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时髦的叔叔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hl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叔叔的生日,我们回家给他祝寿。虽然他的儿女都远在外地,未能回来,但亲戚朋友以及相好的村邻凑上,还是有热热闹闹的几大桌。
  叔叔是个爱热闹讲面子的人,听说,光是为了备菜,他提前两天就做起了准备。酒席上菜肴丰盛,色泽丰富,口感舒适,色香味俱全,与大饭店的酒席相比,也毫不逊色。酒酣耳热之际,家族微信群里“叮咚”一声,紧接着一句奶声奶气的“红包来了”,掏出手机一看,原来是远在浙江的堂弟发红包了,感谢大家陪他父亲过生日。有红包自然要抢,抢了肯定又要发,一时间家族群里红包满天飞。那些90后、00后的堂弟堂妹们都通过微信给叔叔发来生日祝福,祝福声接二连三,五十多个人的家族群变得热闹非凡。满面红光的叔叔一边忙着招呼客人喝酒吃菜,一边抢红包,一边声声回应,忙得不亦乐乎。又一杯酒下肚,叔叔干脆走向客厅中央,手拿话筒向赴宴的亲朋好友致谢,同时即兴送大家一首《走进新时代》,歌声高亢,把整个宴会推向了高潮。
  我不禁感叹:哟,这个“小老头”真时髦,用一首歌表达了他的心声。说他是“小老头”,可是一点儿没错。奶奶的三个孩子中,姑姑和父亲都随奶奶,身材高大,唯独叔叔又瘦又小。
  我猜想,叔叔个子小应该是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他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闹饥荒,叔叔自然是没有奶水可吃。他出生第三天,饿得奄奄一息,爷爷奶奶都以为他快要死了,用旧衣服包了包,放在一个破旧的簸箕里,置于路边等着断气,气若游丝的叔叔已经不会哭闹,只有那双没有完全闭上的眼睛说明他尚有一口气在。叔叔的命是几口鱼汤救回来的。确切地说,同村的一位爷爷打鱼回来,见到即将断气的叔叔,心有不忍,从渔网里抖搂出几条小鱼,煮了一碗汤,一口一口喂下去。一碗鱼汤,让濒死的他神奇般复活。
  又瘦又小的叔叔在爷爷奶奶的帮衬下砌瓦房,娶媳妇,生养孩子,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不知是哪一年,他告别了瓦房,重新建起了外观大气,内部宽敞,简单舒适的两层小洋楼。建新房所需的资金,都是叔叔给人做工匠积攒来的。他个头小,耕田、耙地、挑重担自然比不上他人。但他头脑灵活,善于钻研,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砌墙装修一系列的活计,这些都不需要大力气,要的是巧劲儿加耐心。没多久,他的技术得到了乡里人的认可,找他做工的人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
  也是在那几年,村里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经常听父亲说起村里谁谁又建了新房,父亲回去吃新房进火酒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说不上是谁带动谁,反正在那几年,村里人各显神通,跑运输,开豆腐坊,开米粉店,卖成衣……日子红红火火,大部分都走上了致富之路。叔叔更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建了新房,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了。他在村里第一个废除茅厕,建了可冲水厕所。从那以后,儿子回老家时就不再嘟囔厕所的问题了。在此之前,儿子从没进过低矮的茅厕,都是在偏僻的路边或者树丛里就地解决。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茅厕,不单是儿子嫌弃,我也惊恐万分,每次如厕都小心翼翼,生怕稍有不慎掉进粪池里。
  不仅是叔叔家里在变化,他的身上,他的精气神都在变化。做工回来,他会换上得体的衣服,穿上锃亮的皮鞋,一张脸笑起来皱巴巴的,但在我看起来却是那么美。他的笑容里,是自信,是乐观,是甜蜜,是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是对苦尽甘来的感恩。谁能想到,这个满面笑容精神矍铄的老头,刚出生就在死亡的边缘游走,有一个愁云惨淡的童年,有着食不果腹的经历……
  当然,这样的笑容并非叔叔独有。走进村里,男女老少,一片欢声笑语。最难得的是三奶奶。她是我们村的厉害角色。据说,她骂架时可以连续几小时不停歇,嗓子不会哑,喉咙也不会发炎。当然,不停歇的也不是三奶奶一个人,那个太过贫穷的年代,夫妻吵架,父子反目成仇,甚至为一点儿小事想不开喝农药的,都有。有一次回家,叔叔笑着告诉我们,三奶奶好多好多年不开骂了。这话我信。
  叔叔受爷爷的遗传,喜欢吹打弹唱,年轻时是唢呐班的,附近有红白喜事都会参加。到老了又重拾这一爱好,购置了影碟机和音箱放在家里,有空打开大喇叭跟着又唱又跳。虽然俗气,但不得不说,这在农村也算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刚开始,村里的男人女人们看笑话似的远远看着,还有些指手画脚。叔叔我行我素,自得其乐,时间长了,一些胆大一点的也跃跃欲试,扭扭捏捏、半推半就地跟着他唱了起来,跳了起来。再不久,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茶余饭后去他家里唱歌跳舞俨然成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我听过几回,他们唱的歌曲反反复复都是《我的中国心》《走进新时代》《好人一生平安》《精忠报国》《常回家看看》等一些振奋人心的歌曲。嘹亮的歌声表达出他们的喜悦之情。
