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生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实验研究.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各10只):12、15、18、21 Gy照射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取卧位并于全身麻醉后行眼眶X线局部外照射.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3d、7d和30 d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腺闪烁扫描检测(泪液分泌动力学研究)并取泪腺组织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测.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在同一时间点的差异.结果 12 Gy放射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后3 d:t =2.137,P=0.061;照射后7 d:t=1.137,P =0.243).当照射剂量为15 Gy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chirmer Ⅰ检测泪液分泌功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3 d:t =3.228,P =0.011;照射后7 d:t =4.781,P=0.001;照射后30 d:t =3.162,P=0.011);与泪腺分泌相关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照射后3 d:t =4.395,P=0.013;照射后30 d:t=3.049,P=0.035)、腺体特异水分子通道蛋白5(AQP5)(照射后3d:t=3.587,P=0.028;照射后30 d:t=5.598,P=0.005)的图像吸光度(A)值减少,而细胞黏合素C(Tenascin-C)(照射后3 d:t =2.964,P=0.046;照射后30 d:t=4.028,P=0.017)、细胞角蛋白8(CK8)(照射后3 d:t =5.103,P=0.008;照射后30d:t=6.178,P=0.004)的图像A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小体增多,染色质边集,基质溶解呈空泡状,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现象,分泌颗粒减少,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泪腺闪烁扫描检测显示泪腺分泌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3 d:t2.796,P=0.029;照射后30 d:t =2.641,P=0.038);未发现明显眼内并发症(白内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等).放射剂量增加时,泪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组织凋亡明显,泪腺丧失泪液分泌功能.结论 小鼠X线眼眶外局部照射总量为15 Gy时,可建立放射性泪腺损伤动物模型,病理生理上表现为泪腺组织、细胞结构的破坏,炎性细胞的浸润及泪液分泌功能的降低。

其他文献
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青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的诊疗关键是要规范化,精确诊断和治
期刊
期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00/10万,并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病主要由于分泌多巴胺的黑
期刊
0引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网络为计算机软硬件提供高度共享条件的同时,人们不得不在享受便利与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之间进行利益权衡,为尽可能保证网络使用者的信息安全不受侵害,近年来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晚上入睡困难、频繁惊醒,白天精神萎靡、嗜睡,这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是普遍的现象.rn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运动障碍所致的翻
期刊
提到帕金森疾病,不少人会倒吸冷气,手脚无法控制的不停颤抖或逐年僵直的身躯,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极大痛苦,但更担忧的是帕金森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便秘、尿失禁、忧郁症
期刊
期刊
有研究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且易于获取[1],因此被认为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细胞载体.我们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为目的基因,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方法,对BMSC的基因工程化和神经分化潜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据报道,现今研发出了一种可以通过追踪步伐速度和步子大小的壁挂式装置WiGait,可适用于早期帕金森或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病人的预防和诊断.rn异常步态如何形成rn上了年纪的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