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讲述者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意识地记得的第一张照片是我母親的照片,拍摄于我出生之前。那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的好多细节都模糊了,只剩下些灰色的轮廓。照片上的光很柔和,有种雨雾蒙蒙的感觉,透窗而入的春日阳光营造出了这一室宁静的氛围。妈妈坐在一台老旧的收音机旁,收音机上有两个旋钮——一个用来调节音量,另一个用来搜索频道。这台收音机后来成了我的童年玩伴,我就是从那里获得了关于宇宙存在的最初认知。转动硬橡胶旋钮,我就可以轻轻地拨动天线的指针,找到好多个电台——伦敦、卢森堡或者巴黎的。不过有时候声音会消失,就好像布拉格和纽约之间、莫斯科和马德里之间的天线掉进了黑洞。这时候我就会颤抖。那时的我认为,是太阳系和其他星系在通过电台跟我说话,它们在那些刺啦刺啦的杂音中给我发来信息,可我不会解码。
  那时,我还是个几岁的小姑娘,看着这张照片,我觉得妈妈拨动旋钮的时候是在找我。她就像个敏锐的雷达,在无穷无尽的宇宙空间里搜索,想要知道,我什么时候、从哪儿去到她的身边。从她的发型和穿着可以看出,照片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拍的。她微微驼着背,望向镜头之外,仿佛看到一些看照片的人看不到的东西。那时,作为孩子的我觉得,她已超越了时间。照片上什么也没发生,拍摄到的只是状态,而非过程。照片上的女人有点忧伤,若有所思,又有点不知所措。
  后来我问过妈妈她为什么忧伤——我问过好多次,就为了听到同样的答案——妈妈说,她的忧伤在于,我还没有出生,她就已经想念我了。“可是我都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怎会想念我呢?”我问妈妈。“那时候我就知道,你会想念你失去的人,也就是说,思念是由于失去。但这也可能反过来。”妈妈说,“如果你想念某人,说明他已经来了。”
  这些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波兰西部乡村的简短对话,我的妈妈和她小女儿的对话,永远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给予我支撑我一生的力量。它们使我的存在超越了凡俗的物质世界,超越了偶然,超越了因果联系,超越了概率定律。它们让我的存在超越时间的限制,流连于甜蜜的永恒之中。通过孩童的感官我明白,这世上存在着比我想象的更多的“我”。甚至于,如果我说“我不存在”,这句话里的第一个词也是“我在”——这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奇怪的词语。
  就这样,一个不信教的年轻女人,我的妈妈,给了我曾经被称为灵魂的东西——这世上最伟大的、温柔的讲述者。
其他文献
中国从古到今,拿吃喝说事儿的很有一些。最著名的就是老子那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的厨师虽然没有把自己的行当与治国方略硬扯在一块儿,却颇知调控之道。京剧大师兼美食家齐如山当年在家中宴客,席间有一道小吃爆肚儿。齐先生见厨师做毕,不禁问道:“是不是生了点?”厨师答道:“爆肚儿出锅后,从厨房到餐厅要走过几进院子,此时正值盛夏,路途之上还能保温催熟,等到上桌时,火候正好。如冬天则不能如此。”一道
期刊
生命的灵光  昨夜,我知道了你的存在,从虚无中逃逸出来的生命的灵光。我躺在床上,在一片漆黑中睁大双眼,突然之间我很确定:你就在那里,你存在,仿佛一颗子弹射中了我,我的心停止了跳动。当心脏再次跳动时,无限的惊奇如枪林弹雨般袭来。我感到自己掉进了一口深井,以致一切对我来说都显得那么令人恐惧、那么陌生。我迷失在这恐惧中。我知道,这不是对其他人的恐惧,因为我不在乎其他人;这也不是对痛苦的恐惧,因为我不畏惧
期刊
期刊
一  我爸从来不求我什么。从小到大,我妈求过我不要打游戏,我爷爷求过我跟着他拉二胡,只有我爸从来不求我。唯独有一次,他求我看一本书。  记得是十岁左右,在新华书店里,他试探地、讨好地,几乎是谄媚地对我笑着说:“我给你买一本《林海雪原》,好吗?”  我不干。我想买的是一本《豪夫童话》,黄色的封皮上画着童话小人,很可爱。他说:“那就两本都给你买,《林海雪原》也买,好吗?”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他那眼巴巴
期刊
至今依旧准确无误地记得,写完《白鹿原》书稿的最后一行文字并画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时间,是农历一九九一年腊月二十五日的下午。在塬下祖居里专业写作的生活过了将近十年,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习惯了和乡村人一样用农历计数时日,倒不记得公历的这一天是几月几日了。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到有点刻骨铭心意味的冬日下午。在我画完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的六个圆点的时候,眼前突然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
期刊
天黑了。你走到窗前。  花园在下面一片暗淡。  你看见长庚星  闪烁在孤清的光辉里。  你在无声中驻足。  在你里面有什么在哀怨:  那被冷落的美  将你诱惑并在外面召唤。  活着的奇妙,人们  只在很少的时候感觉到  还需要分享这些时刻  才懂得那阴影,那幻梦。  (海底飞花摘自微信公众号“七叶树下”)〔美〕查爾斯·考特尼·柯兰
期刊
那一次是去火车站接父亲。接站的人最怕晚点,偏偏让我碰上了,而且不知要晚多长时间。广播里一播出这个讯息,我心里就陡然冒出一些烦躁,还有摆脱不掉的焦灼,火车总不会平白无故地晚点吧。那个年代我们还没用上手机,只能干着急。我在拥挤混乱的候车室里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中走到贵宾室的门口。门虚掩着,里面是诱人的安宁和清爽。  “我能不能进去”的念头还未完全冒出,我已经随手推开了房门。  “你好!”一声用英语
期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自称孺子牛,让人生问:鲁迅是公牛还是母牛?  画家陶元庆是鲁迅的老乡,精于书籍的封面设计。1924年,鲁迅先生不经意间看到一幅叫《苦闷》的画,甚是喜爱,吃了艺术的鸡蛋,还想见一见生产艺术的母鸡。于是,鲁迅就跟陶元庆见面了,两个人一见如故。  后来,鲁迅译了一部《苦闷的象征》,便请陶元庆来设计封面:一个女子黑发长长如波浪,裸露的脚趾夹着钗的柄,以嘴和舌舔着
期刊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歌中含蕴禅趣的作品很多。《终南别业》是一首游览诗,它所包含的哲理是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行为来体现的,显得更为自然。而且,这也反映了禅宗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禅首先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生活方式、人生态度。  王维在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自己的人生兴趣和生活方式:从中年开始喜欢佛学(
期刊
“写作源自想象,但想象要根植于人生经验,如此描写才会真实。”小说写作班的老师说到这里时抬头看了台下的学生一眼,准备跳过这一段继续讲下去。可是今天他的运气不太好,台下有一名学生适时举手把他拦了下来:“老师,那我们要如何描写死亡呢?”  这事可不容易讲清楚,不如,就请一向善于长话短说的海明威来为倒霉的小说班老师代下课吧。  海明威的成长小说《尼克·亚当斯故事集》里有一篇《印第安人的营地》,就狠狠地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