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爱,抵御时间的孤独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绵不断的细雨淅淅沥沥地落在淮河上,升腾起缕缕白雾。远处火车鸣笛,老旧的蒸汽火车吭哧吭哧地驶过。姥爷说,这条河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于是童年时期的蒋晓兰總是举着一把伞坐在河边望着远方。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从这条河流上飞过去,离开姥爷,离开这座总是下雨的小镇,离开自己孤独的童年,飞去父母生活的遥远的北方。
  《我们天上见》是蒋雯丽导演的处女作,她把自己关于童年的记忆与幻想全都糅进了这部时长85分钟的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由平凡的日常构成,却轻易击中了每一个观影人的心房。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因为政治原因。父母在蒋晓兰三岁的时候去了新疆劳改农场,把她留给了姥爷。开了一辈子火车的姥爷最喜欢兰花,因此给她取名晓兰,寓意君子如兰。可她偏偏与当时最大的阶级敌人一个姓。因此在同龄人中备受排挤。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没有对白,没有旁白,镜头中那双大手挤好牙膏,烤上馒头,把冰凉的小棉袄在炉子上烘烤暖和后套在小女孩的身上,给女孩扎好小辫,然后推开门。在大雪纷飞中,女孩晓兰撑着油纸伞踩着姥爷的脚印。两人一前一后地往学校走去。
  这是蒋晓兰关于童年最初的回忆。
  她记忆里的童年总是不停地下雨,那是真实的落在河面上的雨,也是落在她孤寂童年内心深处的雨,而姥爷就是她头顶永远举着的那把伞。
  为了成为同样姓蒋的体操冠军蒋绍毅那样的英雄,她开始去体操房练功。第一次练习下劈叉疼得撕心裂肺号叫时,抬起头,姥爷站在平衡木上摆出了一个猴子的造型逗她开心。因为是“业余的”。发队服的时候她只能躲在远处暗暗艳羡。于是姥爷买来泳衣,坐在椅子下一针一线缝上袖子。改成了一件体操服。
  对于那时候的晓兰来说,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收到妈妈的来信。信中,妈妈似乎对她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鼓励她学体操,却也因为她爬上房顶的事情批评她。她一边嗔怪姥爷什么事情都告诉妈妈,一边又小心翼翼地把信收藏好。
  妈妈归来的期望破灭后,她趁姥爷熟睡爬上了一辆拉煤的火车,想要奔去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却被火车丢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小镇。她狼狈地坐在椅子上时,姥爷迈着蹒跚的脚步朝着她走来。
  姥爷的戒尺是她童年最恐怖的回忆。回到家后。她主动拿出戒尺,伸出掌心等待姥爷的惩罚,但是这一次姥爷非但没有责罚她,反而带着她乘火车旅行。火车呼啸而过,穿过绿油油的麦田与村庄,姥爷驾驶着火车,他的自信与晓兰开心的笑融为一体。
  姥爷的爱含蓄,细腻,似月光般温润,一点点倾洒在晓兰的心上。
  晓兰一天天长大,姥爷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晓兰害怕死亡,害怕时间会毫不留情地带走姥爷,许多个夜晚,她从噩梦中醒来,睁开眼探一下姥爷的呼吸才敢继续睡去。
  她问姥爷:“你怕死吗?”
  姥爷摇摇头说:“不怕。”
  晓兰问为什么。
  姥爷淡然地说:“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们在一起,两边都是我的亲人。”
  “那人死了以后都到哪里去了呢?”
  “好人在天上,坏人在地上。”
  “那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帮人做好事,不讲瞎话就是好人。”
  姥爷终于病倒了。医生说他的身体太老了,只有那颗放不下晓兰的心脏还微弱地跳动着。一切仿佛没有改变,镜头下仍然是一双挤牙膏、烤馒头的手。只是这双手变成了晓兰的手。她笨拙地用姥爷曾经照顾她的方式去照顾姥爷。
  妈妈又寄信来了,这一次是她读给姥爷听,当她读到“十年没有联系”时,晓兰怔住了。她翻开抽屉,打开过去十年妈妈寄来的那些信件。与这封信上的字体比对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出自姥爷之手,甚至连同妈妈每年从新疆寄来的哈密瓜,也是姥爷委托年轻的火车司机从新疆捎过来的。
  姥爷用一个个爱的谎言,为晓兰撑起了一片晴空,也让这部电影没有了离别的悲恸,而是倍显温情。
  这部电影是蒋雯丽拍给自己的,也是拍给每一个有回忆、有童年和对亲人无尽怀念的人看的。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口头禅,但有些经典话术,是所有老师的“经典骗术”,比如下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老师们个个都仿佛打了鸡血:“讲完这道题就下课!”“好,我再耽误大家两分钟。”不知道你的老师是不是也说过这些话呢?接下来就是各科老师的show time(秀场)!班主任  你可以不學习,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你们浪费一分钟,一节课是不是过去了?咱班60人,一人耽误大家1分钟,全班就是一个小时!(这种算法真
