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干部交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干部、促进廉政建设的积极举措。随着干部交流由点到面的拓展,也逐渐暴露出干部交流不平衡、交流渠道狭窄、交流后“水土不服”、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干部交流的顺利进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并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增强三种意识,形成干部交流的正确导向
思想认识是推进工作的先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增强中心意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干部交流工作中,一定要把发展这一中心作为干部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力求通过干部交流,把干部推到发展最困难、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化解矛盾,打开局面;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有效防止“近亲繁殖”、“圈内人”等现象的产生,切实优化班子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发挥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通过干部交流,让干部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受磨砺,促进干部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能力;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选优配强经济建设一线以及涉及财、权、物等重要部门或岗位的干部,让干部在创新创业创优中发挥才能、建功立业。
增强规范意识。干部交流是一项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干部交流工作,就必须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坚持从讲政治、讲纪律的高度来认识和遵守各项法规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操作,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选人用人。在干部交流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配套措施,对干部交流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成本问题、短期行为现象以及权责利不对等、管理监督难到位等问题加强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并逐步规范。
增强人本意识。在实施干部交流工作中,既要考虑工作的需求,还要注意照顾到被交流干部的家庭和个人生活;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干部消除顾虑、愉快交流、安心工作。
做好三个坚持,掌握干部交流的正确原则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将干部交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盘考虑,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确保稳定的原则。干部交流要根据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次交流不宜超过班子成员的1/3,党政一把手原则上不同时交流。干部交流方案和领导班子换届调整方案尽可能一并制定,同步实施。交流干部到新的岗位任职后,在任满一届前原则上不再进行交流,以保证一个地方或单位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干部交流要坚持把握“三个倾斜”,即:向基层一线倾斜、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矛盾较多的地方倾斜、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突击性任务倾斜。将那些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需要通过锻炼进一步提高的年轻同志,及时交流充实到基层一线;将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过长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以及管钱、管物、管人和执法执纪部门的同志,进行轮岗交流;将影响班子团结和整体战斗力发挥的班子成员,及时进行换岗交流。
坚持严格标准的原则。干部交流要坚持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使有限的岗位和人才资源得到最优组合。要严格选拔标准和程序,从源头上保证交流干部的素质,特别要对一把手和年轻干部把好关,一定要选准人。要通过对干部的考核,弄清和掌握每个干部的德才表现与实绩,坚持将能者提拔交流、平者平职交流、相形见绌者降职(级)交流。
突出三个重点,扩大干部交流的范围渠道
推进干部交流,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要求我们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确保被交流的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有所建树,力求达到干部交流的最佳效应。
以优化结构、增强合力为核心,推进调整性交流。定期对班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切实发挥能力配置的核心作用,优化班子结构,努力打造品德优良、“青黄”相接、知识互补、专业配套、心理相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方面,坚持选优配强一把手,着力形成“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局面。另一方面,本着“优化组合、精干高效、职能相称、气质相容”的原则,选配好班子其他成员。
以增强能力、激发活力为主旨,推进培养性交流。通过交流,为年轻干部提供机会与舞台,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锻炼才干,拓宽视野。按照干部发展方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好交流的岗位。将机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推向基层,推向经济建设一线;将基层年轻干部及时选派到有关上级机关综合部门挂职锻炼或跟班实习,以开阔眼界、锻炼全局工作能力;为工作经历单一的干部提供新的环境和岗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善于发现干部的潜能,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
以防微杜渐、力求超脱为目的,推进回避性交流。从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和“避亲避籍避熟”考虑,积极推进干部回避任职交流,对地方党政一把手原则上实行异地交流。在推行任职回避制度的同时,对那些管人、管财、管物和执法、执纪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定期进行交流,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干部勤政廉政。
健全三大机制,促进干部交流健康进行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健全制度、形成体系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有序、合理、健康交流的长效机制。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使干部能安心。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采取多种举措,为交流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他们交流后遇到的种种困难。在交流干部任职后,定期约谈,了解交流干部工作生活状况,畅通交流干部与组织的沟通渠道,及时消除交流干部的思想顾虑。特别是在交流干部遇到困难时,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结合《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在福利待遇较差、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的岗位任职的交流干部,在保障其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实行特殊津贴和奖励制度。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使组织更放心。对交流干部特别是有培养潜力的交流干部,强化跟踪培养,实行动态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专门的干部交流档案,将交流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记录在内,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表现比较优异的交流干部多压担子,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对考核表现不甚理想的交流干部及时提醒或予以诫勉谈话,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对重要职位的交流干部,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强监督警示。
