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研形式;评优活动;考察
学习;教研课题;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26—01
广大农村小学,因受地域及师资水平的制约,教研工作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除了搞一些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外,其他深层次、多层面、多角度的教研活动开展甚少,严重地制约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对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一、开展评优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
定期开展校内评优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通过评优活动,让年轻教师学习身边的人,并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在他们的帮助和引领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这种教研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深钻教材,既经济又实惠,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开展 “中青年教师献课”活动。以说课为主要形式,要求年轻教师上好两节以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开展互听互评活动,保证教师间学习交流的畅通,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考察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每年可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外地或外校学习。这样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能产生共鸣和集体仿效的效果,起到借他校之风,转变本校教风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几年来,学校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既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教师素质。 此外,“送教下村小”活动,也不失为一种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好方法。许多教师通过支教活动,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不但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同步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均衡了师资力量,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认同。
三、确立教研课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很有必要确立一定数量的教研课题,并尽可能让广大教师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为了搞好教研工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学校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叙事,然后分组讨论,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探讨新课程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二是加强课后自我反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课课有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事件,分析其原因及改进办法,并充分利用观察、谈话、作业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准问题进行反思。
三是确立教研课题,应以切合学校实际为主,尽可能地使教研为教学服务,为减负增效服务。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和探究,使参与课题的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研究成果的展示,又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四、依据教师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如何写教育教学叙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是校本教研?这些都是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解除这些疑惑,学校应聘请有关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给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答疑解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过去的几年,在新课标的学习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学习指导,还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使广大农村教师基本上掌握了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今后,应鼓励教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以尽快适应教材的转化步伐。此外,还应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
学习;教研课题;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7(B)—0026—01
广大农村小学,因受地域及师资水平的制约,教研工作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的状态,除了搞一些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外,其他深层次、多层面、多角度的教研活动开展甚少,严重地制约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对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一、开展评优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
定期开展校内评优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通过评优活动,让年轻教师学习身边的人,并拜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师,在他们的帮助和引领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这种教研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深钻教材,既经济又实惠,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开展 “中青年教师献课”活动。以说课为主要形式,要求年轻教师上好两节以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开展互听互评活动,保证教师间学习交流的畅通,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考察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每年可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外地或外校学习。这样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能产生共鸣和集体仿效的效果,起到借他校之风,转变本校教风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几年来,学校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既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教师素质。 此外,“送教下村小”活动,也不失为一种锻炼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好方法。许多教师通过支教活动,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不但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同步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还均衡了师资力量,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认同。
三、确立教研课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很有必要确立一定数量的教研课题,并尽可能让广大教师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为了搞好教研工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学校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叙事,然后分组讨论,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喜与忧,探讨新课程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二是加强课后自我反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课课有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事件,分析其原因及改进办法,并充分利用观察、谈话、作业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准问题进行反思。
三是确立教研课题,应以切合学校实际为主,尽可能地使教研为教学服务,为减负增效服务。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和探究,使参与课题的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研究成果的展示,又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四、依据教师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如何写教育教学叙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什么是校本教研?这些都是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解除这些疑惑,学校应聘请有关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给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答疑解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
过去的几年,在新课标的学习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了理论方面的学习指导,还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使广大农村教师基本上掌握了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今后,应鼓励教师对各种版本教材的学习和研究,以尽快适应教材的转化步伐。此外,还应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让广大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