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茄一号是一种高产、品质优良、栽培效益高的杂交茄子新品种,通过在东至县的试种栽培,总结出了该品种在东至县的保护地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模式、適期播种、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茄子;引茄一号;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 S641.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05-01
引茄一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具备高产优质特性的新品种,东至县从2012年起便尝试引进该品种。其株型挺直紧凑、结果层密、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其成熟果实长度30~38 cm、粗2.2~2.5 cm,单个果重在60~70 g之间,且具备较长的持续采收期。除此之外,其具备较好的商品性,外观光滑,果皮紫红色,肉质洁白细嫩,粗纤维含量较少,果肉褐变速度慢,外皮极薄,口感好、品质佳。相比于同类品种,其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并且高产性突出,一般产量55 000 kg/hm2以上,尤其在夏季的商品果率增加更加明显,经济效益高。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栽培,笔者了解了引茄一号茄子在东至县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栽培,不断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发现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显著。现将引茄一号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春提早设施栽培模式
引茄一号春提早栽培在东至县一般选择6 m钢架塑料大棚设施(当地主要的保护地设施)进行种植栽培,上年11月上旬播种,越冬育苗选择9~10 m跨度双层钢架大棚,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前后定植,根据市场行情,采收可以延迟到秋季。茬口安排上要求上茬没有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
2 适期播种
东至县冬季育苗播种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不能推迟到11月20日以后,大田播种用量一般控制在225~300 g/hm2。育苗采用两段式育苗法,先苗床或育苗盘播种育小苗,2~3叶后假植到营养钵或育苗穴盘(32孔)中培育大壮苗[1]。
2.1 配制营养土
播种前2个月左右的时候便要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常采用如下配置方法:1 m3营养土采用0.68 m3的优质菜园土、0.3 m3的充分腐熟有机肥、0.2 m3的51%三元复合肥充分均匀混合后,集中堆放起来,为了保证营养土充分发酵并防止养分流失,可以在上面加盖1层农膜进行密封。在使用前15 d时,配以200 mg/kg甲霜·噁霉灵,以及500 mg/kg辛硫磷进行充分搅拌,随后继续用农膜密封。如果使用直径10 cm的营养钵进行育苗,标准大棚可定植苗树约为22 500株/hm2,再加上2 250株/hm2预备苗,如果每钵需要0.4 kg的营养土,那么育苗1 hm2需要营养土9 900 kg。使用穴盘基质育苗大棚需要32孔穴盘840张/hm2,营养基质(18 L/袋)105袋/hm2。
2.2 种子浸泡处理
对于引茄一号的种子通常采用温汤进行浸种。首先用清水浸泡种子15~30 min,然后将种子放到温度为50 ℃的温水中进行浸泡,刚开始时,需要不断地搅拌,直到水温冷却到常温时再停止搅拌,随后再浸泡4 h,浸种时可以加入50 mg/kg复硝酚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浸好后需要搓洗干净,然后催芽。
2.3 播种
苗床要在播种前准备好,通常将苗床安排在大棚内,以实现防雨水冲刷、提高播种质量的目的;也可以将苗床安排在露天,但需要在播种后打起小拱棚,并覆盖好薄膜,周围预留一定距离以保持通风,并在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时要注意撒播均匀,播种量为10 g/m2,并在播种后覆上1层厚度约为0.5 cm左右的细土,而后铺上1层浸湿的稻草,以免土壤过于干燥而影响出苗,当已有一定比例的苗出土时应该及时将稻草移走,以免抑制出苗。同在采用秧盘内播种的方法以实现假植和节约种子的目的,每20 g种子可以撒播在8~10个秧盘中。其他管理方法可以参照苗床内育苗。齐苗后立即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50 mg/kg溴氰菊酯喷雾处理[2]。
