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茄一号茄子在东至县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茄一号是一种高产、品质优良、栽培效益高的杂交茄子新品种,通过在东至县的试种栽培,总结出了该品种在东至县的保护地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模式、適期播种、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茄子;引茄一号;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安徽东至
  中图分类号 S641.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05-01
  引茄一号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具备高产优质特性的新品种,东至县从2012年起便尝试引进该品种。其株型挺直紧凑、结果层密、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其成熟果实长度30~38 cm、粗2.2~2.5 cm,单个果重在60~70 g之间,且具备较长的持续采收期。除此之外,其具备较好的商品性,外观光滑,果皮紫红色,肉质洁白细嫩,粗纤维含量较少,果肉褐变速度慢,外皮极薄,口感好、品质佳。相比于同类品种,其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并且高产性突出,一般产量55 000 kg/hm2以上,尤其在夏季的商品果率增加更加明显,经济效益高。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栽培,笔者了解了引茄一号茄子在东至县生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栽培,不断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发现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显著。现将引茄一号保护地春提早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春提早设施栽培模式
  引茄一号春提早栽培在东至县一般选择6 m钢架塑料大棚设施(当地主要的保护地设施)进行种植栽培,上年11月上旬播种,越冬育苗选择9~10 m跨度双层钢架大棚,2月下旬至3月上旬前后定植,根据市场行情,采收可以延迟到秋季。茬口安排上要求上茬没有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
  2 适期播种
  东至县冬季育苗播种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不能推迟到11月20日以后,大田播种用量一般控制在225~300 g/hm2。育苗采用两段式育苗法,先苗床或育苗盘播种育小苗,2~3叶后假植到营养钵或育苗穴盘(32孔)中培育大壮苗[1]。
  2.1 配制营养土
  播种前2个月左右的时候便要进行营养土的配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常采用如下配置方法:1 m3营养土采用0.68 m3的优质菜园土、0.3 m3的充分腐熟有机肥、0.2 m3的51%三元复合肥充分均匀混合后,集中堆放起来,为了保证营养土充分发酵并防止养分流失,可以在上面加盖1层农膜进行密封。在使用前15 d时,配以200 mg/kg甲霜·噁霉灵,以及500 mg/kg辛硫磷进行充分搅拌,随后继续用农膜密封。如果使用直径10 cm的营养钵进行育苗,标准大棚可定植苗树约为22 500株/hm2,再加上2 250株/hm2预备苗,如果每钵需要0.4 kg的营养土,那么育苗1 hm2需要营养土9 900 kg。使用穴盘基质育苗大棚需要32孔穴盘840张/hm2,营养基质(18 L/袋)105袋/hm2。
  2.2 种子浸泡处理
  对于引茄一号的种子通常采用温汤进行浸种。首先用清水浸泡种子15~30 min,然后将种子放到温度为50 ℃的温水中进行浸泡,刚开始时,需要不断地搅拌,直到水温冷却到常温时再停止搅拌,随后再浸泡4 h,浸种时可以加入50 mg/kg复硝酚钠促进种子萌发。种子浸好后需要搓洗干净,然后催芽。
  2.3 播种
  苗床要在播种前准备好,通常将苗床安排在大棚内,以实现防雨水冲刷、提高播种质量的目的;也可以将苗床安排在露天,但需要在播种后打起小拱棚,并覆盖好薄膜,周围预留一定距离以保持通风,并在播种前浇透水。播种时要注意撒播均匀,播种量为10 g/m2,并在播种后覆上1层厚度约为0.5 cm左右的细土,而后铺上1层浸湿的稻草,以免土壤过于干燥而影响出苗,当已有一定比例的苗出土时应该及时将稻草移走,以免抑制出苗。同在采用秧盘内播种的方法以实现假植和节约种子的目的,每20 g种子可以撒播在8~10个秧盘中。其他管理方法可以参照苗床内育苗。齐苗后立即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50 mg/kg溴氰菊酯喷雾处理[2]。
  2.4 假植
  当秧苗有2~3片真叶时即可假植。假植前1 d可采用200 mg/kg甲霜·噁霉灵 100 mg/kg阿维菌素喷雾处理,带药假植。应选在天气晴朗或多云的下午进行假植为宜,并要求在假植前30 min浇透水,假植时动作要轻,以免伤苗,秧苗假植到营养钵内同样需要浇透水,浇水时加入100 mg/kg噁霉灵,浇水后立即闭棚保湿3~4 d,棚内温度保持在28 ℃左右,以促发新根。越冬期采用“三膜”(大棚、中棚、小拱棚)覆盖保温。
