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启示录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场空前的大萧条。
  这场萧条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衰退,衰退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开始,全球传导,几经周折,直到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二战结束,全球经济才最终走出泥潭。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国。而大萧条之前,美国更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超速增长,歌舞升平的“柯立芝繁荣”长期为天下所知。
  但危机于1929年“突如其来”,危机有三个特点,它们似曾相识:
  第一是“突然”。之前,美国股市居高不下,房地产业繁荣,每个人都相信明天一定更棒。但经济基本面却在实质恶化,这没人关注。一切始于信贷泡沫,由泡沫堆砌的表面繁荣,至今警醒着所有经济体。
  第二是贸易战。美国是萧条中心,但通过“初级全球化”的传导,各个国家互相“传染”。为保护国内市场,全球性的贸易战爆发,它和经济危机形成了一种互相强化的恶性循环。
  第三是治理变革。萧条推动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扩权,这使得国内市场更趋统一、福利制度得以构建。同时期,各国纷纷也有了集权倾向,但程度和方向不同,因此民族和国家也走上了不同命运。
  那么,美国为何能走出萧条?后世经济学家分析了诸多原因,比如搞公共工程,用对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比如银行大歇业,遏制了经济进一步紧缩;还有爆发二战,战争一下子推高了总需求等等。
  但有一点被很多人忽视。
  美国人的幸运之处在于,它爆发危机的时候,没有“外部约束”。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允许资产泡沫破裂,从而真正调整经济的结构。同时,联邦在金融、财政领域的大幅介入,能迅速重塑国民信心和预期。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手笔”也不会引发资本外逃—因为,彼时的欧洲将马上成为战场。
  但后世其他经济体,在遇到经济下滑之时,可能面临比当年美国更强大的“外部约束”。因此,改革更需如履薄冰。
1932年9月20日,11名建筑工人正在愜意地享用午餐,而他们处在曼哈顿街区上空69层的建筑横梁上。(《曼哈顿的午餐时间》,摄影师 Charles Ebbets)
其他文献
最近,云南昭通一个7岁小女孩对父亲的“控诉”在网上走红了。她父亲是一名记者,放寒假时,父亲把她带到办公室,然后撂在一旁,因为他需要工作。  憋坏了的女儿终于爆发了,她委屈地“怒斥”父亲:“工作才是你亲生女儿,工作才是你最重要的,你只晓得管工作!你都不爱我!”  随后,7岁女儿把新老旧账一并翻出,包括父亲“只关心别人的宝宝”,因为别人宝宝病重了,作为记者的父亲会不断念叨、关心和报道,这些细节被7岁小
和比较聪明的读书人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复杂程度,与市井无异,并无世外桃源,而且还多了些高智商、自负,还有多了个个性化。新生入学,等同于各路“高手”云集,各自带有过去教育教学的烙印,带有家庭背景的影子,带有当地文化的痕迹,他们突然聚到一起,你说不起波澜是不可能的。既然必会起各种波澜,就应处变不惊,不必恐慌,要理解到这是正常的事。  可虽说正常,也非得有点提醒交流,才不至于蹉跎岁月,空掷几年宝贵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十届财新峰会上书面致辞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可靠的信息、准确的数据和畅通的沟通机制。新闻媒体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承载着重要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增长模式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中国经济每年的平均增速一度在10%以上。但从世界所有大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这种
和李豆罗“认识”,很偶然。  5月的一天,微信朋友圈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转发了一段视频,并配有她的评语:这是我们江西人的骄傲。  出于好奇,点击进去。视频中,一位老人正登台表演,劝募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  老人名叫李豆罗,69岁,是南昌市原市长。  《南风窗》记者为了采访开始预约李豆罗。不过,预约的时间到了以后,以“很忙”为由,记者将采访事宜,一拖再拖。李豆罗没有生气,电
左起:巴格达迪生前照片、巴格达迪住所被突袭前的画面、巴格达迪住所遭美军突袭  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推特上预告说会有大消息。在漫天猜测下,白宫于第二天正式宣布,继本·拉丹之后困扰世界多年的“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被美军特种部队围堵之后,自杀身亡。  特朗普总统评价这一事件的意义是“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巴格达迪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伊斯兰国哈里发”,原本随着这一组织在
西藏,向来以奇特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而最近几年,它正在放射着另一种光芒—经济增长。  十年前,当国际金融危机悄然逼近,全国很多快速发展的“大块头”随即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超过两位数的增长渐渐已不可见。唯独西藏,一直保持强劲而平稳的发展势头。  自1993年起的25年来,西藏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最近五年,“争8保7”是许多原来的经济明星地区的“新常态”,而
继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访日之后,乘着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的东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年内访华几成定局。  日本首相上一次正式访华,还是在7年前;转过年后,野田佳彦就在撂下钓鱼岛“国有化”残局后下台了。而这一次,安倍晋三是在高票连任党首、稳定执政预期之后来访,意义明显不同。  若干年后,当中日学者在撰写21世纪上半叶的两国关系时,安倍政权时期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而近期全球贸易风雨里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教授,1948年6月30日出生于苏联,1972年,亚库宁教授以机械工程师的身份毕业于列宁格勒机械大学。2000年10月,亚库宁教授成为俄罗斯交通部副部长,并在2002年2月晋升为主管铁路运输的第一副部长。2005年至2015年间,亚库宁担任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总裁。  2013年,亚库宁在瑞士日内瓦创办了世界公共论坛“文明的对话”,是创坛主席,现任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2018年4月10日,美國伊利诺伊州蒂斯基尔瓦,商品上的“中国制造”标签。  十几年前,在中国销售的日韩品牌电子产品上多有着“made in Philippines”、“made in Indonesia”这样的标识。  2001年,中国加入WTO,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短短数年,“made in China”风行天下,对这些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形成了压倒性的替代优势。  但如今,情况似乎又变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