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袁国平早期佚文《革命文艺谈》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撰写长篇纪实文学《英雄史诗——袁国平传》时,偶然发现袁国平的一篇早期佚文《革命文艺谈》,此文原载1926年6月10日《广州民国日报》副刊《新时代》第35期,在已经出版的《袁国平文集》《袁国平集》中均未收录。
  全文如下:
  生活就是激烈的斗争,人间就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从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着流血的惨剧。一切艺术的情热,生命的活跃,不是在这斗争流血里直接产生的,就是因斗争流血而更增高其情热和活跃的程度。
  从客观上来说,如果文艺是表现人生的,作者就是这人生战场上的观战者。外界所给予作者的刺激和印象,当作者为创作冲动而创作的时候,一定会把他们艺术化地反射出来。所以这种作品中自然有浓厚的人生战场的背景,——一切强者的呐喊,弱者的呻吟,胜者的放肆,败者的屈服,也自然而然的流露笔底,活现纸上了。
  从主观上说,如果文艺是发挥自我的,作者就是这人生战场上的实际参战者。文艺的作者,在生之行程上比任何战士都勇敢,悲壮的烈火,随时燃烧着他的生命的火花,使他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立在自己阶级的利益上而奋斗,而创作。所以这种作品中,一定有大勇无畏的精神,爆发反抗的革命性。
  无论怎样,只要是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一定含有充分的革命精神的,卢梭的忏悔,屈子的离骚,不就是对付当时社会环境的手枪炸弹么?所以我们提倡革命文艺,并不是在文艺园地里重新播种,却是使文艺园地里的枯苗复活。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中,文艺之园,是被重封密锁着的,只有资本家的姨太阔少,才能够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里面的园丁,也尽是被姨太阔少所收买的拜金文丐,我们晓得文艺之花是需要普遍的温和阳光,和深情的甜蜜甘露,才会结果的。资本主义社会能够给普遍的温和阳光,和觉悟的甜蜜甘露么?不!决不!在资本主义化的现代,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谈的:“人和人中间,除了明目张胆的自利,刻薄寡情的现金主义,再也找不出别的连结关系,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想想在这样的社会中除了以黄金的溶液,作文艺之花的灌溉外,还有什么!唉!醉生梦死在黄金白银前的艺人呵!你们的情绪在哪里!你们的灵感在哪里!
  的确,这并不是有意刻薄我们,只看鼎鼎著名的诺贝尔奖金,不是已成了世界文坛上群狗所争之食吗?整千整万的文人,都以得诺贝尔奖金为荣,于是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文艺,更不是为人生,却是实实在在为了黄金的灿烂呵!把黄金当成了文艺的代价,这是何等的卑污可耻!然而他们并不会感觉到这是卑污可耻的一件事,依旧穷年穷月地苦思闷想,勾心斗角地去迎合资产阶级的嗜好。他们横竖知道被资本家所赏识的就是文坛上的胜利者——像太戈尔(现译作“泰戈尔”)就是一例。
  不幸呵!这文艺的厄运,我们现在应认定资本主义的文艺,已经快要死灭了,提倡革命文艺,就是文艺的复活运动。天才的作家呵,你们应赶快脱离传统因袭的束缚,走到这自由的创造路上来,大胆地呐喊前进,努力打破文艺之园的重封密锁,开始文艺革命化的工作。造成不要自囚在狭小的笼里,不问时代,不问环境,欺人自欺地喊着“忠实于文艺,即忠实于人生”。而在另一方面,却不知不觉地为资本家的文化代收买政策所骗,竟做了他们精神上的工银劳动者。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万恶的现代社会中,虽不被资本家所收买,也很容易消失了我们的生之勇气,而走入了创作的歧途。许多颓废的作者,都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浪费了他们的天才,去求酒精的陶醉,和性的满足,因此醇酒和妇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描写对象。固然,社会的罪恶,使我们不得不在狂饮狂吻的生活里度日;把生命的奔流,图一个肉感的痛快,然而我们既不能毅然决然地自杀,就应该鼓着勇气,往腐水中去寻找幽香,坟墓中去吹嘘新生,使我们的自身和作品,融化在革命的当中。
  但是文艺革命化,并不是文艺庸俗化,绝不容革命的概念,消灭了文艺的本性。所以诗歌还是诗歌,小说还是小说,戏剧还是戏剧;不要把诗歌变成了口号,小说变成了宣言,戏剧变成了化装演讲。要是这样,不但糟蹋了文艺,而且也不能唤起人们的革命情绪。亲爱的读者,须知易卜生对于社会改造上贡献,和他对于艺坛上的贡献,是有同样的伟大呵!
