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在“华”、黄帝在“夏”蠡测——从《左传》“诸华”“诸夏”的区别入手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左传》的语料可以推出,“诸华”“诸夏”含义不同:“诸夏”各国是周朝的嫡系诸侯国,是天子近亲和开国重臣的封国,而“诸华”各国则是非嫡系的,而又不属于蛮夷的华夏诸侯国.“诸夏”各国围绕周天子聚居成团,而“诸华”各国则基本处于华夏版图的南部和东部.“诸华”“诸夏”的说法是因为存在“华”和“夏”两大地理区域,其中“夏”在华夏的中心偏西北,“华”则在华夏的东部和南部.《逸周书》中记载的那个失国的“华氏”就是炎帝,居于“华”,“华”是远古时代的中心区域,而黄帝则居于“夏”.华、夏含义随时代而略有变化,“中国”基本上等同于华夏.
其他文献
以江苏省太湖水污染管制为例,考察了环境管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表现的影响.运用2001—2008年的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库和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的估计方法,文章发现:水污染管制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但是对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没有显著影响;水污染管制对企业出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和价值效应受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规模、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也与出口目的国富裕程度以及我国与目的国地理距离相关;水污染管制的出口效应会因为环境管制执行力度的减弱而减弱;水污染管制显著提高了相关企业的退出率,但并没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战乱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失业现象普遍存在.新生人民政权初创,立足未稳的背景之下,失业现象不仅是关乎社会稳定的经济问题,更是涉及新生政权能否稳固存续的政治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失业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研究存在研究思路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研究视角偏于宏观、相关论题探讨有待深入等问题,未来研究亟待扩大区域研究范围,关注特殊失业群体,拓展研究空间,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