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其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表现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发生宫内窘迫的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为窘迫Ⅰ组,出生时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和3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脐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及血气分析,并在生后4~6 d、26~28 d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机 构】
:
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266042,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66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其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表现的影响.方法 对160例发生宫内窘迫的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为窘迫Ⅰ组,出生时有窒息为窘迫Ⅱ组)和3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脐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及血气分析,并在生后4~6 d、26~28 d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结果 窘迫Ⅰ组和窘迫Ⅱ组脐动脉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窘迫Ⅱ组的乳酸值明显高于窘迫Ⅰ组,Ph值低于窘迫Ⅰ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脐血乳酸值与Ph值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53,P<0.01),窘迫Ⅱ组的脐血乳酸值与NBNA评分也呈直线负相关关系(r=-0.78,P<0.01).三组NBNA评分随日龄增长均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脐动脉血乳酸检测可协助宫内窘迫的诊断,并可望作为评估、预测新生儿窒息损伤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我院儿内科2000~2006年共收治幽门梗阻患儿3例,转外科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幽门隔膜型狭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 2.5岁、3岁和4岁。
儿科急诊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及时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会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能够及时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案,对于挽救患儿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准确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以便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诊断肺炎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肺炎心衰30例,轻症肺炎25例,健康儿童20例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对其临床诊断意义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心衰组与健康儿童组、轻症肺炎组CTnⅠ与CK-MB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在诊断肺炎心衰患儿心肌损害上CTnⅠ优于CK-MB。结论 C
围生期新生儿易发生各种类型的缺氧,导致脑损伤,严重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客观评价新生儿脑氧合、血流动力学、脑反应的改变,及时发现并治疗脑组织缺氧,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CLS)和传统定义的体外膜肺是一种改良的体外循环系统,用于对心肺衰竭患者提供长时间氧输送.它通过一种以循环血流泵与体外氧交换器为核心组成的人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以体外替代性气体交换支持和心脏替代支持为目的的心肺支持,为那些可逆性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以肺功能支持为主的心肺支持.ECLS同时可以降低危重患者对其他心肺支持措施的要求,并仅需低参数机械通气,为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
为促进新生儿机械通气理论与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贯彻执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订的《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和卫生部颁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我院定于2006年9月18日至24日在广州举办“新生儿呼吸机临床应用技术讲习班”。本讲习班系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6—06—03—004),突出“最新进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特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诊断肺炎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肺炎心衰30例,轻症肺炎25例,健康儿童20例血清CTnⅠ,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对其临床诊断意义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心衰组与健康儿童组、轻症肺炎组CTnⅠ与CK-MB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在诊断肺炎心衰患儿心肌损害上CTnⅠ优于CK-MB.结论 CTn
尽管NICU的危重新生儿具有一个有功能的胃肠系统,但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性或早产,经口喂养常被禁忌.不过,在出生后尽快建立肠内喂养十分必要,因为乳汁是对胃肠道发育惟一的调控因素.饥饿可以导致胃肠道的萎缩性改变,如微绒毛变短、黏膜变薄和胃、胰腺及肠道的重量减轻.肠内营养可刺激许多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可增加消化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刺激胃肠动力.肠内营养的其他有益影响还包括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