2.4 假植
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假植。假植前1 d可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100 mg/kg阿维菌素喷雾处理,带药假植。应选在天气晴朗或多云的下午进行假植为宜,并要求在假植前30 min浇透水,假植时动作要轻,以免伤苗,秧苗假植到营养钵内同样需要浇透水,浇水时加入100 mg/kg噁霉灵,浇水后立即闭棚保湿3~4 d,棚内温度保持在28 ℃左右,以促发新根。越冬期采用“三膜”(大棚、中棚、小拱棚)覆盖保温。
2.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着重注意棚内温度的控制,早晚温差应保持在25~18 ℃之间,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5 ℃以下时,便要加盖薄膜保温,如果低于5 ℃时,需要扣小拱棚并加盖薄膜。在其育苗期间,待秧苗成活以后,为了提高通透性、提高光合作用,需要每天进行内棚薄膜的及时揭盖。待秧苗长到4~5片叶龄的时候,对低温已经具备一定抵抗能力,此时在夜温不低于15 ℃的情况下,夜间可不盖内棚膜,从而加快花芽的分化以及花开。育苗期要控制浇水的频度以及水量,如果营养土不发
白就不需要浇水,浇水时一定要浇透。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苗期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现患病植株,需要立刻拔除,加之100 mg/kg甲霜·噁霉灵 400 mg/kg氯溴异氰尿酸间隔5~7 d连续2~3次喷雾防治或喷淋浇施,注意给苗床适当通风,防止过湿。苗期主要虫害为蚜虫,见虫采用100 mg/kg吡虫啉或吡蚜酮及时喷雾防治。
3 整地定植
因为引茄一号需肥量较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并要求在定植前15 d进行。基肥用量如下:每个标准面积为300 m2大棚需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或者饼肥100 kg,加之过磷酸钙25 kg以及复合肥25 kg,将上述基肥一并在开沟时施用,深度以25~30 cm为宜。引茄一号的最佳定植时间为2月中下旬,并选择在晴天进行[3]。针对每个大棚采用四畦整地法,每畦种植2行,以45 cm株距较为适宜。栽后用50 mg/kg噁霉灵 300 mg/kg辛硫磷浇定根水,并及时覆盖薄膜保温,以促发新根,及早缓苗。
关键词 茄子;引茄一号;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 S641.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05-01
引茄一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具备高产优质特性的新品种,东至县从2012年起便尝试引进该品种。其株型挺直紧凑、结果层密、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其成熟果实长度30~38 cm、粗2.2~2.5 cm,单个果重在60~70 g之间,且具备较长的持续采收期。除此之外,其具备较好的商品性,外观光滑,果皮紫红色,肉质洁白细嫩,粗纤维含量较少,果肉褐变速度慢,外皮极薄,口感好、品质佳。相比于同类品种,其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并且高产性突出,一般产量55 000 kg/hm2以上,尤其在夏季的商品果率增加更加明显,经济效益高。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栽培,笔者了解了引茄一号茄子在东至县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栽培,不断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发现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显著。现将引茄一号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春提早设施栽培模式
引茄一号春提早栽培在东至县一般选择6 m钢架塑料大棚设施(当地主要的保护地设施)进行种植栽培,上年11月上旬播种,越冬育苗选择9~10 m跨度双层钢架大棚,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前后定植,根据市场行情,采收可以延迟到秋季。茬口安排上要求上茬没有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
2 适期播种
