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破碎带区域注浆围岩稳定性分析

来源 :煤矿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地质隐蔽性、复杂性影响,裂隙存在注浆不到位而开采诱发二次破坏的安全风险.以张集矿1612A工作面邻近导水破碎带注浆底板为背景,基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与微震监测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破碎带注浆治理效果,揭示了注浆前后采动应力影响及注浆岩体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相比较未注浆时,注浆围岩的应力异常区域减小,不再发生耦合贯通至工作面;应力在距巷帮约10 m后随距离增大扰动程度减小.微震监测同时验证了计算结果:岩石破裂信号在注浆波及区发生“绕路”现象,注浆区域微震事件数量较少,注浆岩体处于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充填体上方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沿空留巷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屯兰矿22301大采高工作面留巷顶板离层的控制难题,通过分析留巷期间各阶段顶板受力特征和顶板离层机理,建立充填体上方顶板离层力学模型,提出了厚煤层沿空留巷充填体上方直接顶板的分区动态加固控制技术:“锚网索”+“高预应力锚网索”+“高阻力液压支柱”留巷分阶段支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40 mm,底鼓量为660 mm;工作面后方150 m外,0~6 m累计离层量为16 mm、0~2.5 m累计离层量为14 mm;围岩变形以底鼓为主,采用分
为研究淋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巷道合理的支护技术,以色连二矿12307回风巷为背景,考虑弱胶结砂质泥岩强度和体积随淋水时间的变化,对其在“锚带网索梁”支护条件下的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特征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支护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锚带网索梁”支护条件下,受淋水影响,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径向位移将随着巷道向前掘进而呈指数衰减方式持续增长,最终其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将分别达750、200 mm;进行“增加锚杆长度、改金属网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顶板以及两帮进行锚索加强”支护改进后,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径向
为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体系但不精细,有架构但有缺位,有制度但有缺失,有职责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煤矿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原则与构成要素,研究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以集团、子(分)公司、煤矿3个层级为重点,以各层级总工程师、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总工程师直管技术部门、业务联系部门、行政配合部门为支撑的“135”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架构,明确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职责划分,并从组织领导、人力资源建设、资金保障、业务培训、标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构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可为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