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模仿,勇于创新--浅谈写作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从模仿起步摇模仿可激发创新 一个作家在未成为“家”之前,几乎都是从模仿起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中,曾经有很多通过模仿创新写诗作文的典范。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取于唐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为模仿者,它们的名气远远超过了模仿的样本。
其他文献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它深刻的哲思,优美的意境,清新质朴的内容使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引领学生感受散文文字背后的情感、哲思之美,即文字内涵之美。  一、抓住极普通极平常的事物进行推敲  散文创作时往往把那些极普通的、极平常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突出其特征,使之有情有味,有意有趣,有韵有调,可谓情韵十足。如《风雨》一文,执教者就可以重点选择一些最典型的普通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好奇心求知欲都很旺盛,打好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好处良多。本文着力探讨了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课外书目的重要性,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初中语文学习现状  语文是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