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升级”破分配不公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的优惠券打印机旁,记者见到了妍妍。三个星期前,妍妍在一家35元自助火锅店度过了自己24周岁生日。她去年毕业于一所本科院校的统计专业,现在月工资2000元,扣除保险455.44元,还有1544.56元。在妍妍还是大二学生的那年,就有人在网上发问:月薪3000元在北京算不算低收入群体?有人回答:在北京月薪低于三千,几乎不能生存。
  妍妍没有看过这个两年前就展开的讨论,带着骄傲从大学毕业的她现在已无暇顾及自己是不是低收入群体中的一员,因为在北京,月薪2000元需要太多的生活智慧。
  
  1050 30 100 500>1544.56
  一周前,妍妍刚从家里领了一次“救济金”,因为先是交房租的日子,才是发工资的日子。妍妍在天通苑租了一间10多平米的隔间,每月房租1050元,电费30元;上下班挤地铁要花去100元;因为单位没有食堂,妍妍自己在家做饭每月也要500元。
  喜欢漫画的她上班以来没买过一本漫画书,毕业后,她几乎从朋友的圈子里消失了。“出去总让朋友请客也不行啊!可我又实在请不起。”而在偌大的北京城,像妍妍一样的人还有很多。
  最近,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递交了一份关于民富优先的两会提案,他提出要着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有数字表明,1991年,居民消费占GDP的53.4%,而到了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9.4%。在二次分配中,发达国家医疗、教育等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0%,而我国2009年的数字仅达到28%。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指出,在两次收入分配中,普通民众的收入都被挤压;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在改革开放30年里逐渐被扩大。这也让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成为当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迟福林提出了完善劳动报酬保障机制、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改革垄断行业的建议。建议指出,在完善劳动保障体制方面要建立就业优先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主、工会、政府三方共同协商的工资谈判机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定期提升的制度。
  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则需要改变当前的管理模式。长三角、珠三角等农民工最集中的地区已经开始了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的有益探索。目前,浙江省嘉兴市建立了新居民事务管理局,本市所有人口都纳入居民管理。北京教委负责人也对外宣布,3年内将100%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日前,有调查称中国行业收入差高达15倍,垄断行业是造成收入行业差的重要原因。在迟福林看来,垄断行业改革应该成为收入分配改革中首当其冲的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还需要政府更大的决心。
  然而,要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并非一朝一夕的容易事。但作为民富优先的破题之举,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
  
  从国富到民富的转身
  2010年中国以40万亿的GDP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由2009年的32.2%上涨到34.5%。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指出,以2008年医疗卫生占我国政府支出比重4.4%为例,我国政府收入中用于民生建设的比重太小了。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去30年,以国富优先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曾让我国经济快速起步、迅猛增长。然而,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以追求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国富优先理念已无法承载缩小分配差距、扩大消费、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
  由此,众多学者专家提出了民富优先的理念,以求实现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正如迟福林教授在《民富优先——二次转型与改革走向》一书中提出的在二次转型与改革中,确立民富优先的改革导向,就是走公平与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因为实现民富优先对于扩大消费,缩小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身却并不容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认为,政府转型是“十二五”的关键,这与迟福林政府转型决定成败的思想不谋而合。有人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诀窍就是各地方政府的竞争,宋晓梧由此发问,转型过程中我们是要继续拼资源、拼环境,走建设强大政府的老路还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迟福林教授看来,答案已经明确,从未来5到10年发展的趋势看,我国已站在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的历史新起点上。在《民富优先》一书中,迟福林提出几个重要的改革,而实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作为牵动发展方式转变全局、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个税能否撬动收入分配改革
  2月24日下午,律师董正伟从广州飞到北京。记者在北京海淀区远大路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他,摆在桌前的依然是那份建议书。这份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建议书曾多次被送往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董正伟是持通过个税改革调节分配制度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以上。
  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但是董正伟有些不明白,当70%的中低收入者都承担个税负担的时候,个税如何实现调节收入差的目的。
  2008年3月1日,个税起征点从1600上调至2000。当年就有评论“个税起征点从2005年提高之后仅时隔短短两年再次提高,征税点的及时调整体现的是政府注重民生、以人为本的精神。”
  然而短短三年间,GDP、CPI的飙升将个税改革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财政收入一跃达到6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3%。2010年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4.5%,甚至超过世行标准中发达国家30%的宏观税负,我国已经成为税负最重的国家。而2010年,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与此同步的是CPI过四破五的节节攀升。
  董正伟认为,从数据上看,财政收入与个人所得税增长同步,但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这么高,物价上涨和相对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把越来越多的人纳入了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而因为“民工荒”,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工资都提高到2000元以上,个人所得税成了名副其实的“公民普遍性税收”。
  那么,政府税收情况如何呢?董正伟认为,仅从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的数字来看,政府税收已占全国GDP总量的五分之一。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2000元的收入要满足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结婚、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基本生活需要非常艰难,因此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已经严重脱离了中国老百姓生存发展支出的实际情况,由此导致百姓消费能力低下。
  从这个层面看,调整个税起征点并不意味着国家财税收入必然减少,普通公民增加的收入必然转化为社会消费,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转化为新的税收。而将经济增长的内动力由出口、投资转变为消费,也正是实现二次经济转型的题中之义。
  为此,董正伟提出三点建议: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每年随经济发展水平递增;个人失业期间按照失业时间,逐月返还其按月缴纳个税,返还上限不超过每月个税减除费用;个人用于公益性捐款款项在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0%的,作为减免额扣除。他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灵活的个税调节机制,有效减免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压力,实现调节收入差的目的。
  对于整个收入分配改革,有人认为应该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体制,有人认为应该同步提高税率,有人认为不同区域应区别对待,而董正伟认为仅仅提高个税起征点还不够,国家应该进一步减少企业的税负,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他认为,目前,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最可行的方案,采访即将结束时,董正伟对此充满期待。
  3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个税修正草案,决定提高“起征点”。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让民富优先、藏富于民的设想离现实更近了一步。
  