  叔叔最近赶的时髦是学会了用微信卖东西。其实,他用微信已有好几年,但用微信卖农产品还是去年年底的事。几年前,许多人还在用老人机,叔叔就买了智能手机,并在儿女的指导下学会了微信。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浙江买房定居,不放心二老单独在家,特意接他们去享清福。不料,叔叔念旧,也不适应外面的生活,一段时间后坚持和婶婶回了老家。面对成家立业的儿女,叔叔也不强求他们常回家看看,一年中能聚在一起的就是春节了。为解思儿念女之苦,他学会了微信视频聊天。每天晚饭后,孙子孙女写好作业后,差不多就是他们固定的聊天时间了。都是一些家常话题,问问小孩子的学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调皮吵事,妈妈给做了什么好吃的,两个小家伙都会一一作答。偶尔,活泼好动的小孙女还会即兴跳一段幼儿园老师刚教的舞蹈,叔叔和婶婶睁大了眼睛盯着,怕错过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末了,在手机的那端,儿子媳妇会问问老人的身体,家里的收成,村里的事情。叔叔婶婶总是唠叨个没完,鱼塘里的草鱼有四五斤大,等过年一起回来吃;今年天气好,晒了红薯干,做了红薯粉,都给你们留着;家里的黄狗下了两個狗崽,一黄一白,已经知道看家护院了;当然,也有闹心的,砂糖橘到了采摘期,一时没有老板来收购,怕是要坏在地里。
  说到这里,叔叔有些伤心。辛苦一年付出的汗水,眼看就要颗粒无收。儿子、媳妇赶紧安慰他:“不要紧,卖不掉就卖不掉吧,损失由我们来补给你。”叔叔听了,还是闷闷不乐的,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不论叔叔多么赶时髦,在他质朴的观念里,一个农民向土地要收益是天经地义的,他舍不得离开故土去享受天伦之乐,正说明他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堂弟是个孝顺的人,为解开他的心结,就在朋友圈给他家的砂糖橘做起了广告:爸爸自种的砂糖橘,只施用农家肥,不打药,纯绿色无污染的砂糖橘,甜得赛过初恋。没想到堂弟刚发朋友圈没多久,就有人陆陆续续找他订购砂糖橘。堂弟统计好各自要货的数量和地址,再发给叔叔,由他统一发货寄出。
  有一阵子订单火爆,叔叔一天要骑小电驴去镇上好几次,买纸箱,送砂糖橘到快递站,忙得不可开交。忙是忙,但他心里舒坦。因为他的劳动价值得到了体现。特别是堂弟告诉他,吃了砂糖橘的朋友都反馈说口感好,纷纷要求回购,他听了后更是得劲,不消说,这是对他最高的赞赏。为省事,堂弟把叔叔的微信号推荐给了朋友们,大家找他买砂糖橘更方便快捷。有的人买果时,会特别要求叔叔摘几片叶子,或者剪几根小枝条,还有的甚至要求拍个摘砂糖橘的视频看看。对于大家的要求,他是有求必应。很快,他的砂糖橘就售卖一空。
  也就是在这时,为满足大家的需求,他摸索着学会了发朋友圈,这样一来,他有什么动态大家都能看到,不需要单独一条条私发。那些在农村司空见惯的场景,让城里人稀奇不已。翻开他的朋友圈——在春雨霏霏中,叔叔婶婶头戴斗笠挖竹笋,被拍成了视频,点赞者有好几行;还有制作红薯粉红薯干的过程,被叔叔一一记录在朋友圈里;婶婶有一手腌酸菜的绝活儿,让叔叔在朋友圈展示;甚至,母鸡耿红脸下蛋,然后“咯咯”唱歌也被他拍下来了。叔叔没想到的是,一些人买砂糖橘后又强烈要求叔叔卖土鸡蛋,卖红薯粉和红薯干。这些东西,叔叔都没打算出卖,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给儿女留着,现在人家迫切想要,他不忍拒绝,就在这时,叔叔发现了商机,他组织村里人利用各自的特长生产加工土特产,由叔叔统一收购发售出去,前提是保证质量,不能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最先尝到甜头的是李婶,她做的米花糖香脆可口,甜度适中,松紧适度,吃过的人赞不绝口。
  有一次,回家巧遇李婶做米花糖,我目睹了她做米花糖的全过程——从炮制米花到熬糖水再到米花入锅,最后压平切块,也因此过饱了嘴瘾。我甚至有瞬间的恍惚,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坐在母亲的身边,眼巴巴等米花糖出锅。李婶告诉我,她做多少,叔叔就收多少。我问她销量和利润如何,她笑笑不说话。看她喜笑颜开的样子,我什么都明白了。
  从李婶家回到叔叔家里时,恰逢婶婶和嫂子们给叔叔送货上门。叔叔验货后马上付款。三五成群嬉笑着离开,又有人结伴肩挑手提地拿东西过来。土鸡蛋、酸辣椒、手工豆腐乳、腊肠腊肉、芋头、南瓜,五花八门,都是地里自产或者亲自加工的。叔叔说,为了保证质量,我都是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再以微薄的利润发货出去。一位城里姑娘,买了婶婶的手工辣椒酱后评论:像极了妈妈的味道,亲切、熟悉。叔叔就像是一条纽带,连接城市和乡村。他源源不断地把村里的东西輸送出去,同时也让外面的先进知识和文化走进来。城里的人们收获了质朴和美味,村里的人们收获了财富和文明。
  没想到他一个时髦的举动,竟然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重庆一中、重庆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最近有点兒兴奋,原来,在老师的寒假推荐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看到这份推荐书目,一些“70后”“80后”家长感到震惊。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只是因为作者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构想了几门绝世武功、设计了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了解侠义精神,感受浸润于字里行间
