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采伐马尾松人工林的空间结构优化决策

来源 :温带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森林空间结构评价及优化经营是森林质量调控和提升的关键,可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马尾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混交度、角尺度、林层差异化、大小比数、密集度等5个典型空间结构参数,基于计算机R语言模拟采伐结合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构建了一套基于模拟采伐的多目标森林空间结构优化体系,分别确定了马尾松人工林6个样地的采伐木及合理采伐强度.[结果]马尾松人工林6个样地中,样地1共有林木152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5%,最优采伐株数为38.样地2共有林木107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3.36%,最优采伐株数为25.样地3共有林木72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5%,最优采伐株数为18.样地4共有林木47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1.28%,最优采伐株数为10.样地5共有林木53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5%,最优采伐株数为13.样地6共有林木34株,最优采伐强度为8.82%,最优采伐株数为3.模拟采伐后,马尾松人工林6个样地的树种混交度处于0~0.65,林层差异化处于0.35~0.63,大小比数处于0.43~0.48,聚集度处于0.77~0.91,角尺度处于0.48~0.57,森林空间结构综合指数IFVE处于0.25~0.42,不管从森林空间结构参数及综合指数比较,伐后的空间结构明显优于伐前状态,林分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模拟采伐的多目标森林空间结构优化体系,能够有效实现森林空间结构优化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可以在森林经营实践中进一步借鉴应用.
其他文献
文章比较并分析品种审定时期与当下的辽育白牛的生长发育性能变化及其原因,利用BLUP算法估计辽育白牛各生长阶段体重相关性状的遗传力.结果 表明,与辽育白牛品种审定时期相比,当下的辽育白牛生长性状有所提高;辽育白牛初生重遗传力为0.47,12月龄重和18月龄重遗传力为0.09和0.12.研究表明,辽育白牛在生长期间具有充分的遗传改良空间.
试验旨在探究太子参须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以太子参须提取物低(0.1 g/kg)、中(0.2 g/kg)、高(0.4 g/kg)三个剂量梯度给药量灌胃小鼠,记录小鼠体质量并检测小鼠免疫指标.结果 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和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中剂量组小鼠的T细胞刺激指数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太子参须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小鼠免疫功能.
1例流浪猫通过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胶体金检测板、血常规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等检查,确诊为猫瘟病毒感染.入院治疗后,实施抗继发感染、促进食欲、纠正脱水、改善电解质平衡、止吐、止泻、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功能、抗病毒等治疗方案.患猫经过综合治疗5d后,白细胞和SAA数值均有明显好转,且大便、食欲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反应,出院后进行口服药物治疗.文章为猫瘟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提供参考.
试验旨在从原药材及有效成分2个层次对比探讨太子参及其多糖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D大鼠皮下注射利血平复制脾虚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太子参原药材组和太子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7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临床体征,第14d检测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 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太子参原药材组和太子参多糖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升高(P<0.01);太子参多糖低、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极显著升高(P<0.01);各给药
璃眼蜱可传播牛环形泰勒虫病.为了解2018~2019年吐鲁番和阿勒泰部分地区牛体表璃眼蜱区系分布特点、种类组成及相对优势度,明确璃眼蜱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的变化,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牛体表媒介璃眼蜱种类及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显示,鉴定出璃眼蜱4种,其中小亚璃眼蜱的相对优势度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9250,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2823,优势度指数为0.2994.调查结果对媒介璃眼蜱及蜱传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和流行区的变化提供参考.
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而引起的仔猪突发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夏秋换季时节多发,多见于断奶仔猪饲养阶段,其病程短,常整窝发病,病死率较高.断奶、换料、转群等饲养管理不当均会导致病情恶化,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散户养殖实际案例,阐述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以期帮助散养户对该病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控.
试验通过详细调查患犬病史,结合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常规检查手段,患犬确诊为肠梗阻或者肠套叠.再通过治疗性诊断,诊断为肠道柔软性异物梗阻.术后禁食禁水,输液消炎,营养供给,配合细心的护理,患犬痊愈.研究表明,胃肠梗阻疾病快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均良好.
试验旨在调查研究黑天鹅的死亡原因.试验结合发病情况调查,采用病理解剖、显微镜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确诊.结果 显示,死亡黑天鹅胆囊内存在大量寄生虫虫卵,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变性坏死,肝胆管发炎、堵塞,胆囊肿大及气囊浑浊,肠黏膜脱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显示,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肠道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绒毛脱落.结合栖息环境水体检测、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黑天鹅为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文章为黑天鹅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完善同水域内其他鸟禽的疾病防治措施.
肛周肿瘤对宠物犬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危害常被忽略,进而因生长时间久导致肿瘤恶化.文章报道2例肿瘤生长时间差异大的犬肛周肿瘤病例,利用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诊断为肛周腺瘤与肛周腺癌,并比较2个病例的组织学差异,为鉴别区分犬肛周腺肿瘤提供参考.
实施兽药全产业链闭环追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辽宁省兽药使用环节追溯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统计分析与应用,以期为完善辽宁省的兽药追溯体系推进与建设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