱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钟鼓楼附近一条幽静的小巷中,有一所全国闻名的德育特色校——北京雷锋小学。教学楼外墙上,雷锋叔叔的笑脸迎接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这里学习知识、陶冶品行,又目送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学校原名西城区双寺小学,自1973年开展学雷锋教育,1990年北京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教委)正式命名为北京雷锋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所雷锋生前没有来过却以“雷锋”作为校名的学校。
  自命名为北京雷锋小学以来,学校在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基础上,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把雷锋精神作为校魂,树立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宗旨。提出:教师像雷锋那样敬业爱岗,学生像雷锋那样做人成才。
  
   教师 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
  
  只有使雷锋的形象体现在教师身上,才能使雷锋精神扎根在学生心里。
  1.思想引领
  为使教师明确雷锋精神内涵,找到工作中的落脚点,学校定期举行“雷锋精神大家谈”交流会;开展“学雷锋,争做模范教师”活动;提出“外树形象,苦练内功”的口号。在注重提升雷锋小学整体教师形象的同时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
   2.爱塑师魂
  雷锋是个真正懂爱的人,他爱祖国、爱生活,用行动对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最终形成雷锋精神。雷锋小学的教师像雷锋一样,用师爱在学生心底打上一层暖融融的爱的印记。
  北京市优秀教师马宝华,在雷锋小学工作35年来始终抱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信念。从事高年级数学教学时,他每天都把有错误的学生的学号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养成有错必改的习惯。这也是他在提醒自己,不让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马老师视力急剧下降,要靠放大镜一本一本地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学校照顾马老师,让他改教科学课。他没有丝毫懈怠,精心准备每节课。这些都缘于马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负责。
  
   学生 像雷锋那样做人成才
  
  1.雷锋教育制度化
  北京雷锋小学坚持开展学雷锋教育,逐渐形成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系列。
  学校提出学雷锋工作的“三性”、“三化”。三性:目的性、计划性、实效性;三化: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分年级制定《学雷锋教育细目》。
  每名学生做到“三知”、“三会”。三知:知道雷锋生平;知道雷锋为什么做好事;知道向雷锋学什么。三会:会讲雷锋的故事;会背雷锋的名言;会唱学雷锋的歌曲。
  每个班级做到“四建立”:班内设有雷锋故事书;雷锋角;服务岗;友谊班。
  全校做到“五坚持”: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参观学校展室;分校级、班级建立学雷锋服务基地;每年评选师生中的学雷锋标兵;全校学生共写一本《续写雷锋日记》;与雷锋班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开展学雷锋活动。
  2.雷锋精神内化
  校本课程,将雷锋教育引入课堂。为深化特色,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全校教师研讨创编校本教材《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低、中、高三册),首次把学雷锋教育引入课堂,由专人授课。
  校本教材分“雷锋的美德”、“身边的楷模”、“我们的行动”三篇,体例上分为前言、故事、思考与实践、结束语四部分,几乎每个故事结束后都安排了实践活动。最后,针对书中雷锋的美德设计学生综合评价,作为学习实践的检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讲雷锋故事——身边事迹介绍——实践体验”的模式,用雷锋故事、身边同学、老师的事迹教育学生,然后在班队活动、各课学习中进行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雷锋展室,师生心中的圣地。作为西城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建有“学雷锋展室”,展室分雷锋事迹说明和学校学雷锋历史两部分内容。室内还陈列了历代雷锋班班长给学校的题词,以及“雷锋中队队旗”,这是1980年雷锋班战士用买废品积攒下来的钱买来布,利用工作之余为学校优秀中队绣制的。
  新生入学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学校展室,认识雷锋,了解学校历史,使刚刚踏入校门的学生能感到成为雷锋小学一员的自豪。2003年学校成立“雷锋展室讲解团”,消息一经传开,前来报名的孩子络绎不绝。从2003年至今,讲解团的团员们为几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的参观者讲解。他们在传播雷锋精神的同时,自己也深受教育和鼓舞。
  学雷锋展室已经成为雷锋小学的宝贵财富和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雷锋班,学生学雷锋的不竭动力。学校历届学生始终保持着和雷锋班通信的习惯,能够收到雷锋班叔叔的来信,对孩子们是莫大的鼓励。每年3月5日,当雷锋班长来校为雷锋中队传递“三件宝”(“雷锋中队”队旗,续写雷锋日记,象征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模型)时,同学们都十分激动。寒暑假中,学生们都会给雷锋班叔叔们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每年会组织当年获得学雷锋最高奖励的学生代表前往抚顺雷锋班。有幸亲自去抚顺雷锋班是全体学生的梦想。
  全校师生持之以恒学习雷锋的精神得到雷锋班全体战士的一致肯定,认为“北京雷锋小学学雷锋,路走得正,步迈得稳,心最诚!”
