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建筑结构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基于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改进的新型配筋构造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梁柱组合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4个梁柱组合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的受力纵筋和箍筋均采用HRB500钢筋,且为满足易施工性的要求,试件中的预制柱采用大直径大间距纵筋,叠合梁采用大肢距组合封闭箍,后浇梁柱节点区则采用了并箍等配筋构造。研究了梁柱组合体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等抗震性能,并分析了各变形成分对柱顶侧移的贡献比例。结果表明:当层间侧移角为1/1 800时,梁端接缝即出现开裂;组合体
其他文献
为研究屈曲约束支撑增强胶合木框架的抗侧性能,制作了四榀胶合木框架试件,包括一榀纯木框架、一榀胶合木支撑增强木框架以及两榀碳纤维布缠绕钢-木屈曲约束支撑增强木框架.通
为深入研究旋转型三维隔震体系的受力性能及隔震效果,建立了其考虑摩擦因素的竖向刚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包含初始承载力的竖向滞回模型,并给出了关键参数的计算式.对隔震支座模
通过动力模态测试可以便于监测索网结构的刚度.通常仅需测试少量目标模态即可评价对主控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起主要抵抗作用的关键刚度.针对由预应力偏差引起的结构刚度退化
为弥补传统设计理念和优化方法的不足,促进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创新,结合前沿优化理论,依据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的基本原理,提出基于生长空间限定与并行搜索的模拟植物生长算
针对索穹顶结构缺乏有效的基于鲁棒性能的截面优化设计理论现状,基于H∞范数极小控制方法,利用非线性系统运动方程构建输入变量到输出响应的系统传递函数,通过引入L2性能准则并结合随机理论建立索穹顶结构非线性鲁棒性定量评价指标IR,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交互算法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截面优化设计的具体步骤,并以内蒙古伊旗一实际肋环型索穹顶工程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开展基于结构鲁棒性的截面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杆件截面变化对结构鲁棒性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在保持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对结构鲁
本文首先整体阐述了影响深基坑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进一步解析了建筑工程中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运作带来可参考的改进建议。
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快速发展,尤其在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的今天,城市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体量快速增长,对于工程建设的进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为了让工程如期完成,让每一个环节的进度都得到保障,也应当加强学习,对现阶段影响工程进度管理的问题有所了解,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应对。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工程建设人员有所帮助。
为研究后浇整体式预制混凝土(PC)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两个2跨1/3缩尺后浇整体式PC梁-板子结构模型.试验中采用堆加均布荷载与Pushdown结合的加载方式研究其在
我国现在正经历着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建筑行业也不断蓬勃发展,但在建筑行业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财务会计不能符合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本文针对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转型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建筑行业财务会计的深入转型和长效发展。
为研究预应力压接高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PPEFF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预应力筋锚具意外失效情况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开展了二层三跨足尺平面框架模型的试验研究。框架模型首层层高4.2 m,顶层层高3.5 m,中梁跨度为8.5 m,边梁跨度为7.5 m,按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抗震设防烈度8度(0.3g)进行设计。试验中首先在框架顶部施加低周水平往复荷载,当加载至0.01 rad位移角时,框架梁端和柱脚耗能钢筋屈服;当加载至0.019 5 rad位移角时,结构残余位移角为0.005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