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
  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
  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著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了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说:“我大概要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个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好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
  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丢了一块香皂。”
  ★【语文与人生】一场因为黄昏而起的骗局,因为黄昏被揭穿,又因为巧合重新被骗,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就这样错综复杂地被演绎出来。
  ★【文本聚焦】小说中的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其他文献
2020年中考語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 C(A“众志城成”改为“众志成城”;B“共克时坚”改为“共克时艰”;D畸形读音“qī”改为“jī”、“锋芒必露”改为“锋芒毕露”)  2.A(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是褒义词,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相适宜,换成“粉墨登场”比较恰当。)  3.B(A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无论……还……”;C词语搭配不当,改为“是
期刊
【导读】  他出生在南非,可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南非人,而是南非人的仇人——“红脖子”英国人,因此处处受到歧视。五岁时他进入寄宿学校,得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尿尿鬼”,任何人都可以踩他一脚。  暴力与歧视是他在学校唯一学到的东西,但是靠着聪明与机智,他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地活了下来。在离开学校回家的火车上,他结识了生平第一个朋友哈皮,一名列车长兼业余拳击手。哈皮让小男孩明白:只要用脑子、用心,小也可
期刊
我在车站徘徊,等待的,是我的爷爷。  一把年纪的人了,爱听戏。一把藤椅,一壶茶,听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人声便能晃晃悠悠一下午。爷爷今天进城是来买戏曲碟片。想到这儿,我暗自发笑。  小时候,爷爷带我去看戏。他有力地握着我的小手,穿过拥挤的人群,总能寻到合适的位置,坐下,把我放在膝头。  大幕拉开,爷爷用手遥指台上的人儿,对我说:“囡囡,你看,那个穿红衣的是女驸马!她呀……”  那时的我,听不懂鸟鸣般悦
期刊
星辰随时间而变,气候随温度而变,人因为成长而变。变化是无法拒绝的,长大的小孩没有办法再穿小时候的鞋子。我们因为自己的改变,而需要去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天地打开的时候,下了好大一场雪。奔跑的家伙们,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一串脚印。——《大雪》  做足准备,等待变化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这个人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  在
期刊
在2014年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我曾经作为校友代表演讲,诚惶诚恐地花了两个星期准备那份发言稿。有了那么一次经历,当我上星期接到邀请在清华生命学院毕业典礼上作为校友发言时,第一反应当然是拒绝。拒绝“未遂”时,我就想这一次不要这么严肃。面对自家人,我打算即兴掏掏心窝子。但正如搞科学研究我们要做第一,不能做第二,没想到发言也不能做第二个。因为前面那个人已经把你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特别是你相知多年的
期刊
如果说,这场疫情对我们产生了某种正面影响,那可能就是,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家人”一词的意义。  在此之前,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家人”的优先级并不靠前。有时间有精力,我们更愿意分配给工作,或者有必要的交际。  然而,在这段突如其来的封闭中,家人的存在前所未有地凸显了出来——我们与之朝夕相伴,一天二十四小时地感受对方的生活习惯。这一方由家人构成的小小天地,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我们将自己的种种期待投射在
期刊
2020年是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后的第一次中考,“读书为要”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理念,已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考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名著阅读试题所占试卷分值稳中有升,命题形式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一些考区由命制选择题、填空题,逐步改变到命制简答题、图表题,由单纯的识记走向理解、分析、鉴赏,名著的“阅读”定位越来越清晰。  二是基本考查点走向多样。考点在“人物、情节”,说明是关注名著本身,意在考查“读
期刊
看过李佳琦直播的人都知道,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离开直播间几分钟。理由往往是:“我要去上一下厕所。”大家都很相信。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直到李佳琦后来自己透露出真相:  “我可以憋尿4个小时,我只是找个借口去阳台上透口气。压力太大了,只能见缝插针地快速调节自己,让自己从高压的状态下慢慢解脱。”  原来,李佳琦风光无限的背后,也有无尽的辛酸。我们看到他在镜头前谈笑风生的样子,却看不到他在阳台上放空、调节
期刊
【编者按】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家园的宁静与美好。为了守护家园与平安,白衣天使们不顾安危,与病疫战斗,他们是最美、最值得尊敬的逆行者。每一个普通人也都在牺牲小我,维护大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文艺界也有不少人通过创作表达心声,“声”援武汉,为祖国加油。  由宝石Gem团队创作的说唱歌曲《出征》,全曲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歌词振奋人心,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与豪情,让人们感受到了
期刊
郝有才一辈子没有什么露脸的事,也没有多少现眼的事。他是个极其普通的人,没有什么特点。要说特点,那就是他过日子特别仔细,爱打个小算盘。话说回来,一个人过日子仔细一点,爱打个小算盘,这碍着别人什么了?为什么有些人总爱拿他的一些小事当笑话说呢?  他是三分队的。三分队是舞台工作队。一分队是演员队,二分队是乐队。管箱的——大衣箱、二衣箱、旗包箱,梳头的,检场的……这都归三分队。郝有才没有坐过科、拜過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