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初步表达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基因工程单抗。

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抗人脑胶质瘤单抗SZ39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片段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结果:

表达的ScFv抗体为可溶性,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能特异性地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表面抗原结合,其表达量为220μg/L。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人脑胶质瘤单抗SZ39 ScFv表达质粒,并得到了与胶质瘤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的单链抗体。

其他文献
近来研究表明,染色体特定部位的丢失与某些人类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7号染色体短臂上一区三带三亚带(17p13.3)就是一个常见丢失区域,这个区域可能存在一个待定的抑癌基因。有关17p杂合丢失在肝脏等肿瘤中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告,但在胃癌中的研究国内却鲜见报道。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对17p13.3区域内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位点杂合性
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经反复与LAK细胞共培养十个周期,获得对LAK细胞杀伤抵抗的特性,命名该细胞变株为MGC-803R。当效靶比为40∶1时,对该细胞变株的杀伤率仅为40%,而对亲代细胞的杀伤率为90%。用 "冷" 靶细胞抑制试验、电镜、FACS及荧光标记技术分析,证实MGC-803R细胞膜结合识别位点有改变,MHC-Ⅰ表达升高,ICAM-1表达降低,相互粘附的细胞数减少,胞内F肌动蛋白小体
为研究石棉纤维在人恶性间皮瘤病因学中的作用,检查了青石棉污染区12例间皮瘤DNA样品的p53基因点突变。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4个DNA片段,结果显示:4例有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其中2例位于外显子5,2例位于外显子6。提示:这些病例的p53基因存在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