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筝曲的写意特点与现代筝曲的写实特点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为流传。随着近年来民族音乐的逐步传播和普及,悠扬婉转的古筝音乐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而且逐渐为人们所喜爱。本文试从比较不同时期古筝音乐表现力的角度入手,探讨古典古筝曲的写意特点与现代古筝曲的写实特点。
  一、古典筝曲与现代筝曲的标识性区别
  把现代与古典分开,一是在创作来源,从乐谱的标识上讲,凡古典筝曲往往用某派筝曲、某某传谱、某某奏谱这样来标识。而现代筝曲大多是某某编曲、某某曲这样的标识。二是在创作时间,古典筝曲在某一个地域流传很广,历史很久,可能同一个曲牌,不同人传谱,在演奏中有一些不同。比如浙江筝曲《月儿高》,就有林玲、王巽之等不同的传谱,而现代筝曲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三是在创作手法,古典筝曲以意取胜,意境的表达在演奏上主要是左手用滑、按、点、揉这样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奏出装饰音来完成,重在韵味,不紧不慢的,由慢渐快的,等等。现代筝曲由情取胜,一首乐曲中,情绪的前后对照、强弱对比,在技法上,左手不但要用辅助性技巧来作装饰音,有时还要与右手协调完成复调旋律;在乐曲的创作中,既继承古典的韵味见长的乐句,又吸收其他艺术的元素来进一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在情绪的表达上,不光有含蓄,还有张扬,大起大落,音乐元素更丰富,主题更明显,也更容易理解。
  二、古典筝曲的写意特点
  1、《梅花三弄》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形神之境
  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谈人物画的特点时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以形写神、以神统形是包括古典诗词、绘画、音乐在内的中国古典艺术的通则。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这就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艺术的最高境界。音乐要借助旋律的对比来表现以形写神、以神统形。
  《梅花三弄》是由笛曲《梅花落》改编而来,原是一首古琴曲,用古筝演奏,在乐曲的开篇,我们听到的音乐低沉、凝重,像是古琴发出的声音。不仅舒缓,而且弥漫着一种无边无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冷峻,一种似乎有形又似乎无形的惆怅。怅然若失中主题曲以泛音的形式出现,星星点点的梅花冲破了冷寂的形势,这就是“一弄”,忽然出现在作者面前,有点新奇。紧接着,音乐从低音区(音的区域)逐步向高音区发展,这中间,第二次出现主题曲,左右手在不同音区的配合,扩大主题的影响。当主题第三次再现时,已经是挡不住的春意盎然。就这样,在冷寂与喧闹、肃杀与生机的对比中,形神之境跃然而出。
  2、《寒鸦戏水》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动静之境和小中见大
  中国艺术往往追求在静穆中的飞动,要求动静变化,所谓“静处就是动处,动处即是静思”,也就是静中蕴育着动,动中包含着静。在一首乐曲中,表达动与静的方式是富有哲理性的:其一,弹奏音乐本身是动感的,但奏出来的旋律,给人一种静的感受;其二,组成乐曲的音符之间动静相间、交融,有时相互补充,有时又充满张力,这是通过技巧表现出来的;其三,整首乐曲的走向、发展有一个开始时静的渲染多,动是一种撩动,到后来洒脱的舞动、甚至纵情地狂动,最后再回归到宁静中。
  同时,中国艺术有以小见大的特殊创造方式。
  《寒鸦戏水》,这是一个很小的构图,如果是一幅画的话,一处水,几只鸦,没有过多的元素,在看似静态的水中,寒鸦嬉戏,或浮或飞,或扑或啄,不时点起圈圈涟漪,在动静交融中,表现的却是春潮涌动、时空转换、生命轮回的大主题。
  3、《汉宫秋月》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冷寂荒寒之境
  中国古典艺术对荒寒的冷的世界情有独钟。
  《汉宫秋月》是一首山东筝曲,乐曲的音调缠绵凄凉,节奏自始至终都很缓慢。有很多资料都讲,这首乐曲表现了处在古代封建暴君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愤懑心情。但这首乐曲用“冷月葬花魂”这种意境来描绘可能更妥贴。因为整曲都听不到愤懑的表达,整首乐曲都是一种冷调的,冷清、冷寂、冷静、冷幽,尽管就个人命运来讲,久居深宫,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只有无尽的思念,可是思念本身就表明还是怀有某种希望,无奈,但还在期待。
  每次听这首乐曲,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忧伤,有时似乎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好像勾起了许多久远的、已经模糊了的伤心事,但却说不出口,只觉得伤感,但这伤感已经不再强烈,而是悠悠的。
  4、《蕉窗夜雨》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和谐之境
  古典乐曲抒发的和谐意境包括三个层面:上则人与天地的和谐,中则人与他人的和谐,下则人与自身的和谐,有美学家也把它称为天地的和谐、道德的和谐和生命的和谐。古典乐曲所表现的和谐,不论是江河的浩淼、秋色的高爽,还是云天的空阔、群鸦的飞跃,都在于表现人心中的怡然、和悦、从容、适意。
  《蕉窗夜雨》是一首客家筝曲(中国史学界历来认为“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称客家”。主要是历代为了远离战乱而踏上的南迁之路。因为宋朝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客籍人”遂自称“客家人”。),标题就具有诗情画意而且有乡土气息,乐曲的内容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风景画。听微风飒飒、听细雨蒙蒙、听雨打蕉叶,没有情绪的巨大的起伏,听得出世界原本就是这样的,就像思念得太久了,思念本身就自然而然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剩下一份悠久的从容,和谐之境就从这份从容中体现出来。
  中国古代都把人的内在的和谐作为琴艺的最高目的,这就是所谓琴为器,心为主,以心控琴,以境求声。明代徐上瀛著有《溪山琴况》,一况言一境,谈古代音乐表现的24种意境(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和”排最先。《和》况指出,“和”,包括三个方面: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其中关键在于音与意合,因为“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
  之所以将“和”排在最前,是要说明,操琴乃至一切音乐活动,在于和,在于创造人与群体、自然、宇宙的和谐,在心灵的平衡中安顿,在心绪的和顺中超升。我们今天欣赏到的古典筝曲,不论派别,不论技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时都会心绪宁静,心态平和,听后则会“后味淳香”,回味无穷。
  三、现代筝曲的写实特点
  1、有古典韵味的筝曲——《渔舟唱晚》
  这首古典风格的筝曲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名作为乐曲的标题。描绘夕阳西下,湖光山色笼罩在一片暖色中,因为是满载而归,所以渔舟荡荡悠悠,渔人喜上眉梢。这首乐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慢板,旋律有开阔、明快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后一部分快板,由慢到快,有心潮澎湃的感觉。
  2、书写心境的筝曲——《姜女泪》