  3.雷锋活动常化
  学习雷锋不是简单的助人为乐,必须抓住雷锋精神中胸怀祖国、自律自强、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助人为乐、艰苦朴素、合作乐群的实质,才能保证学雷锋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学校将学雷锋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力求做到“小、近、实”,即:从小事做起,贴近生活,注重实效。
   注重体验,贴近生活。三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聘请著名作家冰心,故事爷爷孙敬修,老将军孙毅,董存瑞战友郅顺义等担任校外辅导员,邀请高玉宝、乔安山、李素丽、奥运火炬手沈崇燕、“首都的士英雄”于志泉等新老学雷锋代表人物走进校园;每年评选“雷锋奖”教师以及“雷锋式”好少年。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他们身上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革命传统、现实生活中的善与美的继承与发展,坚信雷锋精神是永存的,“雷锋”也是永生的。
  点滴小事,培养大德。同学们在每天的行动中、感悟中、体验中受到雷锋精神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们人人争当“小雷锋”:以学习为乐的“小博士”,掌管班级钥匙尽职尽责的“小门官”,每天升降国旗的“小卫士”,乐观向上、孝亲敬师的好孩子……
  校园里:同学们为低年级友谊班出校报;擦拭门厅正中的雷锋像,为雷锋叔叔换上干净、平整的红领巾;还有帮助身体残疾的同学,坚持数年如一日。
  校园外:学生们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影响身边人。赵萌、张瀛心两位同学三年坚持为60路公交车站文明乘车监督员送水的事迹,作为典型事例在北京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展示会上由文明监督员进行宣讲。在她们的带动下学校与西城区乘车办携手共建,成立北京市首个少年文明监督岗,志愿服务坚持至今。
  注重实效,回报社会。创编《学雷锋、迎奥运、文明礼仪益智棋》,将雷锋精神、礼仪常规、奥运知识融汇其中;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做北京奥运的微笑天使,做首都少年的文明先锋”;寻找文明出行的北京人,用手中的相机、DV拍摄下备战奥运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瞬间……
  2009年初,得知“首都十大的士英雄”北京的士雷锋车队队员于志泉患癌症的消息后,雷锋中队的少先队员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成立“红领巾绿色爱心银行”。5月学校成功举行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暨“爱,助梦想飞翔;心,为生命护航”的爱心义卖会。
  孩子们犹如文明的使者,往来于校园,穿梭于街巷,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显著提高,同时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走进雷锋小学,你会看到:教师们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视若己出;为学习困难的孩子补课;用自己的嘴唇测试有病孩子的体温……
  走进雷锋小学,你会看到:孩子们为疲惫的老师按摩肩膀;好动的孩子为教师精心制作“别墅”;小淘气包用并不干净的小手举着最爱吃的巧克力送到老师嘴边……
   这一幕幕场景时刻温暖着我们,你会感到雷锋不仅是大厅中那座汉白玉塑像,不仅是照片中那年轻灿烂的微笑,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编辑 郭卿
其他文献
关注高中新课改后的高考(上篇)  “编者按:2010年是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为了帮助师生深入地研究高中课改后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把握新课改带来的变化,本栏目将先后邀请9位老师分学科结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和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给大家提出今年的高考复习建议。专题将分为上下篇——上篇:语文、数学、英语;下篇:文综、理综。”    2007年9月进入
【摘要】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体验创作的快乐。但是,如何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版画的技能,创作漂亮的作品,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版画的材料选择、构图、展示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深思熟虑,可以说一节好的版画课是经过多次探究才设计出来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版画教学;大班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
