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机制角度开展水华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凝练了国内外三峡水库干支流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总结了以下几点研究进展:干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低于支流浮游植物,受到干支流水动力特性影响,干流以“激流型”的硅藻门藻类为优势种,支流以“静水型”蓝藻和绿藻为优势种;干支流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生境扰动强度的影响,生境的扰动强度通过影响干支流水温、水体层化结构,光照强度、时间和频率,营养盐脉冲浓度和频率来驱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浮游植物的演替过程更多的是“微生境”和浮游植物“细胞扩散”双重叠加的结果,“微生境”驱动强度强于“细胞扩散”过程.
其他文献
肘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类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其发病率仅次于腕管综合征[2].肘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诊断与治疗尚存在争议.为规范肘管综合征的中西医临床诊疗工作,为临床决策提供标准化指引,我们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肘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汇集相关专家,基于现有的临床证据和专家们的临床经验,制订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骨伤科医师、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医师、西医骨科医师、全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对肘管综合
期刊
目的:探讨MRI水-脂分离Dixon技术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病理检查结果不同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34例、恶性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矢状位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和T2WI-Dixon、DWI序列扫描。比较2组患者病变椎体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脂肪信号分数(fat-si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被认为是治疗胫骨干多段骨折的金标准。但术中骨折复位方式不合理或过度显露骨折断端会导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影响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本文介绍了一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闭合复位胫骨干多段骨折的新方法——撑开器复位结合Schanz钉撬拨复位法,并对其应用技巧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MAGiC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 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磁共振扫描在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T1WI、T2WI、T2加权脂肪抑制(T2 weight image fat suppression,T2WI FS)及MAGiC STIR序列进行骶髂关节斜冠状面磁共振扫描。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分析扫描结果,将单侧骶髂关节分为4个区域,采用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骨髓水肿,统计
目的:探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采用改良“糖果包扎”钢丝内固定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19例),将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PFNA内固定治疗组(1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
为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红裸须摇蚊的毒性影响,以休眠期和发育期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为材料,测试吡虫啉(IMI)、噻虫嗪(THI)、噻虫胺(CLO)、呋虫胺(DIN)、啶虫脒(ACE)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幼虫的急性毒性差异,并探究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发育期幼虫体长和湿重的变化.结果表明,IMI、ACE和CLO毒性始终处于剧毒水平,且CLO毒性低于IMI和ACE;IMI对发育期幼虫毒性略高于ACE,对休眠期则相反;DIN毒性始终为高毒水平;暴露于THI下,休眠期幼虫耐受性显著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常见病,早期干预是该病的重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KOA的疗效显著,但缺乏对该病病机的系统阐述。本文从“痹阻”与“脾虚”两个方面,对KOA的中医病机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全脊柱内镜下可视化环锯成形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48例FLDH患者。男28例,女20例。年龄27~82岁,中位数64岁。L3~4椎间盘突出3例,其中左侧突出2例、右侧突出1例;L4~5椎间盘突出24例,其中左侧突出9例、右侧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21例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食用富集硒元素的农产品是缺硒人群最有效的补硒途径.土壤中硒含量因受母质影响普遍较低,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有效性影响强烈,导致作物吸收的硒较少.施用适量硒肥能增加作物硒含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简要综述了植物体内硒形态、转化及影响因素,不同作物对硒肥的响应,硒肥种类和硒肥施用技术等方面研究动态,以期为农产品增产提质施硒关键技术及应用提供参考.
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与水环境有限承载力出现冲突,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无须转移水体、运行维护成本低、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是原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及其周围所聚集的微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过剩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及污染物.在综述了水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分类构成、植物选用、功能强化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