  从《革命文艺谈》中可以看出,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国平,已经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又由于他在上海曾受恩师田汉倡导的革命文艺的影响,加之黄埔军校火热生活的磨炼,使他对历史、战争与文艺有独到的见解。
  此文的署名“袁裕”,文末落款“于中央軍校政治三队”。
  《广州国民日报》是1923年6月创刊的,该报拥护孙中山国民革命的主张,但文艺副刊刊发的多是旧派通俗文艺。1924年上半年,《广州国民日报》被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接办,10月又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管。其间,广州革命文化界创办《民国曙光》《学汇》《文学周刊》《自由评论》《批评与创作》《新时代》等革命性质的副刊,试图改变广州旧文艺及黄色文艺盛行的空气。袁国平的文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在《广州民国日报》的《新时代》副刊上。
其他文献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卫生分会是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分会,成员主要是在新四军中从事过医务工作已离休的老同志,一部分是省市各部门及医院的老领导、老同志及南京军区在宁各干休所的老同志。卫生分会成立之初,有160多人,其中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专家级各科医生有20多位,为了发扬这批专家的奉献热情,为社会做点贡献,在分会成立之初,就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开展为群众义诊活动。  18年来的24次大
期刊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抶而仆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
期刊
古人說过:“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意思是说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还会受害。究竟应该怎么读书呢?笔者体会到了“三种方法”——问、钻、思。  问是前提。“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一个人读书时如果心中没有疑问,只能是泛泛而读,隔靴搔痒。例如,古人原本都比今人矮,可在一些古籍里为啥记载古人时都说身高八尺?笔者经过阅读大量书籍才得知,原来是度量衡不同,古短今长,每
期刊
新四军老战士龚德同志的《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是一部描述苏中四分区(今通、如、海、启地区)反清乡斗争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1993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龚德同志向新四军将士和苏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该书又于1995年8月再版。2003年10月,在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60周年之际,该书第三次出版。2017年9月,为纪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对联就是其中的一掬。  1941年5月,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批评了主观主义,并引用了一副对联,替主观主义者画了这样一幅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主席不仅是杰出的伟大诗人,而且在对联艺术方面也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他那娴熟的文字功底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1938年3月的
期刊
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这为我们如何处理好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
期刊
前些天父亲因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幸亏医院抢救及时,父亲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他全身插满了管子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父亲说话有些含糊,我听了半天才听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属骡了。这是我老家的规矩,男人到了40岁,过了农历新年就要换属相,要属骡,一属就要属三年,之后再变回原先的属相。  骡这个属相十二生肖里没有,我不知道老家人何时订的这个规矩,长辈也不愿意说,讳莫如深。  父亲出院后留
期刊
编者按 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西光的儿子陈鸿行老师见面,是在南师大文学院的会议室里,这位“红二代”并没有成为“军二代”,而是成为了一位大学老师。谈到父亲陈西光的革命经历,他强调,“战争真的很残酷,但父亲始终坚持信仰,不懈努力地工作”。  人物简介 陈西光,1938年参加新四军挺进纵队,1941年起,历任武进县、澄西县、扬中县、江(都)镇(江)县等县委书记,1944年任宜溧县委组织部长,19
期刊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个周末我都回家,给侄女、侄子买点零食或玩具,给母亲买件衣服,再买些肘子或鸡爪,因为那是父亲下酒的好菜。看到一家人高高兴兴,我就有一种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高尔基说:幸福只是一种期待。也就是说,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让人愉快的感觉。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或是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去做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而人们往往会低估这些小事。  著名作家史铁生年
期刊
由武國卿将军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中国战争史》在叙事的系统性、分析的综合性、学术的前沿性、观点的独创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展示了中国战争史研究的最新水平。概括地说,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显著特色与重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大思精,系统完备。全书与五千年中国历史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了中国战争历史的整体全貌,系统梳理了中国战争历史的演进脉络,深刻揭示了中国战争的发展规律。全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