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據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体会美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当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重视,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把学生也“工具化”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导致学生的作文情感性不强,出现了生编乱造,欺骗老师(读者等)的现象。同时,也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化,丧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体会美的真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项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给我们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档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知美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课文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强调了语文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
  从现行教材中一篇篇的精美文章来看,它蕴涵着宽广而深厚的生命意识和充满人性的审美情趣,都是作者审美情趣的结晶。抒发了他们丰厚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如:《济南冬天》中的温情淡雅;《安塞腰鼓》的热情奔放;《幽默经悲剧》里的悲凉遗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悲哀;“傲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命之徒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这 文字与情感紧紧联系在-起,使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体现了文学既“人学、心学”。这样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增强学生的美感,将文学中美的意识、美的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就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美的形式而言,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
  所谓自然美就是让自然界中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具有审美的特征与审美的价格。如朱自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而《荷塘月色》则为我们描绘了明净清亮的月下荷塘,轻盈多姿的荷花,沁人心脾的缕缕荷香,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的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
  所谓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包括人物美、生活美、劳动美等。其中核心是我物美。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美良,不慕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阳上桑》中则体现了一种劳动的美和纯朴的美;而《归园田居》则体现了劳动的美;《邓稼先》中体现了邓稼先的民族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美等。
  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如:中学教材中涉及到了各种文体,显示出各自独特的美,小说环境描写的精致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说明文的准确美,应用文的规范美等。除此之外,字词句的锤炼也自成艺术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写出春风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而《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富有节奏、韵律、意味无穷,文学作品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更加寄托审美情趣,充满爱和恨、褒与贬、善与思……,使读者得到美的启迪。
  所谓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之美,它精确、奥秘,给人以兴趣,增强人的探索精神,在科技类说明文中最为突出。如:《故宫博物院》让我们体会故宫的规模庞大,建筑巧妙绝伦,深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鼹智慧。《地球是圆的吗》启发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第-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深入挖掘教材曦美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提高审美情趣,为创刊造美打下基础。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初中课文中的《枣核》-文时,教师于课前包含深情地吟诵:乡思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舒兰则端着-杯“乡色酒”,叹道“你落,乡愁也满”。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而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棵没有年龄的树”。同学们,我们班中也有几位是远离故乡的人,有没有想起故乡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漫山遍野的薄公英?……今天,我们去摘-枚故乡的《枣核》。这样,学生对故乡的怀念被唤醒,带着相似的思绪走进了课文。这里,教师借助情境的街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课文的体验上,从而产生共鸣,有利于课文的学习。
  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导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展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是语文审判教育得以成功展开的重要前提,而学生能否主动积极的参与,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观。如:教师课前的激情导入,会使学生带入探讨文章的意境之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商。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甚至板书设计,都会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高。
  
  3 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审美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会审美,更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美,以至学会制造美,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感知美的内涵,提供了直接的途径。
  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入景”是欣赏美的第一步,只有入景,才能感知到课文中的美的因素,才能受到美的熏陶。如在学习写景散文时断时续,让学生反复方朗读,然后入景,会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在阅读朱自清的《春》时,通过想像,感受江南春天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景,进而体会作者描写的充满温和、安静而欣欣向荣的美好春光。
  再次,要让学生“出景”。课文的描述对于外界事物来说,具有间接性,模拟性的特点,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欣赏到位,再加上一些学生语言领会能力差,或无此生活体会,就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形成了差距。如没到过沙漠的同学对沙漠景象及气候特征体会就不准确,所以要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有必要走出去。
  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出景”的反映,从观察描写入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乃至整个社会的千姿百态。我们如何去应付,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而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也较肤.淡,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譬如写一篇题为故乡的“秋天”的话题作文,可以写金色的田野,丰收的喜悦;也可以写萧瑟的秋风、秋雨和落叶的悲凉气氛。只要有景有情,都未尝不可。
  最后,让学生做美的创造者。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笔下的文章,便渐渐有了声、形、色、画画感也强了;情感也有了依附,终于有一天,我们会感到学生作文时的动情,甚至是流泪。终于有学生抑制不信内心的激动,主动把作文朗读给大家听了,美的世界、美的感受、美的文章,交织在一起。其它语文活动,如:读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征文,以至黑板报等,更是学生审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良机。学生此时成了美的创造者,老师成了美的收获者。
  中学语文课文里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美育教育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中创造美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随着教育教学改进的步步加深,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审美教育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收稿日期:2010-01-12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新的教育形式之下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多加激励,多采用适合青少年心理的教学方法,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切切实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够真正得以全面地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
期刊
【摘要】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个性发展    On open-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Tian Changming  【Abstract】Open Teaching is based on t
期刊
【摘要】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  【关键词】中学物理力学;教学法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
期刊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实现历史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热情,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历史课堂;课程改革    On the multi-media in history teaching  Xue Ming  【Abstract】The use of multimedia in teach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即“问题意识”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由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成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培养实践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implemen
期刊
【摘要】化学课要注重学法指导,善于总结规律,训练思维能力,做好知识的类比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生素质; 培养    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处于主体地位。但化学教学方式、方法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1 注重學法指导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化学教师,不单要教好化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Physics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Ren Guoy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具体体现,它包含了语文知识的全部;同时,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展现和检测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综合平台。  【关键词】浅议; 作文教学;感受    On our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 the rur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seventh gra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依据大纲,立足教材,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去表达、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达成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小说;研究性学习;尝试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依据大纲,立足教材,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