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影子银行成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国影子银行已经产生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受到监管套利、货币政策调控、银行竞争以及政府融资需求等多维度的因素驱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了金融创新,但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加大了经济风险.加强监管能够有效削减影子银行的规模,但可能会带来投入和产出的短期波动.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继续完善影子银行理论模型和理论体系,对影子银行带来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其他文献
青年网络“种草”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消费.在社会全面转型背景下,“种草”过程中出现的“品味”与“精致”、“网红”与“人设”、“购物节”与“拼单”、“剁手”与“买买买”等消费符号表征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网络符号化消费给青年消费者所营造的欲望陷阱和幸福幻象也存在诸多价值隐忧.必须从价值澄清、观念培育、行为养成和机制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青年网络消费的正面价值引领,弘扬与培育积极健康的青年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