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温度对Co-La-Zr/AC催化剂合成气制高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Co—La—Zr/AC催化剂并考察了不同温度还原的催化剂的CO加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3.0MPa,495K,H2/CO(V/V)=2和GHSV=500h1条件下,经703K还原的催化剂,CO的转化率和醇的选择性分别为59.1%和42.0%,其中G~C18的高碳醇在总醇中占到50.4%.XRD结果显示,反应后催化剂的主要物相为金属态的钴和碳化钴(CO2C).还原温度可影响催化剂中钴的晶粒分散度和碳化钴的生成.碳化钴的形成可能在合成气生成醇类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由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和NaN02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在9,10-二氢葸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120℃和1.3MPaO2下反应8h,9,10
在(NH4)2TiF6的水溶液中,以铝基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02纳米管阵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所得纳米管阵列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
以纳米孔炭(N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Ox/NC催化剂,并用于以空气为氧源的苯甲醇液相氧化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
考察了Co/SiO2,Co/Ru/SiO2和疏水改性Co/Ru/SiO2催化剂在费-托合成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三种催化剂都呈现一定程度的失活,它们稳定性高低顺序为:疏水改性C
在溴化钾存在下,大型海洋藻类珊瑚藻的钒-溴过氧化物酶(V-BPO)可在常温下催化H2O2环氧化环己烯生成环氧环己烷.通过用含1.0mmol/L钒离子和1.0mmol/L钙离子的缓冲溶液透析V-BPO,
考察了微量Mn^2+离子在NaHCO3溶液中催化H2O2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结果表明,NaHCO3,MnCl2和H2O2浓度分别为25,0.1和100mmol/L时,在25oC下反应180min后亚甲基蓝可完全脱色
研究了PMO-SBA-15材料负载的金属钯纳米粒子(Pd/PMO-SBA-15)在水相中催化苯甲醇选择氧化制苯甲醛的反应.考察了纳米粒子种类、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苯甲醇转化率
以MgO修饰的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β-Mg2V2O7催化剂,并运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V中心的结构和还原性能进
常温常压下分别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MeCN混合溶剂和纯MeCN溶剂中研究了CO2在Cu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CO2均发生不可逆还原反应生成CO2^-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O低温氧化催化剂Au/α-Fe2O3,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