  这是根据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编写而成的乐曲。虽然来自民间故事,但却没有情节,只有情绪。它用两个特定的音----4、7----表现悲苦、欲哭无泪的情绪。同样是表达心境的乐曲,回味一下《汉宫秋月》与《姜女泪》的不同,从两首乐曲的对比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古典与现代的区别,一个含蓄地表达,听来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一个可以说是发泄,不自觉地被这种强烈的情绪感染。
  3、具有京剧韵味的筝曲——《林冲夜奔》
  这首乐曲是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为题材发展改编而成的,全曲有四个段落:感叹回忆、夜奔、暴风雪、急进。四个段落就是四个不同的情节。它来自戏曲的情节,就必然有戏曲的元素在里面。
  4、表现宏大场面的筝曲——《战台风》
  这首乐曲创作于1965年,是作者在上海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而作。这首乐曲在技法的运用上有许多创新,节奏始终很快,充满张力,把紧张甚至危急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乐曲在模拟台风时技法的运用,将古筝曲的表现力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5、描述藏族风情的筝曲——《雪山春晓》
  这是一首具有藏族民族歌舞元素的筝曲。乐曲中既有景的描绘,在场景中有山、有水、有草原,画面交替出现就好像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在不停地转换,但是很从容;又有人物动作的描绘,甚至还有动物欢跃场景的描绘。有单个的主体,还有群体。画面很丰富,内容有情趣。
  6、叙事性的筝曲——《幸福渠水到俺村》
  这首乐曲创作于1972年。听这首乐曲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开通。之所以认为它是叙事性的乐曲,是因为这是描述一个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的特定事件的乐曲。就旋律来讲,它取材自河南民间音乐,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就主题来讲,它讲述事件的方法是倒序的、有人物表演和讲述的。
  7、富有民间生活元素的筝曲——《闹元宵》
  这首乐曲创作于1956年,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是描绘民间欢度元宵佳节的场景。这是一首多段体的乐曲,乐曲的走向是越来越快,由引子、慢板、快板等7个部分组成,但却是一气呵成,而且听来似乎只有一种感觉,就是热闹,就好像春节的社火汇演,这一队没有下去,那一队就接上了,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这与传统的古典筝曲有非常大的差别。这首乐曲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从进入主题开始,一听就听出是河南筝曲,乐曲中还有民间锣鼓的音响。
  将古典筝曲与现代筝曲的表现力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古典筝曲内涵更深、韵味更纯,需要表达的情绪更为含蓄,在有一定古典文化背景的听众中容易引起共鸣,乐曲情感的表达可以感人至深;现代筝曲在情感表达上则是开放式的,在多种技巧的衬托之下,表现力更丰富,容易感染人。
  总之,古筝乐曲,无论是古典筝曲还是现代筝曲的表现手法,都带给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一种美的感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郭琳莉,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古筝演奏员。)
其他文献
《红高粱家族》对生命力的礼赞体现在其环境描写、主题展现、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在东北黑土地上诞生的爱情故事和抗日斗争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的张力和人类强大的精神力
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特色的民间舞蹈,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根据笔者对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可以看出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角度关注摆手舞:从纵向溯其源流;从横向分析其特质;或者阐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剖析其功能;解读其价值;探讨其变迁;提出其保护和传承的对策。本文拟对国内土家族摆手舞做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摆手舞的
经济全球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专业术语.它对每一个产业的影响都十分显著,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也因此变得紧密,工商管理也不例
摘 要:新时期“农民工”成为城市生产和生活中不容忽视的新群体。多数打工家庭选择让子女留在农村读书,便形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出现作为人口流动中的派生社会问题,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留守学生;教育  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城市转移。出于自
招聘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高企业人员招募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响应,但由于地理教师自身存在差距,实际情况又复杂多样,具体实施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我们要认识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准备。本文通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融合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几个传统的艺术门类,传达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艺术情感,并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影视音乐在提升影视作品艺术感染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音乐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功能价值无法衡量。它使人脱离了动物性,开发人的智力,美育人的形神,修养人的心灵,教化人的行为。音乐的种类繁多,可以
单摆作为重要的力学物理模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正确应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公式基础之上的。本文就单摆周期 The pendulum, as an important mechanical a
你带着rn泥土和青草的气息rn带着阳光染成的肤色rn带着憧憬和希望rn带着彷徨和忧伤rn告别故土rn叩响了城市之门
在正统的文学史中,张爱玲始终被视为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作家。而新时期以来如何评价认识张爱玲,一再成为学者关注争论的焦点。众多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张爱玲与鲁迅作比较,或是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