“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林清玄的这句话极有味道。于人类而言:内心的蝴蝶”即为思想。有了思想,人才能真正存在于天地间。  读王小波的文字,有一种畅快感。他是呐喊自由的囚徒,是挑战风车的骑士,他的《黄金时代》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当世人蒙上眼睛,捂住耳朵,张牙舞爪地批判他的“疯狂放纵”时,他的精神早已自由翱翔于天际。人的思想使人即便处于黑暗中,也能发出耀眼的
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百余年来,先后有穆济波、舒新城、柳诒徵、常任侠等名师在此执教;校友中有巴金等知名文学家,以及严济慈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这些,是前辈们为学校创造的荣耀。如何继承和发扬附中传统,令学校人才辈出,是几代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树人文学社成立于1980年,取名“树人”有双重含义:一为“教育立人”之意:二是学校现在的校址是鲁迅当年在南京求学时就读的江南陆师学堂
患糖尿病的梁实秋先生吃饭时坚决舍弃前面几道美味佳肴,只对八宝饭情有独钟。梁老的做法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启迪:行走在人世间,理应减轻不必要的负重,时时“把‘配额’留给最爱”,也就是要将时间、精力等放在自己最感兴趣、最值得自己关注以及努力的人、事、物上。(开头概括梁实秋的生活事例,与材料更贴合。论点增添“把‘配额’留给最爱”并加以解释,很有必要。)  将“配额”留给最爱,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分论点
家有精明的老妈不稀奇,可怕的是家里有个福尔摩斯般的老妈。白此,我那悲催的日子就在“福尔摩斯”的目光下艰难进行着。  “终于挨到放假了!”我如释重负地把书包往床上一扔,有气无力地窝在电脑椅里,慵懒地打开电脑,瞟了一眼显示器右下角,嗯,才三点多,老妈六点回来,不急……我心里打着小九九:到时候我提前把电脑一关,再用电风扇一吹……嘿嘿,瞒天过海,完美极了!我不禁为自己的聪明喝彩。我咧嘴一笑,“猥琐”地搓搓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武汉一男子雪天点外卖  备注“不用送货”  武汉34岁的送餐员袁毕生曾接到一份特殊订单,让他心里暖暖的。2018年1月26日,风雪交加,外卖订单络绎不绝。中午12时18分,袁毕生一连接到5份订单,其中一份是在一家粥铺取4份虾米粥。看到订单,他有点儿不敢相信——这份订单里,点餐的黄先生点了4份冬瓜虾米粥,并支付了104元,备注里却写着:“不用送货,不用送货,天气冷,请帮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女童上舞蹈班时致重伤,责任  认定后母亲返还近60万元善款  一年前通过众筹平台给5岁女孩宋馨(化名)献爱心的网友们,前不久陆续收到了一笔与当时捐款等额的退款。孩子的母亲赵瑛杰表示,女儿因在舞蹈班上课发生意外的事情已过去一年,如今孩子病情相对稳定,而且她终于等来了司法鉴定,准备开始下一步的维权,所以她决定全额返还此前募集的近60万元善款。  一周时间内,18284人
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题目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江苏卷一贯的命题形式———选取既贴近现实又颇具理趣的生活材料。相比2017年的“车”、2018年的“语言”,2019年的“调和”既
事件回放  风中徒步7小时,仓库里打地铺睡4晚,洗澡只能用冷水……前不久,武汉某巾学高二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要体验5天这样的艰苦生活。记者了解到,该校这个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始于1990年,到今年已经坚持了28年。每年的体验内容略有不同,被老师和学生们称为“上一堂吃苦课”。相关负责人表示,“‘吃苦课’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关心他人、提高自理能力”。  时事鲜评  俗称“吃苦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很
一  一顿午餐,留下两个人半生的记忆。  这两个人,一个是作家刘恒,一个是我。  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在堪称豪华的北京饭店的过厅里,我和刘恒碰见了相遇了,几年不见,他胖了,头发却稀疏了。心想着按他的年纪,头发不该这么稀,眼见的却稀了。对视的一瞬,都伸出手来握到一起。没有热烈的问候,也没有搂肩捶胸的亲昵举动,他似乎和我一样不善此举。刚握住手,他便说起那顿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