  冲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政府削减财政支出并非一朝一夕的容易事。但作为民富优先的破题之举,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
其他文献
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采访时,校长刘俊苏告诉记者,“孩子们想要给你表演个节目,是一首他们精心排练了很久的歌。”  老师按下录音机的按钮,音乐响起,演唱者由72个智障、聋、盲的孩子组成。虽歌声稚嫩、良莠不齐,甚至有的孩子只能附和着发出“啊,啊”的叫声,却动人心魄,直指心底——“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这次采访中,深深触动记者的,不只是72个特殊儿童的坎坷命运,更
四百年前,当伽利略第一个把望远镜对准天空,他观察到了月球凸凹的表面,太阳中活动频繁的黑子以及银河中的恒星点点……这些证据足以把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前辈对天文现象的观察结论一起推翻。  国际天文年的确立是为了纪念伽利略发明折射式望远镜四百周年。它的确立可以说是对机械、天文、天才三方的同时认可——天文科学的结论多是通过观察的方式得到的,其发展过程需要依靠机械技术的的进步,同时它的成就还需要无数伟大的科
11月25日,于丹专程来到中国共产党网接受访谈,一如既往的干练形象特别显眼。在访谈室,于丹聊起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妙语连珠的对话,让在场的编辑记者们不知不觉聚精会神起来……  于丹认为,说到文化,我们平时总说不同的地方对文化的理解不一样。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习俗,积累起来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其实也就是文化。走过几个不同的地方,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文化走出去离不了文化人走出去。
小王准备今年十月份结婚,婚房已经买好。春节过后一有时间就和女友逛家装建材市场。关于房子内部墙壁如何装修两人产生了分歧。女友十分喜欢欧式风格,想用墙纸,但是小王觉得装修简单大方就好,而且用墙纸的成本要比用油漆的大不少,所以更倾向于用油漆。两人因此争执不下,闹得很是不愉快。  用涂料还是用墙纸?两者有什么利弊呢?我们来看看业内人士是怎么说的。    墙纸VS涂料  1.墙纸VS涂料 之价格:据业内人士
“这次看病,实际费用130元,自己花的不到30元,直接从卡内扣除,这社保卡用起来真是方便不少。”绍兴人刘女士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社会保障卡顺利结算了诊疗费,拿到了医生开的处方药,一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继去年杭州、绍兴、嘉兴、衢州成为浙江首批医保“一卡通”试点城市,今年浙江省将全面推广实施医保“一卡通”, 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可在浙江省范围内定点机构使用社会保障卡,就医购药时实现省内持卡联网即时结算
12月12日,家住青岛市北区山东路环宇康庭小区的李女士在家拖地时,在厨房墙壁与地面衔接处清理出很多银白色小球。“本以为是钢珠,我用手一捏,没想到是液体的,一个小球变成了好几个。”李女士担心这是有剧毒的水银,赶紧给物业打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试图用螺丝刀把水银全部清理出来,没想到越清理越多,最后只得拿注射器把水银抽出来装在小瓶里。  李女士的母亲说,家里是地暖,水银挥发得比较快,现在全家人都担心汞中毒,
“户口转到了这个城市,我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真正的一员”。抱着未满月的孩子,王风一脸笑容。这个城市就是距离北京不足三百公里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农村,高中毕业就来到了这里。”王风把回忆拉到了十几年前。    大城市的异乡人  “那时高中毕业,很多人想读师专,将来成为老师就衣食无忧了。”王风讲述着自己离家前的故事。  “我成绩不太好,也不愿意学习,所以就想怎么能挣点钱。正赶上同村人上省
热词:城市化  城市,象征着现代,也意味着发达。“十一五”末,我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达到47%,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化率将突破50%。  然而,当城市化进程全速前进、城市规模极度扩张后,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病”,正一点点吞噬着它原有的面貌。户籍门槛、购房限制、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强制拆迁……种种发展困局阻碍着城市前进的脚步,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破解城市化困局已经迫在眉睫,“城市,让生
不用羡慕那些叱咤职场的女性,她们舍弃的一定是与孩子厮守的时间。也不用羡慕那些每天都能和在一起的全职妈妈,她们舍弃的是自己另一种身份认同。但职场与育儿,也并不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个最完美的平衡点。  “你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无论是求职面试,还是名人访谈,我们时常听到这个问题。当今中国女性从事工作的比例位列世界前茅,但社会对她们扮演的家庭角色和承担的家庭责任的期待却没有改变。特别是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推行低碳生活,争做“低碳达人”成为城市人群青睐的活动。而由于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少气的国家,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让“低碳”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成为必然选择。如何争做“低碳达人”,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成为眼下首先要求解的题。    争做“低碳达人”  4月23日是詹俊的大日子,今天他要迎娶在自己眼中那貌美如花的妻子。随着“叮铃铃”的一声脆响,一辆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