  2.5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着重注意棚内温度的控制,早晚温差应保持在25~18 ℃之间,如果夜间温度低于15 ℃以下时,便要加盖薄膜保温,如果低于5 ℃时,需要扣小拱棚并加盖薄膜。在其育苗期间,待秧苗成活以后,为了提高通透性、提高光合作用,需要每天进行内棚薄膜的及时揭盖。待秧苗长到4~5片叶龄的时候,对低温已经具备一定抵抗能力,此时在夜温不低于15 ℃的情况下,夜间可不盖内棚膜,从而加快花芽的分化以及花开。育苗期要控制浇水的频度以及水量,如果营养土不发
  白就不需要浇水,浇水时一定要浇透。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苗期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现患病植株,需要立刻拔除,加之100 mg/kg甲霜·噁霉灵 400 mg/kg氯溴异氰尿酸间隔5~7 d连续2~3次喷雾防治或喷淋浇施,注意给苗床适当通风,防止过湿。苗期主要虫害为蚜虫,见虫采用100 mg/kg吡虫啉或吡蚜酮及时喷雾防治。
  3 整地定植
  因为引茄一号需肥量较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并要求在定植前15 d进行。基肥用量如下:每个标准面积为300 m2大棚需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 500 kg,或者饼肥100 kg,加之过磷酸钙25 kg以及复合肥25 kg,将上述基肥一并在开沟时施用,深度以25~30 cm为宜。引茄一号的最佳定植时间为2月中下旬,并选择在晴天进行[3]。针对每个大棚采用四畦整地法,每畦种植2行,以45 cm株距较为适宜。栽后用50 mg/kg噁霉灵 300 mg/kg辛硫磷浇定根水,并及时覆盖薄膜保温,以促发新根,及早缓苗。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环腐病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问题,能够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发病,影响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为了避免环腐病的发生,本文对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情况和具体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发生情况;防治技术;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11-01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
在新形势下,可应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等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以提升测绘工作效率及质量,为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必要材料。因此,本文重点围绕新形势下不动产权籍调查对上述相关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全面提升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摘要 2015年进行粳糯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枞阳县实际情况,糯稻品种皖垦糯二号、粳稻品种武运粳31的抗逆性、丰产性较好,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糯稻;粳稻;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63-02  通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适合枞阳县栽培的丰产性、抗病性、抗倒伏及品质优良的粳稻品种,为枞阳县大面积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
摘要 总结了冈优52父母本的特性特征,并从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赶粉、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及做好防杂保纯工作方面介绍了冈优52高产制种技术,以指导冈优52制种。  关键词 冈优52;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46-01  冈优52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制的水稻品种,该品
本文研究了D_001大孔阳离子强酸树脂从H_2SO_4-CS(NH_2)_2溶液中,富集及分离Au(I)、Ag(I)的性能。表明在pH=2.0左右,树脂对Au(Tu) ̄+_2、Ag(Tu) ̄+_2(Tu=硫脲)有良好的吸附性能,Au和Ag的吸附容量分别为61.18mg/g-Resin和99.11mg/g—Resin。负载柱上的Au、Ag可分别用NaCN—NaOH和H_3BO_3-NaOH-Na_2S_2O_3定量洗
通过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农华101等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玉米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在该区域种植玉米密度达到6.3万株/hm^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