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决策下混合判断矩阵的评价模型

来源 :水力发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并非所有指标都具有互反或互补特性,而专家评价时较易给出同时具有互反、互补及区间特点的区间混合判断矩阵,因此引入群组决策理论来弱化单个专家的主观性,从而构建群组决策下区间混合判断矩阵的评价模型,用于求解指标的排序向量。其中,基于聚类理论和矩阵的一致性,将专家权重分为类间和类内权重计算,这样就能兼顾群组专家赋值的完整性和个体主观性。最后将模型应用到爆破工程中进行安全评价,获得了爆破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排列顺序。实例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对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对国外某船厂发生的一起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潜泵软电缆烧毁事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电缆绞车与深潜泵软电缆不匹配,造成电缆绞车上的软电缆多层敷设;在长时间连续运行过程中,局部软电缆超载过热,超出软电缆护套的保护能力范围,导致软电缆外护套绝缘遭到破坏,从而引发电缆烧毁事故。根据该事故教训对同类项目的软电缆和电缆绞车设计选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对验证项目的电缆绞车进行改进,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软土地区承载力不足、沉降过大等问题,使用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改良安徽地区软土,并将其与水泥改良土进行对比,探讨PVA纤维的改良效果。通过不同掺量PVA纤维和水泥的基本物理力学试验,对比PVA纤维的改良效果,选取3个代表性试样进行动三轴试验,验证其路用性能,并通过压汞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其改良机制。结果表明,PVA纤维可使软土的最佳含水量、液限、塑限增大,膨胀性降低,最大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且可以同时显著增大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动强度和阻尼比;PVA纤维主要通过其凝聚作用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并未
研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别对岷江的降水空间分布、降水时空变化趋势、突变点以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的年降水量基本高于500 mm,大体呈现出随地势从北到南降水增多的局面,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近56年ATP表现出了显著的下降趋势;ATP和RX 5 d时间序列存在多个突变年份,ATD突变年份在1991年左右;岷江的ATP时间序列演变过程中32 a尺度周期震荡最强,ATD和RX 5 d时间序列最强主
根据河流生态用水的特点,选取影响常州市河流生态用水效率的5个主要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等级与单因素评价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2010年~2020年常州市河流生态用水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常州市近10年来河流生态治理成效并提出改善意见。结果表明,常州市的生态水系整治卓有成效,但在河道整治、绿化、污水处理、河道生态景观化上还需加大投入,可为城市生态用水效率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水体营养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其化学指标,并未考虑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丰度等因素。然而由于水体浮游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环境效应,其与水质状况之间应该存在密切相关性。为此,研究选择石臼湖,分析其年内不同时空水域的主要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多样性与丰度)等指标,探索浮游植物与水体营养等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对营养等级的响应度为64.2%,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对水体营养等级的响应度为86%,亦即水体营养等级与浮游植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特性指数可以作为水体
为研究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建设对金沙江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于2018年9月及2019年6月对浮游植物展开调查,结合施工期的浮游植物数据,与施工前的浮游植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115种,隶属6门63属,以硅藻门和绿藻门数量最多,分别占总种类数的60%和24.35%;7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相同,秋季高于春季。施工期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组成及其季节分布趋势与施工前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因为河道地形结构受到工程的影响,河流流
建议在动力模型破坏试验中,放弃混凝土材料的断裂强度比尺与长度比尺相等的要求。首次提出了破坏荷载强度比尺的概念,给出了破坏荷载强度比尺与混凝土材料的断裂强度比尺相等的新关系,这样可以减轻对模型材料的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模型材料的断裂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动力破坏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开展了强冲击引起的混凝土高坝损伤试验和强地震引起的混凝土高坝断裂试验,通过这2个算例验证了模型试验使用破坏荷载强度比尺的可行性。
以广西某管廊项目为工程背景,针对潜水面和基坑水位线变化影响管廊基坑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问题,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从位移、应力、变形模式等方面,探讨潜水面和基坑水位线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积水的水位线高度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潜水面高度;岩质切向边坡的岩层分界面具有一定倾角并暴露于边坡临空面时,分界面上部岩层极易向边坡临空面方向滑移;随着基坑水位线高度的增加,高陡层状岩质边坡失稳方式由局部楔形体滑动破坏转化为平面破坏。
杨房沟水电站工程泄洪消能具有“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流量大、水头高,水垫塘两岸地形不对称且长度受限”等突出特点,泄洪消能建筑物的体形布置、水力学指标控制、岸坡防护设计和下游防冲措施的技术难度大。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论证工作,对“4表3中”和“3表4中”布置方案进行了深化比选研究,推荐的“4表孔+3中孔”布置方案水力学条件相对较优,超泄能力强,运行调度更加灵活,使得杨房沟水电站工程泄洪安全性得到提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楔形体+底板镂空”新型表孔结构形式,可导控表孔下泄水流,可为后续窄河谷、高水头、大
为提高弹性水击下的水轮机调速系统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的精度,提出了基于莱维飞行改进粒子群算法(LF-PSO)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由于传统的PSO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辨识效果不理想,加入莱维飞行可有效改善此类问题,提高参数的寻优能力。为验证辨识结果的有效性,将LF-PSO算法的辨识效果与PSO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F-PSO算法可用于水轮机调速系统参数辨识,且辨识的精度更高,算法更为稳定,收敛速度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