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

来源 :浙江临床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ECIST标准与mRECIST标准评估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7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1周、治疗后3个月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分别依据mRECIST标准和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种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ACE治疗后3个月,75例患者按照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41例,客观有效率(RR)为20.00%,疾病控制率(DCR)为74.67%;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CR为8例,PR为31例,SD为27例,RR为52.00%,DCR为88.00%.两种标准的评价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CIST标准强调对靶病灶“存活肿瘤”的测量,能够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作出更加客观、精确的评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特定场景结合VR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医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特定沟通场景联合VR体验组与传统术前谈话组,每组40例;将体验组患者术前带入设有功能性人工晶体海报科普介绍、患教工具及电视视频的空间谈话后观看手术室术前准备流程及手术模拟过程的VR全景视频,传统术前谈话组则仅采用常规术前谈话方式;两组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术前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完成医患沟通评价问卷.结果:体验组患者术前SAS评分(32.54±2.12)显著低于传统术前谈话组SAS评分(36.17±2.53),差异具有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讨四维剂量评估与传统三维评估非小细胞肺癌SBR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将患者的三维SBRT计划的剂量分别映射到不同呼吸时相的图像上,计算实际剂量并得到不同时相下的剂量分布.将不同呼吸时相下的剂量分布分别形变映射至平均密度投影图像上,并将剂量平均加权得到四维剂量结果.比较分析三维剂量和四维剂量的评估结果.结果 3D和4D剂量计算评估比较,除肺的V1000、V2000、Dmean及心脏的Dmean及R50%剂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基于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描述全球牙周病流行病学负担,并评估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流行病学负担不公平情况.方法:从全球健康数据交换中心(GHDx)和人类发展报告获取1990-2019年全球和各国基于牙周病的年龄标化DALY率以及人类发展指数(HDI).描述1990-2019年全球牙周病流行病学负担变化情况,采用线性回归分析2019年年龄标化DALY率与HDI的相关性,使用基尼系数和集中指数评价1990-2019年全球牙周病流行病学负担不公平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1990-2019年,全球牙
目的 探讨融合转录本E1/CCAT1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8感染的宫颈组织和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HPV18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共62例和宫颈癌筛查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的宫颈组织和筛查者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标本,培养Hela细胞.以非HPV18感染或因良性疾病切除的宫颈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HeLa细胞株及收集样本的融合转录本E1/CCAT1和C-MYC的表达.结果
学位
目的 探讨偏头痛模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TNC)中的Glu、GABA含量变化.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模型组灌胃超纯水,西药组灌胃利扎曲普坦,连续灌胃7天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西药组腹腔注射硝酸甘油.然后,进行福尔马林试验.最后,从脑组织中分离出PAG与TNC,进行离体磁共振波谱扫描.结果 PAG内的cGABA(Coefficient=0.261)、cGlu(Coefficient=0.146)、rGlu
目的 探讨川芎嗪与丹参多酚酸不同配比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川芎嗪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筛选川芎嗪的最佳抗凝浓度,与丹参多酚酸配伍后进行联合抗凝血实验,测定体外凝血时间,并在加入兔肺组织浸出液的条件下,观察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当川芎嗪终浓度为0.1?mg/mL时,其凝血时间较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395.7±17.2)s?VS.(543.7±20.3)s,故川芎嗪在体外抗凝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膜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及院感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替加环素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BE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亚抑菌浓度替加环素及亚生物膜清除浓度替加环素对MRSA生物膜的作用,RT-PCR法检测分析不同浓度替加环素作用下MRSA生物膜形成量与生物膜相关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亚抑菌浓度的替加环素(1/8、1/4、1/2、1MIC)对MRSA作用下可显著抑制MRSA体外生物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