李英姿:北京市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现任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政治教师。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特等奖,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参与《新教材 新学案》、《教与学 思想政治》、《知荣辱 辨是非 重践行》、中央电视台“形势大课堂——农村新面貌”、《胜券在握》等书籍或栏目的编写。    “我还没有当够李老师的政治课代表。”这是刚毕业的刘梦同学给记者触动最深
多年来,我一直不断追问,办学如何让人的生命通过教育更富有价值和内涵,让每一个学习者获得生命的幸福感,让我们的学生和教职工们都富有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激情与活力?为此,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我走过了“生命价值教育”的探索之路,提出“为师生创造生命价值而服务”的办学理念。    一、“为师生创造生命价值而服务”内涵    生命价值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
记住王寅是在《书城》的扉页上,那些似乎不经意的摄影作品,配上简约的解说文字,瞬间惊艳。于是,这本书摆在案头。  这是一本当代艺术家的访谈。这当然不只是一本访谈,那些问与答之间密不透风的美的交锋,在我眼中幻化成一节又一节挖掘人性的人生课堂。  如关于台湾艺术家蒋勳的访问。  王寅:你每年大概要作300次讲座,很多像今天这样公益性、普及性的讲座,我也注意到下面有些学生在打瞌睡……你觉得还有必要和他们这
编者按: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师的成长亦如蝶的破茧而出,之前总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蛹化。可人们常常惊叹于他们的光彩,却看不到他们的挣扎。所以,我们剪开这一扇小窗。窗口很小,只希望读者能见微知著,借助窗口的点点光亮,推测优秀教师的蜕变。    作者情况:邢晓燕,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龄11年:其中任初中生物课教学7年,任高中生物课教学4年。曾任学校《实施科学课程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研究》课题
【摘要】教无定法,在初中思品课中引入活动的方式对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种重要的措施。活动设计的方案选择有许多,真正能成为高级活动的方式具有三个基本点,分别是任何教育都是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的,平等和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活动事件的真实性和生活性。从三个基本点出发的初中思品课活动,一般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关键词】高级活动;自我教育;平等和尊重;真实性;生活性  初中思品课是一门专门育人的课程,它只
周勇的《大师的教书生活》出版于2008年4月,能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多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金洪芹编辑的推荐,这里深表谢意。  其实,对周勇民国教师的研究,曾在其主持的“民国教师”栏目中已有一定的了解,当时曾深被其平实、蕴藉、直透心灵的叙事风格所吸引。同时也因为有了“民国教师”的了解,之后,就常常到周勇的“菁菁斋”中一坐,成为其看客之一,由此也益发艳羡其刨“故纸堆”的勤奋、真诚与自得其乐。因
语文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遇到许多困惑,并存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误区。笔者基于一所学校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该校的语文教师专业引领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不同层面的专业引领者的需求,并对该校语文教师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此个案研究揭示出小学语文教师这一群体专业引领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基础教育倡导校本研究,专业引领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泛学科”
内容提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德育的实效性需要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整合利用,而物质课程资源的有限性又使得课程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被提上日程。生活化和实践性是中学德育课程的核心特质,如何从课程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以课程发展的视野,重新审视今天德育工作中资源与实效之间的关系,是德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从社区的角度分析,创设学校与社区的对话机制、互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