东至县冬季育苗播种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不能推迟到11月20日以后,大田播种用量一般控制在225~300 g/hm2。育苗采用两段式育苗法,先苗床或育苗盘播种育小苗,2~3叶后假植到营养钵或育苗穴盘(32孔)中培育大壮苗[1]。
2.1 配制营养土
播种前2个月左右的时候便要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常采用如下配置方法:1 m3营养土采用0.68 m3的优质菜园土、0.3 m3的充分腐熟有机肥、0.2 m3的51%三元复合肥充分均匀混合后,集中堆放起来,为了保证营养土充分发酵并防止养分流失,可以在上面加盖1层农膜进行密封。在使用前15 d时,配以200 mg/kg甲霜·噁霉灵,以及500 mg/kg辛硫磷进行充分搅拌,随后继续用农膜密封。如果使用直径10 cm的营养钵进行育苗,标准大棚可定植苗树约为22 500株/hm2,再加上2 250株/hm2预备苗,如果每钵需要0.4 kg的营养土,那么育苗1 hm2需要营养土9 900 kg。使用穴盘基质育苗大棚需要32孔穴盘840张/hm2,营养基质(18 L/袋)105袋/hm2。
2.2 种子浸泡处理
对于引茄一号的种子通常采用温汤进行浸种。首先用清水浸泡种子15~30 min,然后将种子放到温度为50 ℃的温水中进行浸泡,刚开始时,需要不断地搅拌,直到水温冷却到常温时再停止搅拌,随后再浸泡4 h,浸种时可以加入50 mg/kg复硝酚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浸好后需要搓洗干净,然后催芽。
2.3 播种
苗床要在播种前准备好,通常将苗床安排在大棚内,以实现防雨水冲刷、提高播种质量的目的;也可以将苗床安排在露天,但需要在播种后打起小拱棚,并覆盖好薄膜,周围预留一定距离以保持通风,并在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时要注意撒播均匀,播种量为10 g/m2,并在播种后覆上1层厚度约为0.5 cm左右的细土,而后铺上1层浸湿的稻草,以免土壤过于干燥而影响出苗,当已有一定比例的苗出土时应该及时将稻草移走,以免抑制出苗。同在采用秧盘内播种的方法以实现假植和节约种子的目的,每20 g种子可以撒播在8~10个秧盘中。其他管理方法可以参照苗床内育苗。齐苗后立即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50 mg/kg溴氰菊酯喷雾处理[2]。
2.4 假植
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假植。假植前1 d可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100 mg/kg阿维菌素喷雾处理,带药假植。应选在天气晴朗或多云的下午进行假植为宜,并要求在假植前30 min浇透水,假植时动作要轻,以免伤苗,秧苗假植到营养钵内同样需要浇透水,浇水时加入100 mg/kg噁霉灵,浇水后立即闭棚保湿3~4 d,棚内温度保持在28 ℃左右,以促发新根。越冬期采用“三膜”(大棚、中棚、小拱棚)覆盖保温。
2.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着重注意棚内温度的控制,早晚温差应保持在25~18 ℃之间,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5 ℃以下时,便要加盖薄膜保温,如果低于5 ℃时,需要扣小拱棚并加盖薄膜。在其育苗期间,待秧苗成活以后,为了提高通透性、提高光合作用,需要每天进行内棚薄膜的及时揭盖。待秧苗长到4~5片叶龄的时候,对低温已经具备一定抵抗能力,此时在夜温不低于15 ℃的情况下,夜间可不盖内棚膜,从而加快花芽的分化以及花开。育苗期要控制浇水的频度以及水量,如果营养土不发
白就不需要浇水,浇水时一定要浇透。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苗期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现患病植株,需要立刻拔除,加之100 mg/kg甲霜·噁霉灵 400 mg/kg氯溴异氰尿酸间隔5~7 d连续2~3次喷雾防治或喷淋浇施,注意给苗床适当通风,防止过湿。苗期主要虫害为蚜虫,见虫采用100 mg/kg吡虫啉或吡蚜酮及时喷雾防治。
3 整地定植
因为引茄一号需肥量较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并要求在定植前15 d进行。基肥用量如下:每个标准面积为300 m2大棚需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或者饼肥100 kg,加之过磷酸钙25 kg以及复合肥25 kg,将上述基肥一并在开沟时施用,深度以25~30 cm为宜。引茄一号的最佳定植时间为2月中下旬,并选择在晴天进行[3]。针对每个大棚采用四畦整地法,每畦种植2行,以45 cm株距较为适宜。栽后用50 mg/kg噁霉灵 300 mg/kg辛硫磷浇定根水,并及时覆盖薄膜保温,以促发新根,及早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