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强化高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在新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分量。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出一些文言文教学的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文言文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这一基本特点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的体现和切实的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对新课标的一整套理念和举措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备课时按“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这一理念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引导体验、领悟。
  语文教师在教授一定的基础文言知识的前提下,还应该对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人文内涵的进行体悟。其实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或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对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情风貌等具有现代文不可企及的真切感。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改变方法,高度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反复诵读,读多了,诗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教学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课文的时间被老师讲解的时间完全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被老师忽略了。我们缺少“等待”过程,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落实与否。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两种与语言最亲密接触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体会到古代语言艺术的魅力,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多读,以各种形式读。一读,自由默念通读。这种读法多用于预读、自我感知文旬的阶段。要让学生自查字典认识生字生词,运用注释自解文句大意,在边默读、边解难字难句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同时列出疑难之点,准备发问解疑。二读,个别大声朗读。这是在学生课前默念通读的基础上,“依照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教师就此正音,帮助学生断句。三读,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译。注意动手圈画出重点字句以及不明白的地方。这次读应该是精读,也是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这三读之后,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互相讨论,然后再当堂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深入挖掘。拓展延伸,体会文言文带给学生的审美感受
  
  文言文教学既要讲“言”,又要讲“文”。“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率着“言”。只有语言教学而没有文学文化等方面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而文言文教学常常不深人发掘处理教学内容,忽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只落实了文言知识,忽视了学生个体阅读感悟。教师课堂上注意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给学生的感觉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有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地梳理,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方式有诸多弊端。而文言文的意境美、人格美、情感美、语言美、智趣美均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激情满怀、陶醉忘我的自我表演,永远不能代替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大可今人今看,也让学生说说他们学完文章后的感想。学完《师说》后,说说文中所讲从师的道理,哪些对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深度有了,宽度也有了,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也正是文言文教学目标所规定的。
  历史上的某个典故、某个人物有时不只出现在一篇作品中,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在其它作品中也能觅到他们的踪迹。比如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就着重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形象,而以项羽最为典型,也最有争议。于是我就搜集了不少有关项羽的材料,像项羽的《垓下歌》、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跟学生一起品读、分析,这样既使学生全面认识了项羽,也使他们领悟了诗词的魅力,还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教师如果带着一颗探究的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改善文言文教学状况为基点,细心研究学生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那么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其他文献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响彻中华大地几十年的口号,曾经让多少学子为此拼搏、为此兴奋。以至于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且以量作为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知
1系统简介我公司聚酰胺项目采用的是北京和利时公司的MACS SmartProDCS.整个系统的网络由上到下分为系统网络和控制网络2个层次:系统网络实现现场控制站与系统操作员站的互连
差变在测压力、位移、应变、振动等方面非线性误差小,分辨率高,但在零位移时存在零点残压.分析了零点残压产生的原因,采用改进结构工艺法、外电路补偿法,加入相敏检波电路等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才有利于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到音乐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才能真正地热爱音乐课。    鼓励学生用体验来发现感兴趣和有价值的问题    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课堂上探究发现问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
介绍了应用软起动器实现消除离心式潜水泵起、停泵水锤的方法,以及软起动器的其它优点.
通过对一起继电保护越级误动事故的分析,阐述了由于开口三角形极性错误造成距离保护误动的原因,并针对实际工作提出了反措.
针对新电公司CVT的特殊结构采用不同的试验仪器和方法,得出不同的试验结果进行剖析.并从仪器结构、性能、试验接线、试验方法、操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应结合现场
ABB公司生产的ACS607型变频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时,应特别注意IGBT功率模块的散热和湿气侵入,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笔者总结出2则经验.
细菌鞭毛素(flagellin)是一类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细胞发生防卫反应的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PAMP)因子,其活性位点是被称为flg22的N末端保守的22个氨基酸多肽,植物体内与其结合的模式
阐述了炼钢除尘烟尘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干扰的产生机制,提出在该工程应用中提高控制系统抗干扰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