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段时间有点心烦。有个朋友一直借钱,3年来总共借了5万元。因为借钱这事,老婆和我闹了不知多少回。实在顶不住压力,向他索要欠款。朋友说钱一定会还,但最近手头紧,让我再扛一段时间。从那以后,我开始拒绝他的借钱请求。朋友说我每月几万元的收入,连这点忙都不肯帮,还算是哥们吗?我蒙了,每月几万元收入不假,那可是熬夜加班辛苦挣来的。至于帮忙,本来就没有帮你的义务。老婆冷笑着说:“老公,就是你的善良,养了一条白眼狼。”我不禁疑惑:“以后还能善良吗?”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曾经历过这样的善良困境。身边有人眼看要陷入沼泽,你伸手拉一把会让他感恩不尽。但当你不断施舍,他会将这份善心视作你对他的义务。人性有贪婪的一面,就像我这个朋友,起初借给他一两千元就很满足,后来是四五千,最后上万元都不眨一下眼睛。欲壑难填,善良终究有限,而人的欲望无穷。你不断付出善良,不断压抑内心的埋怨,很可能换来的不是感激,只会纵容对方的肆无忌惮。当欲求得不到满足,他会反咬一口,让你成为无辜的受伤者,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会重演。

2


  过度软弱的善良,在职场中很容易吃亏。很多职场专家反复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只懂得竞争的丛林法则,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注定不会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合作法则肯定不错,但有人曲解了专家的本意,将合作认为是一味逢迎、讨好别人。这些人,就是职场中所谓的“老好人”。这些“老好人”,在职场中过得舒坦、如鱼得水吗?我的同学小于,心中就有一肚子苦水。
  起初是同事A,指使小于干这干那,很多不是分内工作。小于觉得做这些事不麻烦,有求必应。其他同事见样学样,把订外卖、收快递、复印文件等琐碎事务都交给小于。时间一长,小于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渐渐开始影响工作。有一次,主管让小于在一周内完成一份市场调研。才过了两天,主管想让小于拿出调研的框架。小于正在帮别人打杂,拿不出框架,被主管狠狠训斥一顿。原以为平时帮别人这么多,有人会在领导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不过,这只是小于的一厢情愿。她心灰意冷,不再管那么多闲事,结果年底考核排在末尾。
  做“老好人”很累,因为付出的善良往往石沉大海。对于别人拜托自己的事情,可以帮,也可以不帮,但千万不要让别人养成依赖你的习惯。同事之间,和为贵,但需要表达自己原则和意见的时候,不要软弱。因为心肠太软,在他人眼里就是软柿子;心眼太好,在他人眼里就是缺心眼。单方面的善良不是尊重,而是无知;单方面的原谅不是谦让,而是纵容。

