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动物谁是谁?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爱趴着的“胖子”海豹、海狮、海象


  提到海豹,你可能会想到一具硕大的身体趴在石岸上,或者在海洋馆里站着拍手手。错了!那可能是海狮。那同样喜欢趴着的海象呢?你可能要大喊“头晕”了。



  海狮的头部长有一对小巧的耳朵,它的四肢更长,形状像鱼鳍;看它的身材,其实也比海豹更“苗条”一些。



  海豹的耳朵则呈耳洞状,远远看上去只有一个光滑的头部;它的四肢有爪钩,与海狮很不一样。



  海象的“大獠牙”就是它最明显的标志。

澳洲的“土肥圆”兄弟树袋熊、袋熊


  树袋熊也称“考拉”,爱吃桉树叶、一天能睡二十个小时的它,偶尔会被人说成“袋熊”。虽然树袋熊和袋熊都生活在澳洲,都长得矮矮胖胖,但其实它们的体型相差很大,一个喜欢栖息在树上,另一个却爱在地下挖洞,在遇到危险时的逃跑速度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袋熊的体型很大,身长能超过1米,体重约35千克,是考拉的7倍;它常年生活在陆地,遇到危险时跑得很快,逃脱速度可达到每小时40千米。



  樹袋熊喜欢攀爬在树上,耳朵像扇子一样大;它的体长约为70厘米,重约5千克;逃跑速度很慢,每小时只能走200米。

“干脆面君”到底是谁?小浣熊、小熊猫、貉子


  很多小朋友都吃过“小浣熊”干脆面,但包装上那只黄色毛发、环纹尾巴的“小熊”真是小浣熊吗?其实它属于小熊猫,与这两种动物相似的还有貉(háo)子。



  小浣熊的毛色更灰暗,虽然尾部也有环纹,但比小熊猫的更短小。它的爪子则更细长,方便它在水中冲洗食物和其他杂物。



  小熊猫的躯干呈黄褐色,四肢呈黑褐色,并且它的尾巴有红暗色环纹,比小浣熊的更长、更毛茸茸。小熊猫的手掌也更厚实。



  貉子很好认,只要看它像狐狸一样尖尖的嘴,和没有环纹的尾巴就能认出来。

它们不都是鹿吗?麂子、原麝


  麂(jǐ)子,常被人读成“鹿子”,它们的确属于鹿科,不过长有獠牙。另一种动物和麂子比较相似,俗称“香獐(zhāng)子”,但它的学名叫原麝(shè),属于麝科动物,而不是鹿科动物。这两种动物的角和牙齿是不同的。



  麂子属于鹿科,不过雄麂不像其他雄鹿长有较长的犄角,而是相对短小一些;它的尾巴也较短。它的獠牙较短,在此图中看不出来。



  原麝只是外表像鹿,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都不长角,并且雄性原麝长有獠牙,比麂子的獠牙长。

带刺的动物,都不好惹刺猬、豪猪


  一提到身上长刺,我们就会想到刺猬,但还有一种长有棘刺的动物,名叫豪猪。豪猪并不是猪,它是啮齿动物,和老鼠、兔子是近亲。它和刺猬的体型差别很大,刺也不一样;在遇到危险时,两者的表现也一刚一柔。



  豪猪体长约为70厘米,几乎是刺猬的三倍;它的刺最长能长到35厘米,并且数量多达3万多根;在遇到危险时,它表现得非常勇猛,会将刺全部竖起,大胆挥动尾巴攻击,尾巴上的刺会脱落并扎在敌人的身上。



  刺猬很娇小,体长不过25厘米;它的刺长只有2厘米左右,且数量大约只有5千根。在遇到危险时,刺猬会蜷缩成一个“刺球”,让捕食者不想靠近它。

全身都是脚,还会放毒蜈蚣、千足虫


  小心!一只“蜈蚣”爬过来了!虽然同样长有许多脚,身体看起来也是一节一节的,但它有可能是千足虫。千足虫也叫“马陆”,与蜈蚣一样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但两者的足部差别很大;虽然都是长条状,但蜈蚣明显长得更“凶”。



  千足蟲的身体更圆润,体节更多更密,最多达100多节;每一体节长有2对足,雌虫最多能有750只脚;不过它们的足部和触角都比蜈蚣短一些。被触碰后,千足虫会将身体扭成螺旋形,并喷出一种刺激性毒素,以防御敌害。



  蜈蚣长有一对暗褐色的长触角,身体由22节体节组成,每一体节只长一对足;它的足部呈弯钩形,每个钩都有毒腺口,能分泌毒液。

生命力超强的“星星”海星、海蛇尾


  海星像星星一样,从体盘(身体的中间部分)延伸出五只腕足,还有一种生物也拥有放射状的腕足,所以常被人错认是海星,其实它是海蛇尾。它们都有“断臂”逃遁之术,之后“断臂”处会重生。



