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里旧时光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逛街,遇到旧书店,我总会进去看看。常有泛黄的线装书躺在犄角旮旯里,封也软了,纸也黄了,边边角角都有磨损,拿在手里,隐约能触摸到光阴的温度,沧桑中多了柔软,厚重中透出素朴,油墨散尽,唯余纸香。
  看着那些竖排的方块字,线订的书,一时间心生恍惚。
  线装书是外祖父的最爱。曾经,在乡下,那时候外祖父还在,我还小。外祖父虽是乡野之人,但上过私塾,聪慧且心思灵巧。他不但爱书,而且会拉二胡,会养蚕,会种花,会写毛笔字,闲暇时间还会做一些皮影戏中的人物。外祖母对此颇有微词,嫌他在这些“旁门左道”上花掉了太多時间,于家事无益。他却“一意孤行”,把线装书当宝贝一般,藏在东里间的搁板上,谁都不许碰。
  晨昏时光,外祖父会捧一本书,坐在窗边,对着院中的大丽花闲读。时而蹙眉,时而微笑。我不明就里,对外祖父痴痴的样子充满好奇,书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能使外祖父如此这般模样?
  有一次,趁外祖父不备,我将两个小板凳摞在一起,踩在上面,踮起脚尖,使劲够搁板上的书,但还是够不着,结果不小心把搁板掀翻了,外祖父的线装书洒落一地,有—本还沾上了污渍。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一个人乖乖跑到南墙根底下罚站,连晚饭也不敢回去吃。
  随着外祖父年龄的增大,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连看书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口气就那样慢慢耗尽,悠悠而去。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外祖父,他脸色蜡黄,十分憔悴,半躺在东里间的炕上,小小的炕桌上唯有一碗油灯。他见到我很高兴,朝他睡觉时用的枕头努努嘴。我不知何意,伸手在他的枕头底下摸了摸,摸出一本线装的《本草纲目》。他使劲喘着气,说:“这一本,送给你。”他的笑容里有孩子气的调皮,还有一丝没有精力再看书的失落。
  我无法言说内心的感受,抚摸着那本线装书,眼泪忍不住落下来。其实,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字,只因外祖父爱书,所以我也爱他的那些宝贝书。外祖父喜欢的都是些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村里有人说他不务正业,连外祖母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摆弄那些“百无一用”的东西?
  外祖父只是笑笑,并不辩解。是啊!说什么呢?他的线装书、他的大丽花、他的蚕房、他的二胡,他珍视若生命的东西,其实都是精神上的食粮和寄托。
  有一年去江南,我在一家狭小局促的旧书店里,看到一本线装书。我忍不住拿起来翻翻,是一本年代久远的药书,繁体字,竖排版,插有白描的花草植物,纸张泛黄,边角起毛,一眼就能看出是经常翻阅的结果,空白处还有簪花小字的批注。一页一页翻过,仿佛折叠起来的光阴被瞬间打开,故园、老屋、外祖父、线装书,一层一层在时光里蔓延。
  光阴流转,多少旧事已尘封如梦。外祖父不在了,外祖母也不在了,就连线装书也很少见了。但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走多远,骨子里都会有一份别样的牵挂和怀念。有时候,在旧书店里遇到一套线装书,总感觉自己读得不是书,而是外祖父的音容笑貌。
其他文献
笔者读《宋史》卷三一三《富弼传》,其中一段记载,讲北宋名臣富弼主持地方行政时救灾防疫的做法,似可为今人提供一些启示。  《富弼传》的记载如下: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
期刊
执政卿是春秋时代最闪耀的文化主体,也是诸子产生的直接上源。《汉书·艺文志》提出“诸子出于王官”说,《淮南子·要略》则谓诸子之学起于“救时之弊”。其实,二说都忽略了春秋执政卿的意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早在士崛起之前,春秋执政卿已经以“据礼论道”的形式开始了“轴心时代”的思想突破(《春秋执政卿:轴心时代的文化主体》,《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3日)。其后,以诸子为代表的士的思想飞跃,就是对执政卿
期刊
砚台既是文具,也是工艺品。细细品味古人镂刻在砚台上的各种铭文,真是别有一番感触。  铭,本义就是“镂刻”的意思,郑玄说:“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宋代欧阳修曾有一方南唐歙石砚,砚背上刻有他撰写的一篇铭文,云:“此砚用之二十年矣。当南唐有国时,于歙州造砚,务选工之善者,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号砚务官,岁为官造砚有数。其砚方而平浅者,官砚也,其石尤精,制作亦不类今之侈窳。此砚得自今王舍人原
期刊
《三字经》这样说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位者,亦若是。”文中提到的“神童”刘晏,是唐中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理财家。小“神童”初露才华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一说生于开元六年)。当时,刚继位不久的玄宗皇帝励精图治,他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改革弊政,减轻赋税,社会经济由此得到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
期刊
管仲(约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史记》卷六二有传。青年时的管仲几次谋求出仕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与召忽一起辅佐齐国公子纠,但在王位爭夺中,公子纠失败,管仲因刺杀齐桓公未遂而成为囚徒。由于受到鲍叔牙的推荐,加之齐桓公志向远大、不计前嫌,管仲被任命为国相,治理齐国。他大兴改革,齐国由此走向强盛,终使齐桓公“
期刊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卷一《道体》)  程颐说:喜怒哀乐没有发动的时候,无所偏倚,因此称为中。”什么是“中”呢?是说它的本体“寂然不动”的状态,所以说“中”是“天下万事万物之理”。“喜怒哀乐的表现都能符合天理,无所乖戾,则称为和。”什么是“和”呢?是说它“感应和
期刊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
期刊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杨万里集校笺》卷一一《诗·荆溪集》)【赏析】  读杨万里的诗,每每要乐。见他写山溪水:“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见他写松声:“吟诗口角恰微鸣,唤得风从月胁生。端为先生醒醉耳,绕山搜出万松声。”见他写望月:“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见他写醉归
期刊
丞相长思煮泉时,郡侯催发只忧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唐〕皮日休《题惠山泉二首》(其一)  经常有人问我,在某某处买了茶叶,结果回来一喝,完全和店里泡出来的不是一个味道。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茶叶被商家调包了呢?  其实,情况未必是这样。  那為什么一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味道会完全不同呢?其实,除去手法以及茶器之外,泡茶用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毕竟,茶汤是茶、水、器三者之间努
期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人汶,阴谷皆人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