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8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山县是我市重要的玉米产区。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等原因,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本文就黑山玉米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措施,实现优质高产。
  关键词:组装配套 种养结合 旱作节水
  黑山县位于中纬度地带,受气候、土壤、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黑山县成为玉米的主产区。以下重点介绍黑山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黑山玉米生产现状
  1.1玉米生产的区划布局与主推技术。黑山县的玉米生产按气候类型不断建立试验示范区,采取试验、示范、推广滚动式前进的方式,抓好中心试验、广泛布点,点面结合,在试验、示范区中获得信息反馈,以不断完善组装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玉米种植规模、产量及效益。近年来,由于各种增产、增收、提质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创新,玉米单产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单产突破540 kg,比90年代平均每667 m2增产130 kg,增幅32%,每667 m2增效益近200元。
  1.2推广组装配套实用技术。从70年代推广玉米杂交种开始,经历了5次品种的更新换代,单产稳步提高,总产不断提升,品质不断优化,平均单产由过去的200多kg提高到目前的540多kg,每667 m2 产量翻了一番多。从80年代起,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杂交种的普及推广,单产和总产显著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不断涌现与推广,技术措施概括为“一优二改三度”。一优:选用生育期120 ~ 130 d的紧凑型优良品种,二改:一改不合理施肥为配方施肥,二改大水漫灌为节水灌溉。三度: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整齐度和提高农机化作业程度;四是间(套)作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
  1.3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再加上国家、省、市商品粮食基地建设、粮食丰收工程旱作农业工程植保工程、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扩展,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使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市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298元,比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 931元增加367元,增幅12.5%。
  2.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2.1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今后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发,经济基础发展的速度加快,以及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工矿、交通、水利、城乡建设等各类非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将会持续减少。
  2.2农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入产出比有待提高。
  第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于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推广网络线断网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不高,制约了玉米生产发展。还有大部分耕地属传统栽培模式,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在施肥上还不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锌肥,病虫害防治上该防时不防,重症才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2.3种子市场多、乱、杂,骨干品种不突出。近几年来,由于种子行业的进一步改革,种子企业为了抢占各自的市场,纷纷打造自己的种子品牌,在市场上各自为战,甚至未审定品种进行公开宣传推广,导致品种多乱混杂。
  2.4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再发展。由于锦州市的特殊自然条件,全市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并且土壤瘠薄,十年九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对全市玉米生产极为不利。
  2.5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低下,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绝大部分乡镇农民仍然处在手工劳作、畜力耕作或小型机械播种的传统方式中,劳动生产力低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难以形成,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等一系列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农民投入增加,产出较低,种田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3.针对黑山玉米生产不足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对策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玉米生产的综合能力。
  第一、要以提高农业抗旱能力为重点,突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集中力量保护好原有水利配套设施,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后续建设,发展节水农业;以旱井集雨为主攻方向,抓好节水渗灌、滴灌、喷灌等重点工程。
  第二、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工程,针对旱地地块小的特点,一方面要引进中小型的机械设备,用于耕地、耙耢、化肥深施、铺膜、播种等项作业;另一方面,要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剩余的土地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把小地改造成大地,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
  第三、种养结合,组建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地力培肥体系,采取雨养地耕作,合理轮作,作物搭配间套作等种养结合方法,提高地力,达到增产、增收、增效、提质的目的。
  3.2强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形成多元化种植格局。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良,关键在于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在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试验、示范的同时,对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要加大力度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加快新品种引进的同时,由目前单一种植普通玉米转变为高油、高蛋白、高淀粉及特用(专用)玉米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玉米种植格局。如鲜食甜玉米、糯玉米,食品原料及饲料用高油和高蛋白玉米、工业用高淀粉玉米,蔬菜食用笋玉米,爆裂食品玉米、青贮饮料的青贮玉米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整体科技水平。
  3.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培训体系,病虫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农业气象体系等建设,完善科技成果通向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在试验、示范工作中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 落实专用土地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管理上由县乡村三级科技人员统一管理,同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特定的品种生理特性及所需的生态、土壤条件,研究制定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做到良种和良法有机结合,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种植的比较效益。
  3.4强化质量监测体系,加快玉米无公害生产进程。完善和实施优质无公害玉米地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玉米无公害生产监测中心,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公正、权威的质量标准。选择一些条件好的乡镇率先进入无公害生产试点,逐步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全县玉米无公害生产的发展。
  3.5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促进订单生产发展。建立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加强玉米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避免产业盲目无序发展。逐步实现各品牌营销对路网络链条,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优质不优价”的销售问题,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发展玉米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最近一个时期,虽然粮价有所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长速过快,对发展玉米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种粮效益差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再加上粮竞争地的矛盾仍然突出,加强玉米生产,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对于锦州市来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专、优、特玉米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其他文献
收敛量测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收敛量测的内容与目的,分析和判断的依据,测量结果异常的处理措施,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曲型的断面测量结果分析。
<正> 2Cr13钢属于马氏体类不锈耐热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热强性、可焊接性和高的减振性,广泛用于国防和阀门行业.1994年钢管分厂承接了为杨州阀门厂生产2Cr13钢管Φ60
摘 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宏观微观经济发展建设,近年来供电公司针对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区域电网结构逐步完善,运行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电网运行可靠性得到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在此过程中,供电公司加强工程财务的管理与工程成本的控制,逐步积累了工程财务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的经验。本文从加强财务全过程管控入手,阐述了具体做法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财务
日本设计师设计的一些纸质灯罩在北欧地区很受欢迎。北欧地区天气寒冷,手工制作的纸灯罩配上鹅黄色的灯光使用时,能使人产生温暖静谧的舒适感,具有自然、温和的质感,比一般灯
摘要IMS网络在全网融合的背景下,作为核心网络将日趋成熟,随着IP技术在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电网的普遍应用,通信技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IMS;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N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1-0021-01    当前,通信技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由运营商的重组带来全业务运营,固定网与移动网正逐步走向融合;随着IP技术在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电网的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从提出理论到技术实现和今天的高速光纤通信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结合工作实践,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
摘要:桥梁结构式桥梁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不同的地区,对于桥梁结构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特备是风区桥梁施工技术要求就显得更加迫切。基于此本文试从风区施工原则与措施分析、风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等两个层面,论述了风区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希望对风区桥梁建设技术垓心有所帮助。  关键词:风区 桥梁下部结构 施工技术  前言:  同一般地区的桥梁施工技术不同,风区桥梁施工要结合风区的具体实际,坚持风区施工的
1Cr25Ni20属单相奥氏体不锈钢,在800℃以下能耐热而不起皮,最高使用温度达1150℃,在空气中连续使用的最高温度为1120℃。由于在427——871℃析出晶间碳化物,易受某些介质腐蚀
建筑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和外保温两大技术,其中,外墙外保温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主要优点,阐述外保温技术的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