  海星的五只腕足与体盘连接较为平缓,分界不明显;每只腕足下都长有密集的“管子”,被称为管足,海星便是利用管足来抓地行走的。



  海蛇尾的腕足和体盘的分界则很明显,并且腕足比海星的细长很多;它们没有管足,得靠腕足像蛇一样蜿蜒爬行,所以得名“海蛇尾”。
其他文献
脆弱的鸡蛋原来是承重高手  实验方法  鸡蛋随便一敲就碎,但在这个实验里,你会发现,鸡蛋可以很强大。用两个圆环将一个鸡蛋的两头如图固定。可以将卷纸筒裁切成两个纸环代替图上圆环。最好加块板在顶部,方便放置物品。接着,轻轻地往上堆重物——装满水的桶、砖块、书本,你会发现,鸡蛋的承重性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发生了什么?  鸡蛋承重的奥秘来自于它的三维拱形结构,这也是最坚固的建筑形式之一。当我们使用圆环
期刊
沙漠帮助森林  沙漠其实也在成就森林。亚马孙雨林就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关系。当强风吹过撒哈拉沙漠时,会卷起其中的沙尘,越过宽广的大西洋,将其带到亚马孙地区。这些沙尘会在亚马孙雨林沉积下来,为这里的植物群落提供重要的矿物质,促进森林生长。最大沙漠不是撒哈拉  科学家眼里的沙漠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沙漠在科学上通常被界定为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因此撒哈拉沙漠仅是世界
期刊
在廣阔的南海上,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当年孙悟空拔去了定海神针后,留下一个深不可测的龙洞,这个洞口至今还镶嵌在海面上,被当地渔民称为“南海之眼”。这是怎么回事呢?南海之眼  其实,“南海之眼”指的是“三沙永乐龙洞”,学术界称之为蓝洞,从海面上看,蓝洞呈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这是因为海底有着巨大的深洞,远远看去,它就像南海上一只深邃迷离的眼睛。三沙的蓝洞不止一个,但这个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
期刊
已知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体重:190吨  体积:223立方米  长度:27.6米  1947年,科学家们在南极洲附近的海洋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头鲸。事实上,一头小蓝鲸一出生就有大约7.6米长,比一头大象还要重。而蓝鲸之所以能长这么大,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洋里。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受到重力的影响,肌肉和骨骼的发育会因此受限,而海洋生物在水中有浮力的支撑,肌肉和骨骼受到的压力较小,所以它们可以长得无
期刊
覆甲蝙蝠车  即使诞生于1989年,它的造型放在今天也相当前卫。蝙蝠车的侧面配有钩索,在蝙蝠侠逃离歹徒的围追堵截时,钩索发射,钩住街道拐角旁的柱子,蝙蝠车就可以在高速行驶中猛然转弯,让歹徒措手不及。  当蝙蝠侠被前方的卡车挡住去路,他只好弃车步行,这辆昂贵又惹眼的蝙蝠车就这么停在了马路上。但当好奇的路人想触摸它时,它很快就展开装甲,将整辆车包裹得严丝合缝,没有任何人能将它打开。这辆车还拥有自动驾驶
期刊
目前全球海底光缆分布图原来是玻璃丝  光缆大约有消防水管那么粗,但真正传输数据的光纤部分位于最中间,通常一条光缆中有一对或几对光纤,由玻璃制成,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光信号就是从这些玻璃光纤中进行传输。  而光纤之外的部分全是保护层,通过各种材料和包裹设计来抵抗海底不那么友好的环境,如人类捕鱼、海底水压、船锚、地震,甚至鲨鱼啃咬;另外,海水本身含盐量非常高,一般材料如果长时间泡在盐水里,容易遭腐蚀。光
期刊
《阿凡達》是10年前上映的科幻电影,影片中的纳威人居住在一颗外星球上。他们身高3米,过着部落生活。而人类看上了这里的矿产,这种矿产在地球上非常昂贵,矿物公司在此建立基地,要把矿物开采回地球。  为了从纳威人那里获得信息,矿物公司让男主人公萨利通过意识传输技术进入一个由人类克隆的纳威人身体内。萨利可以在人体和纳威人身体间自由切换,充当了一个人类间谍。  电脑的发展让人们常常浮想联翩,人脑是不是也可以
期刊
关于科学家的小误会世界科学的发展没有被一颗苹果决定  许多人从小就知道,一颗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使他想到了万有引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伦敦皇家学会的档案室里藏着一份记载苹果真相的手稿——《艾萨克·牛顿爵士传记》,它由牛顿的朋友,考古学家威廉·斯图克利撰写。手稿中写到,1726年,当斯图克利与老年的牛顿共进晚餐后,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牛顿与斯图克利谈起了往事,“先前万有引力思想在他脑海里浮现时
期刊
与世隔绝的大洲  南极洲终年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在-49℃左右;降水稀少,狂风呼啸,比撒哈拉沙漠还要干旱。人类没办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况且,南极洲很难到达,它离亚欧大陆、非洲大陆都很远;虽然它与南美洲只相隔一条宽约900千米的德雷克海峡,但这片海峡素有“魔鬼海峡”之称,常年刮着狂风巨浪,曾使许多船只倾覆于海底。因此,除了军事、科研目的,人们很少前去南极洲。探访“最后的荒野” 
期刊
变脸的传说  这种看上去像魔法的技能,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变脸。它是传统川剧(源于四川等地的戏曲剧种)的核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  相传,变脸时所绘的图案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时,为了生存,在脸上勾画出的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变脸最早出现在传统的折子戏《归正楼》中,在戏里,一名叫贝容的侠客通过变换数张脸,使他在救人的同时躲避官府的追查。折子戏  戏剧中,本戏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