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寒地桑树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产业发展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rn_p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所产的桑椹、桑叶、桑白皮等产品在我国中药材、医药保健及食品、饮料等市场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
  桑树是多年生果树,一经栽植,多年受益,盛果期30-40年,高产稳产,综合开发效益高,因此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和废弃地,因地制宜发展桑树栽培业,不但可以美化、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衍生出相当数量的二、三级产业,如桑产品的加工就可以发展果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医药卫生保健业、酿造业。它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因此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伊春林区建立良种桑繁育基地,加快其产业化发展,使其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伊春林区发展经济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1994年带岭林科所为振兴林区经济,缓解林区“两危”寻求新的林种和替代产业。开展了《栽桑养蚕试验研究》,从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5个桑树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了适宜在伊春林区生长的两个优良品种——龙桑一号和秋雨桑,使伊春林区增加了两个新树种,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为伊春林区首例;创造出适合龙江林区特点的养蚕技术,自制出宽面大眼蚕网,编织布蚕台和蚕架,树枝簇和草绳蜈蚣簇,把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养蚕技术,移植到北纬47°,为龙江林区首例。在此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科技人员通过六年的试验观察和研究分析,基本掌握了桑树的播种育苗(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方式,播后管理),移栽技术,修剪定干,平茬复壮技术,桑园建设的各项参数和桑树喜光、喜肥、喜湿润等生物学特性及桑蚕的发育规律,喂养技术,病害防治方法和丰产技术,该项目的完成,为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培育经济林,开发出新的林种和替代產业,使桑树第一次在小兴安岭安家落户,使栽桑养蚕在北方林区成为可能。该题1999年通过伊春市科委鉴定,2000年获伊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栽桑养蚕课题结束后,对桑园未做任何管理,但每年春季人们都能品尝到甜美的桑椹,由此将我们的视线从栽桑养蚕转移到培育果桑上来。《优质果桑丰产栽培及开发利用》2007年在伊春市科技局正式立项。项目执行期间,完成了由叶用桑园到果桑园的改培;并在原有两个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两个新的品种,完成了不同品种桑物候期、结实量的观测调查;开展了嫁接、扦插、播种等苗木繁育试验,形成16亩栽培示范园,并利用带岭科技有限公司的果酒车间对桑椹果进行深加工,研发出系列产品,实现栽培加工一体化。
  二、已具备的有利条件
  1、已形成16亩优质桑树栽培示范园。
  2、已筛选出2个适合高寒地区栽植的良种桑树,并且均为果叶兼用桑。
  3、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可为良种桑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已形成的科技示范园,群众看得到,摸得着,利于科技成果的推而广之。
  5、政策优势
  200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蚕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进一步优化蚕业基地布局,要坚持蚕业发展与退耕还林、沙地治理、小流域治理、工程造林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特点和生态类型,加快建设各具优势与特色的生产和繁育基地,到2010年,重点实施3252“工程,即建设3个寒地桑树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建设高产型桑园及农户庭院保健果用桑园。随着这一政策出台,各地对桑苗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因此选择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省(区、市)建立一批良种桑苗木繁育基地,加速优良桑品种繁育,提高桑苗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良种桑苗的需求成为必要。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功能
  1、推广农业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以基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将生产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示范辐射。该项目建成后,一旦投产,将对我市乃至周边县区起到极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于带动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经济、社会效益
  我中心桑苗是果叶兼用型,即5月中旬~6月中旬摘果,下半年摘叶养蚕,每年收入两次,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经济效益:
  1、养蚕效益:根据1998、1999两年的养蚕分析:1.5亩地的桑叶可养一张蚕,获蚕茧85斤,每斤售价按20元计,可收入1700元,是我区农业大田收入的4-5倍,若按茧壳和蚕蛹价格分开计算,收益更高。若每户职工建立4-5亩桑园,用一个多月时间养3张蚕是完全可能的,可收入5000元左右。100亩桑园仅养蚕一项,一年可收入10万余元。
  2、果桑效益:
  果桑栽培建园投资少(800元/亩),其建园后,园地管理简单,经费支出少。主要管理项目有:整形修剪,防治病虫(每年喷药2-3次),施肥、除草等园地管理,一般每亩管理费用300-400元。桑园建成后3-4年就可结实,;3年生果桑每亩产量为150-200千克,目前市场价每千克20—40元。每亩收入3000-8000元,以后产量逐年递增,盛果期亩产更达1000—1500千克,盛果期达30年。桑树的后续产品和进一步深加工,例如,桑椹果酒、浓缩椹汁,桑椹饮料的开发等,产值最低可翻2倍以上,效益更为可观。通过桑树良种化,提高产量与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蚕桑、果桑生产后劲,是促进蚕业、果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社会效益:
  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实现当地农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开展果桑产业深加工,储备足够的资源。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和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桑树的大面积种植,必将带动北方林区观光采摘旅游业的发展,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民观念,引导农民从小生产步入大市场,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
  (作者单位:153106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富铁大米"由于含铁量丰富,对人体具有补血功能,且售价极高,故极具开发价值。为促进浙江省永嘉县"富铁大米"的推广种植,从种植田块选择、合理轮作、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与秧
七月的申城,正是酷暑时节.一头银发的罗蒂(Richard Rorty)教授,在中国六个大城市进行学术访问之后,来到了他此次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上海,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
为打造优质农产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促进遂昌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步入常态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遂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
我国南北方都有葡萄种植产区,主要有以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为主的西北干旱、半干旱葡萄区;以山西、陕西为主的黄土高原葡萄产区;以郑州向东至江苏新海地区的黄河故道葡萄产
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崇明县自2 0 0 8年开始实行稻麦统一供种,以提高全县粮食生产能力。为确保崇明县统一供种种子质量,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总结了崇明县统一供种种子质量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提高统一供种种子质量的对策,以供参考。
甘蔗种植生产作为柳州较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调整,由于甘蔗同其他作物栽培种植土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甘蔗栽培种植逐渐转移至旱坡地。柳州甘蔗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批具有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特点的杂交水稻现代制种企业,逐渐成为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核心力量。为此,浦东新区种子监管部门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