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可强求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资料:科学家发现,即使你结交的朋友和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友情也常常把基因相似的人聚在一起,人们的相似度归根结底会在基因中找到根由。
  这样说来,朋友仿佛是我们前世的兄弟姐妹。前世情深,今生为友,能够成为朋友的人总是有着特殊的缘分。
  不知你发现没有,每当到了一个人群中,我们对气味相投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大家就像动物寻找同类一样,相似的人很容易就聚到一起,成为好朋友。
  茫茫人海,能够相遇就是一种奇缘。不过,相遇需要的是缘,而成为朋友需要的则是份。很多人与我们有缘无份,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朋友。有人和我们一直在一个单位工作,但即使共事多年,也只是泛泛之交,从来不会彼此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因为你与他之间的共同点太少,很难融入彼此的世界。有人说,日久生情,但有人一辈子都在离你不远不近的地方,你却从来不曾留意过他的存在,他亦是如此。我想,即使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你们两个人,你与他也不会交心。
  而有的人呢,你会与他一见如故。这点跟爱情类似,就是一见钟情的感觉,初次相识,彼此就有熟悉的感觉,就像《红楼梦》里宝玉见到黛玉后,感觉“这个妹妹我见过”。有的人与你的相似点很多,你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准确地把他捞出来,成为一生的朋友。
  友情能不能长久维系,靠的是两颗心能不能和谐共鸣。有些人蜻蜓点水交往可以,一旦心灵互动,就会发现彼此很不合拍。有一种人,初见时你感觉不错。但相处时间久了,会发现他根本不是你想象的样子。这种感觉是相互的,于是,两个人慢慢疏远,最终走散。
  所以,拥有一份深厚而长久的友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喜欢交际,大家都以为他朋友遍天下。我认识一个人就是这样,说起谁谁,没有他不认识的,而且还能立马电话联系上人家。他网上的朋友更是不计其数,QQ,微博,微信,只要他一发言,立即一呼百应。可有一次他却说:“其实,我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这是很无奈和悲哀的事。
  并非这个人不够真诚。很多时候,品性良善宽厚的人也不一定拥有很多朋友,而自私狭隘的人也不一定没有几个知己。无论是谁,大家都能找到几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就像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终身伴侣一样,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的人生路上等你。
  很多友情是短暂的,朋友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大部分人陪你一段时间就会慢慢走散,跟同行的旅人差不多。真正能陪你走过漫长岁月,无论你处境如何,无论距离远近,始终不离不弃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也许是我们上辈子的兄弟姐妹,情浓爱真,所以一生为友。但这样的朋友少之又少,一生都不会超过两三个。
  所以才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通联:072150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兰汀风景1-3-701 马亚伟
  电话:18931693056
其他文献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那些有自杀危险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缓解乃至打消其自杀冲动。  有些来电者一上来就直接说出自杀想法,而有些则顾左右而言他,不细问的话不会说出其自杀冲动。无论前者也罢,后者也罢,我们都需要详细评估来电者的自杀危险性,才能让电话危机干预切中关键问题,帮助其走出想自杀的泥潭。  后一种情况,评估自杀的危险性很有必要,这不难理解。但前一种情况下,来电者已经说他
期刊
在一个阳光暖的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我迎来了我的一个病人,立马抖擞起精神,初次见,她年纪轻轻却步履蹒跚,她本该青春活泼却颇有老态龙钟之态。同往常一样,我们先从家属处初步了解病情,跟我讲述病情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母亲看似平静却十分心疼地详细为我讲述了病情发展的过程。  患者是一名护士,半年前,因为种种原因调动了工作,可是到了新的岗位一段时间后却仍然无法适应工作,渐渐地,一个本来活泼的孩子变得不爱说
期刊
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会成为一名精神科大夫,一个偶然却也是命运使然的机会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这样的的改变,从慢慢的接受到慢慢的喜欢上这个工作,这个过程中自然有不少让我难忘的患者。有时候想,精神科不像我曾经向往的心内科那样惊心动魄,也不像急诊科那样随时面临死亡,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他们的灵魂,有时候表面上看似平静,其实也许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这是今年我刚从综合医院轮转回来再次进到精神科病房时发生的故事
期刊
小念是一个20岁的大二姑娘,有着175的个子,姣好的面容,殷实的家境,正符合当今网络上流行的热词“白富美”,更是家人手心里的宝。还记得刚刚考上大学那会,小念学习很努力,专业课很是优秀。对待同学也很热情有爱,乐于助人,大家都很新欢她。  可是大一的下学期,小念的行为渐渐变得古怪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去教室看书了,有时甚至连白天的课也不愿意去上,周末也不愿意跟好朋友一块出去逛街了。整日在宿舍里不是
期刊
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结束了四年大学生活,我开始了创业旅程,在一家大公司从一个底层的小职员干起。经过近6年的坚守和努力,我凭着过硬业绩和素质当上了主管,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开启新的职场旅程。  那一天,我搬进主管办公室,不知为什么,心潮巨烈翻涌,似乎在这一刻,心中所有往事都近乎控制不住地想要迸发出来,特别是看到平常把我当对手,到处给我使绊子的几个同事,红着脸找我请示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复杂。  我刚
期刊
那个男孩子似乎一点不知道紧张。高三了,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可着劲往前冲。他倒好,安安静静坐在墙角里涂抹他的蓝房子。  代课老师已经向她反应过很多次了,周围的学生也不止一次地向她说过。作为班主任,她当然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开始,她训斥过他几次,又找他谈过几次心。而男孩子总是一副忧郁的神情,一句话都不说。她决定悄悄地做一次家访。  按照花名册上的地址,她找到了他在市郊的家。那是怎样的一种破败啊,她鼻头一酸
期刊
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些行为可能很多父母都干过,还常常美其名曰地说,为了孩子好。  父母关注孩子的隐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上的变化,防止孩子早恋或受到其它不可预见的伤害。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并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它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首先,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的事情
期刊
1  “老大”,是豪的雅号。这个老大的名讳是我接班时,原来的班主任告诉我的。这个孩子因为成绩差,留级到这个班的。成绩差,班级排名倒数第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差,行为习惯也差。还有更令人头痛的是他竟然有着一定的号召力,班级里的几个男生唯他马首是瞻,跟着他闯祸,所以叫他“老大”。  新学期,他成了我默默关注的第一人。  他,小小的身量似乎蕴藏着无穷的精力,这些精力如同脱缰的野马,载着他四处疯野
期刊
我喜欢乘坐“的士”,每次出入都有“的士”相伴,我也没法计算这么多年来坐过多少部了。  虽然朋友劝我,一个单身弱女子还是小心为好,这年头好人坏人没刻在额头上。然而我自有一套辨识的士的技术,绝不轻易招车,根据累积的经验让我相信,对这群辛勤的服务者而言,被一竿子打翻并不公平。害群者固然应该受到谴责,但沉默的大多数好人更应该给予感念。  在众多司机中,他们不仅安全地将我送到目的地,甚至在行程中与我分享他们
期刊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历史上有一则传至今日的文案——  有一天,清乾隆皇帝在金銮殿批阅奏折困倦了,便出了一则上联——“色难”,要求大学士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随口便对出下联——“容易”。当纪晓岚自鸣得意之时,乾隆爷却摇头,示意纪晓岚弄错了。纪晓岚解释说“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