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α7nAChR激动剂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r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特异性α7亚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联合应用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特异性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后处理组(P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L组)、联合应用PNU282987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L组)。监测I/R期间的HR和MAP,并计算HR和SBP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作为心肌氧耗指数。再灌注120 min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myocardial-bound creatine kinase, CK-MB)、TNF-α、IL-6、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浓度;采用伊文氏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双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 IS)。

结果

与C组比较,IPC组、P组、L组和P+L组的血清cTnI和CK-MB浓度以及IS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比较,P组、L组和P+L组血清cTnI和IS明显升高(P<0.05);与P组和L组比较,P+L组的血清cTnI和CK-MB浓度以及IS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在C组、IPC组和L组明显增高(P<0.05),IL-6和HMGB1浓度在C组、IPC组、P组和L组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IPC组、P组、L组和P+L组明显降低(P<0.05);与IPC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P组和P+L组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L组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血清TNF-α、IL-6和HMGB1浓度在P+L组亦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联合应用α7nAChR激动剂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产生更强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不增强炎症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HCV基因型组成情况,了解HCV在华南地区的传播现状和推断其传播趋势。方法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或直接测序法对近两年华南地区的3 524份样本的HCV基因亚型进行检测和分析;对于PCR荧光探针法不能确定分型的标本,进一步采用套式PCR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3 524例样本中广东省2 922例,福建省78例,海南省152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372例。1b亚型为最主要的基因亚型(1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云南省腾冲市入境人群中HCV基因型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规律,分析其可能的传播途径,为HC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腾冲市入境人群抗-HCV阳性样品54份,采用反转录PCR进行NS5B片段扩增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同源关系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腾冲市入境人群中HCV感染率为0.45%(54/12 059)。其中,45例样本获得有效分型,该人群中以3b为主要亚型,占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