3


  受到伤害时,过分善良不会阻止作恶者继续作恶,只会让他得寸进尺。
  影片《伊甸湖》中,幼儿园老师珍妮与男友史帝夫来到野外露营。旅行途中,两人一时兴起,偏离原先设计好的线路,意外发现地图上没有标注出来的小湖。湖边景色优美、恬淡幽静,非常适合情侣的“两人世界”。就在他们准备热吻时,一群当地少年意外赶到。史帝夫和女友开始被这些少年捉弄,史帝夫不愿破坏难得假期,对少年的挑衅一再容忍。他的宽容,却遭致一系列更加残暴的攻击。史帝夫心想对方毕竟只是一些孩子,没必要和他们一般计较。他带着女友来到附近的小镇,原以为远离危险,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其实,史帝夫还是有能力反抗这些孩子的暴行。但他的善良、他的宽恕,一次次纵容孩子心中的恶。他还只是想到逃离,结果痛苦如幽灵般如影随形。
  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那种懦弱式的善良,让你的世界裂开了一条缝隙,让某些恶人、歹人更加毫无顾忌。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政治学家阿克塞尔罗德主要研究博弈论,他研究的重点在“多次博弈当中,最有效的规则是什么”。为了验证理论成果,他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一种计算机的游戏程序。最终,他征集到14个由各国顶尖的计算机高手设计的游戏程序,加上他自己编的程序,这15个程序进行角逐。其中一个叫拉波波特的人,设计的游戏其实只有4行:1.我选择信任所有的人都是好的,他们是不会欺骗我的。2.如果他来跟我合作,我就会兑现我对他的承诺。3.如果对方选择背叛我,我就会选择惩罚你。下一次我也假装跟你合作,先给你很大的一个承诺,然后背叛你。4.如果你过来跟我合作,你不再背叛我的时候,我再选择信任你。因为这些规则透明,奖惩明确,其他程序都愿意跟他合作,拉波波特自然成为胜利者。尤其是其中的第三条,更是体现出善良是有限度、有准则的。
  当发现对方欺骗、背叛自己,不能一味迁就,需要采用必要的惩罚措施,让背叛你、伤害你的人付出代价。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的善良要有限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自己。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善良不是懦弱,没有底线,就没有原则,就是对恶的放纵。不要过分遵从吃亏是福,更不能把头卑微地埋到土里。属于你的,就该去积极争取,不要因为背负“善良”的心理包袱,让你的合法合理的权益受到伤害。善良是一种人生态度,不该被滥用,绝不是任人索取的赠品。请照顾好你的善良,让它像一朵玫瑰,有着带刺般的美丽。赞同爱默生的這句名言:“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清朝晚期著名商人伍秉鉴,在同行中口碑甚好。  一次,伍秉鉴与美国商人亨特合作经营一单棉花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两人都亏损严重。为了重整旗鼓,亨特向伍秉鉴借了七万银元,再次投资,但连续三年,亨特的生意毫无起色,只好滞留广州。  一天,伍秉鉴请亨特在家中喝早茶。无意之中,伍秉鉴问亨特:“你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难道不思念家里的妻儿吗?”亨特被问到了伤心处,他无奈地回答道:“伍先生,我三年前借了你一大笔款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曾是翻译家贾植芳的弟子。因为这层关系,张新颖经常去恩师家里串门。2002年的一天晚上,张新颖带着3岁的儿子去看望86岁的贾植芳,然后一起外出吃晚饭,贾植芳很认真地称张新颖的儿子为“张先生”。张新颖赶忙阻止说:“老师,他那么小的孩子,您怎么能称他先生呢?”贾植芳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他年龄小,也一定有我学习的地方。”  晚饭后,贾植芳要带着“张先生”去买糖吃,本来小家伙
如果你看到杨雅舒阳光般灿烂的笑脸,你一定想象不出,这是一个遭遇坎坷的女子。她出生不久,父母说要出去打工,从此人间蒸发了。只有年迈的爷爷与她一起守着大山里那个贫苦的家。  那时,她还小,只感觉大山里的路弯弯曲曲,何止十八弯!每天上学,她的身影在高高低低的山上爬啊爬,要爬1个多小时。多少年后,想到那个家,她依然会忍不住打个寒噤:“真是太苦了!”但即使这样的家,也很快不能为她遮风挡雨。她亲眼看着爷爷永远
“妈,求您再让我吃一碗吧。”男孩抢过妈妈手中的碗。“鹏鹏,你这样吃,会把胃撑坏的。”妈妈转过身,实在不忍心直面这个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家中突遭变故,孩子何以要遭这份罪。  去年,家住江苏徐州的鹏鹏的爸爸被查出了白血病,必须尽快进行骨髓移植,否则生命危在旦夕。鹏鹏的爷爷奶奶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进行配型,但终因年龄大被否决。寄托于中华骨髓库的希望也落空了。再拖下去,鹏鹏爸爸的生命将岌岌可危。于是,挽救爸
1  和妻子离婚后,十多年来一位父亲独自抚养女儿,满足女儿的一切要求。原以为含辛茹苦会换来女儿孝顺懂事,没想到迎接他的是被拉黑和背弃。为女儿留学存下的300万元,却被女儿在加拿大肆意挥霍。这位寒心的父亲,希望通过微博、微信规劝孩子回头。结果女儿不但不知悔改,还将全家亲友拉黑。无奈之下,他只能在网上公开曝光。  曝光,除了引来路人围观,引来正反双方观点较量,对于这个被伤透心的父亲,于事无补。这是一场
电影《火线追凶》里的钟朗说:“好人各有不同,坏人都一个样。”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重读老舍的《四世同堂》,其中描写了抗日战争中北平的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北平人民在战争中辗转求生,有的堕落下去,有的依然坚守着民族气节,有许许多多的“好人”与“坏人”。  “好人”与“坏人”的定义一直没有明确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好人一定坚守着做人的底线,保持着民族气节,也许自己在泥泞中挣扎,但一定不去祸害旁人;而坏人则毫无
在美国,遇到任何麻烦,都可以拨打911报警急救电话,电话那头的调度员会根据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地点,联系急救单位进行营救。调度员威廉姆斯平均每天要接听近9000个电话,連口水都来不及喝,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看似勤奋的她,依然被告上了法庭。  那天下午,威廉姆斯接到了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报警人说的是方言,她听不明白,然后她就把电话挂断了,还嘟囔了一句:“说的什么鬼话。”报警人根据电话工号
中国的近代画家中,齐白石深受大家喜爱。  比如齐白石画蝈蝈、螳螂、蟋蟀、菊花、白菜、桃子、牡丹、山水、人物,样样皆好。不过,齐白石画的虾最让人叫绝。画虾,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创造”,是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  于是,有人潜心研究他画的虾,学他那样画。研究的人多了,其中就会有故事,如诗人阮章竞曾画过一幅《虾》,他学的就是齐白石。阮章竞画的虾,也算可以,但让人关注和议论
当问起旁人“这个世界会好吗”,大概多数人并不会干脆利落地和梁漱溟老先生一样回答“会的”。在相互联系愈加紧密的网络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种“考验人性”的社会性事件以及对社会失去信心的叹息。是这个社会在逐渐暴露出原有的一面,还是在步步倒退?或者,亦是个人对现实的失落而引起群体性失意?每个人都揣着的疑问,试图寻找出最终的答案,寻找所谓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什么是自由?很难讲,但在《自由在高处》一书里,
“我们村子三面环山,春天花开遍野,夏天像原始森林,秋天不仅果香浓浓,还有非洲草原的神韵,冬天白雪飘飘。”刘阿娟是陕西省淳化县人,她的家位于偏远的乡村,从小特别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刘阿娟认为读书是告别乡村迈进城市的最好途径。高考分数出来,刘阿娟凭借优异成绩,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书,尤其可喜可贺的是,大学毕业她顺利在北京找到工作,跨进报社担任财经记者。  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之际,刘阿娟突然接到母亲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