期刊
小学以前,我住在乡下的外婆家。村口有一座桥,桥边静静流淌的河水,配上孩子们常年不衰的笑声,真如“小桥流水人家”一般恬静自然。  靠着这条河,村口的绿萝长得格外精神。万里晴空之下,石门墙壁背面,绿萝孜孜不倦地顺着石壁石柱向上攀爬,那片刻也不停歇的势头,仿佛要冲破天际。  人们每每经过村口都要称赞这片绿萝,因为它在盛夏晴空里撑起了一片阴凉。孩子们总有无限贪玩的热情,绿萝底下便是一个好去处。捉迷藏、跳皮
期刊
四年级时,因老爸工作调动,我从小村庄里的小学转到小镇里的小学。在那之前,我从没离开过小村庄。我以为的世界只有小村庄那么大。我家门前隔着一条路就是大片大片的麦田。黑龙江的麦田。像极了宫崎骏动画片里的背景,一望无际。风吹过,麦田玩起了麦浪秀,麦田边的白杨树就摇着满树铜钱大树叶鼓掌。  在小村庄里,我的班主任人不错,就是整天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村里来了照相的师傅,我们全班同学加上班主任坐在一起拍了张照片。
期刊
临近中午,我收到了久未联系的李阙的微信消息。  “在做什么?”  “准备午饭呢,你呢?”  “我睡不着,我在德国,这里是凌晨4点20分。”  冬日午间暖融融的阳光透过家里的窗户铺陈在地上,看起来有毛绒绒的质感,可我眼前突然浮现李阙一个人躺在昏暗的卧室里,身边或许有一扇窗,可以看见鹅毛大雪飘落在冷硬的灰色大街上。异国寂静无人,失眠的深夜,只能试图寻找万里以外的某个人,期待对方从网络那头传来一句问候。
期刊
1  母亲已有69个日夜不曾跟我讲一句话。  我还记得她从前抛下的荆棘一般的话语:“你记着你是怎样对我的。总有一天我会以同样的冷漠还给你!”我也还记得小时候犯了错,在门缝后眼巴巴地望上她半天,她总会过来摸摸我的头,像揉一只毛绒小狗。  “知道错了吗?”  我温顺地点头。  她终究会原谅我,千千万万次。  寒风吹彻的日子,我只身一人回家,烧饭,浇花,洗衣服,然后坐上去往杭州的大巴。  这个城市的天空
期刊
许冬林  散文作家,“文化皖军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安徽无为人。她的文字清新空灵,唯关婉约,情感细腻。出版有散文集《一碗千年月》《桃花误》《忽有斯人可想》《旧时菖蒲》《栀子花开时》等。  四年前,我曾在一次讲座上见过许冬林,隔着茫茫人海,我的目光瞬间就被她吸引住了。她坐在木椅上,眉目间一片云淡风轻,耳鬓戴一朵花,整张脸便流光潋滟。她是从古诗词里走出来的女子,浑身散发着墨香,有着让整个春天都安静的力量
期刊
第一次去北京。是跟父母一起。那是个春天。  作为游客,一路走马观花,那些书本上的景物放大很多倍,来到眼前,那种感觉,有兴奋,也有一点点梦幻。  更梦幻的是在颐和园里。已近晚春,走到一处海棠林,风吹过,海棠花瓣如雪一般纷纷飘落,人在花瓣雪中伫立。想起李清照的那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自此春尽,绿肥红瘦了吧。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来,行万里路,可以印证你曾经读过的文字。  彼时还用数码相
期刊
三毛曾写给她的恩师顾福生一篇文章,叫《蓦然回首》,她这样说:那个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湮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今生今世已不愿再见。只因在他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我也失去了语言。  几年前,当我还是个软弱的小女孩时,我也遇到过一个把我从茫然无助的青春引进文学殿堂的恩师。高中的那些日子是被疏离的,存在着很多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每个人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悲
期刊
最早知道合欢树是读了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那时便以为合欢是属于史铁生的,就像撒哈拉属于三毛,上海属于张爱玲,每一个作家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种事物,那是命中注定的结合。后来,看了雪小禅关于合欢的文字,便又认定合欢是她的树。雪小禅说,合欢树已经和她的青春长在了一起,难分难舍。  后来,上网搜了合欢树,才惊讶地发现我老家也有这种树。我们那里管这种树叫绒花儿树,大概是因为她盛开的花给人一种毛绒绒的感觉。 
期刊
我的青春没有太多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没有太多难忘的瞬间,唯一的亮点便是你。是你让我拥有过那些或美好或苦涩的幻想。只是现在,我决定放下你。1  第一次见你,是在高一的文化艺术节上。那天,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站在窗前,看着雨滴在玻璃上画下无声而短促的细线。窗外撑伞而过的路人和模糊不清的景物相互映衬。就是在这时,我注意到你,你一个人抱着吉他在窗边自弹自唱,秀气的侧影,让人心生欢喜。你突然向我这边看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