健全宣传引导机制,使群众有信心。广泛宣传干部交流的相关政策规定,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彻底消除群众对干部交流的误解。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支持干部交流工作,为交流干部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邹宏仪
增强三种意识,形成干部交流的正确导向
思想认识是推进工作的先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增强中心意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是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干部交流工作中,一定要把发展这一中心作为干部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力求通过干部交流,把干部推到发展最困难、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化解矛盾,打开局面;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有效防止“近亲繁殖”、“圈内人”等现象的产生,切实优化班子结构,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发挥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通过干部交流,让干部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受磨砺,促进干部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提高能力;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选优配强经济建设一线以及涉及财、权、物等重要部门或岗位的干部,让干部在创新创业创优中发挥才能、建功立业。
增强规范意识。干部交流是一项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干部交流工作,就必须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坚持从讲政治、讲纪律的高度来认识和遵守各项法规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操作,真正做到用好的制度选人用人。在干部交流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配套措施,对干部交流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成本问题、短期行为现象以及权责利不对等、管理监督难到位等问题加强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并逐步规范。
增强人本意识。在实施干部交流工作中,既要考虑工作的需求,还要注意照顾到被交流干部的家庭和个人生活;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干部消除顾虑、愉快交流、安心工作。
做好三个坚持,掌握干部交流的正确原则
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将干部交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盘考虑,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确保稳定的原则。干部交流要根据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次交流不宜超过班子成员的1/3,党政一把手原则上不同时交流。干部交流方案和领导班子换届调整方案尽可能一并制定,同步实施。交流干部到新的岗位任职后,在任满一届前原则上不再进行交流,以保证一个地方或单位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干部交流要坚持把握“三个倾斜”,即:向基层一线倾斜、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矛盾较多的地方倾斜、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突击性任务倾斜。将那些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需要通过锻炼进一步提高的年轻同志,及时交流充实到基层一线;将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过长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以及管钱、管物、管人和执法执纪部门的同志,进行轮岗交流;将影响班子团结和整体战斗力发挥的班子成员,及时进行换岗交流。
坚持严格标准的原则。干部交流要坚持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使有限的岗位和人才资源得到最优组合。要严格选拔标准和程序,从源头上保证交流干部的素质,特别要对一把手和年轻干部把好关,一定要选准人。要通过对干部的考核,弄清和掌握每个干部的德才表现与实绩,坚持将能者提拔交流、平者平职交流、相形见绌者降职(级)交流。
突出三个重点,扩大干部交流的范围渠道
推进干部交流,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要求我们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确保被交流的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有所建树,力求达到干部交流的最佳效应。
以优化结构、增强合力为核心,推进调整性交流。定期对班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切实发挥能力配置的核心作用,优化班子结构,努力打造品德优良、“青黄”相接、知识互补、专业配套、心理相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方面,坚持选优配强一把手,着力形成“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局面。另一方面,本着“优化组合、精干高效、职能相称、气质相容”的原则,选配好班子其他成员。
以增强能力、激发活力为主旨,推进培养性交流。通过交流,为年轻干部提供机会与舞台,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多种环境和岗位锻炼才干,拓宽视野。按照干部发展方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好交流的岗位。将机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推向基层,推向经济建设一线;将基层年轻干部及时选派到有关上级机关综合部门挂职锻炼或跟班实习,以开阔眼界、锻炼全局工作能力;为工作经历单一的干部提供新的环境和岗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善于发现干部的潜能,及时调整培养方向,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
以防微杜渐、力求超脱为目的,推进回避性交流。从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和“避亲避籍避熟”考虑,积极推进干部回避任职交流,对地方党政一把手原则上实行异地交流。在推行任职回避制度的同时,对那些管人、管财、管物和执法、执纪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定期进行交流,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干部勤政廉政。
健全三大机制,促进干部交流健康进行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健全制度、形成体系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有序、合理、健康交流的长效机制。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使干部能安心。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采取多种举措,为交流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他们交流后遇到的种种困难。在交流干部任职后,定期约谈,了解交流干部工作生活状况,畅通交流干部与组织的沟通渠道,及时消除交流干部的思想顾虑。特别是在交流干部遇到困难时,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结合《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在福利待遇较差、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的岗位任职的交流干部,在保障其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实行特殊津贴和奖励制度。
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使组织更放心。对交流干部特别是有培养潜力的交流干部,强化跟踪培养,实行动态考核奖惩制度。建立专门的干部交流档案,将交流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记录在内,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表现比较优异的交流干部多压担子,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对考核表现不甚理想的交流干部及时提醒或予以诫勉谈话,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对重要职位的交流干部,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强监督警示。
健全宣传引导机制,使群众有信心。广泛宣传干部交流的相关政策规定,严肃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彻底消除群众对干部交流的误解。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支持干部交流工作,为交流干部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邹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