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修复的老照片

来源 :上海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草街在城西,是条老街。这里只有一家照相馆,叫“忆往事”。老板阿拉刚到三十五岁,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除了照相,她还擅长老照片的修复。其手艺来自于家族传承,做这行也十来年了。
  这天阿拉忙活了一整天,到晚上才从工作室出来,她发现外间的接待室坐了一位男士。他穿着很讲究,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人。
  “你好,很抱歉这么晚打扰你,但我有张照片要尽快修复,麻烦你了。”对方眼睛里满是焦虑。
  阿拉此时已经相当疲惫了:“不好意思,我下班了,明天再说吧。”
  男士站起身挡住了她的去路:“我刚从国外回来,事情比较急,你先看看再说吧。”随即将一个照片袋递了过来。
  阿拉一脸无奈,取出看了一眼。由于年代久远,照片氧化得很厉害,两边已卷起,四周泛着灰黄,而且破损得很严重。上面是位年轻女孩,但其面容非常模糊,除了轮廓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这照片该有六十多年了吧?”阿拉从未见过如此旧的照片。
  “差不多吧。不瞒你说,照片里的人是我爷爷的救命恩人,我爷爷一直在找她。最近,老人病重,住进了医院,非闹着要找到这个人。我们做晚辈的也没有办法,只好从这唯一的照片上找点儿线索了。”男士的口气缓和了许多。
  阿拉听罢,倒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有些不好意思。她表示照片的修复难度有点儿大,但自己会尽力试一试。两天之内给他答复。
  像这种已经没法儿看清面容的照片,阿拉心里是没底的。但她一想到这是那个老人病危之际的心愿,就又来了精神。于是,赶紧回去翻找姥爷的日记本,希望从中找到解决办法。
  阿拉家祖辈都是做这一行的,她的姥姥和姥爷年轻时就开过照相馆,并且对修复老照片很是在行。阿拉的爸爸去世前,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了她,并一再嘱咐:要认真对待这个行当,因为老照片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记载着某段特殊时期的特定影像,其价值不可估量。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服务好每一位顾客。
  这本日记本是爸爸留给她的,里面记载了许多现在已经失传的技术,是姥爷的心血。阿拉认真地翻看着。忽然,一张旧照片掉了出来。她拾起一看,上面是个笑得很甜的年轻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儿,背着相机。
  阿拉想起了什么,跑去客厅,把包里那张需修复的照片拿了过来。
  两张刚放在一起,阿拉便惊呼:“天哪,这也太巧了吧,竟然是同一个人。还好,姥爷这张比较清晰,我照着修就行啦!”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阿拉很快就把這张照片复原了,看着自己的杰作,她满意地靠在了沙发上。突然,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站了起来:“姥爷怎么会有这张照片呢?这个人到底是谁?难道是……姥姥?”
  阿拉对姥姥的记忆仅来自于妈妈的描述,因为姥姥三十多岁就病逝了,家里也没见过她的照片。为揭开真相,阿拉第二天就买票回了老家,想去妈妈那里求证一下此事。
  老妈告诉阿拉,阿拉的姥姥的确曾是战地记者,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后来,姥姥嫁给了姥爷,两人就开了一家照相馆。一人负责照相,一人负责修复老照片。他们虽然干这一行,但为自己留下的照片却少之又少,两人连个合影都没有。这张照片应该是姥姥结婚前照的,连她这个做女儿的也没见过。
  这些往事勾起了阿拉的好奇,她决定去找那位客户再问问清楚。
  两人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当那位先生接到修复好的照片时,非常惊讶。阿拉也向他问起了关于那个“救命恩人”的事,这位先生便把其爷爷年轻时的经历说了一遍。
  原来,他爷爷就是著名企业“喜杉集团”的创始人——葛旺顺,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是个老兵。
  当年,他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不幸腿上中枪。在即将被俘时,一个年轻的战地记者冒险救了他,并将他安置在战地医院养伤。后来,部队和记者分批撤离,他们便失去了联系。爷爷多方打听到这个女孩叫盛芳云,其余的就无从知晓了。这张照片是那位记者离开时,不小心掉出来的。爷爷一直珍藏在身上,只想着有一天能当面感谢她。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六十多年,如今这个心愿仍然未了。
  “真是造化弄人,您爷爷要找的人已经不在了。”阿拉有些遗憾地看着对面的葛先生。
  “什么,已经不在了?你,你怎么知道?”对方有些惊讶又有些疑惑。
  “我的姥姥就叫盛芳云,她应该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只可惜,她很早就病逝了。”阿拉顿了顿又说,“我家里也有一张这样的照片,是从姥爷的日记本里发现的。我之前从母亲那里求证过了,姥姥年轻时的确是个战地记者,至于救过人没有倒还真不知道,。”
  葛先生有些激动,握住阿拉的手:“肯定就是她,名字、照片都对得上。不管怎样,你也是她的家人,能跟我去见一下我的爷爷吗?满足一下他老人家最后的心愿。”
  “好,我跟你去。”阿拉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安慰一下那位老人。
  葛老先生见到阿拉后,激动不已。整个人的精神似乎也好了许多。当他听说恩人已故去,不免为之唏嘘。他坐在病床边,拉着阿拉的手,诉说着当年的点点滴滴。就在这一刻,很多心结都已打开,他们仿佛是失散多年的亲人,相拥而泣。
  不久后,葛老先生就去世了,听说他走得很安详。
  这件事后,阿拉突发奇想,决定开辟一项新的业务。就是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服务,专门定做纪念相册。即把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的照片,经过修复,全部整理成册。她把这个系列取名为“流金岁月”,就是希望能完成好多老人的心愿,帮他们找回曾经的记忆。
  葛先生看到了阿拉的能力,想邀请她来集团帮自己。阿拉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因为她家的小店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里面有长辈们对她的期许,她也想继续传承下去,并将老照片修复的技术发扬光大。
  阿拉路过一家照片博物馆。她停住脚步一看,门口还在施工,显然没有开放,但大门却开着。出于好奇,她走了进去。在二楼的一个角落,她看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珍贵照片,就驻足在那里欣赏。
  “您好,您可是这里的第一位客人啊!”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阿拉回头一看,正是葛先生。
  原来,他受到爷爷的启发,筹备了这家博物馆。
  两人坐在休息区聊了一会儿,葛先生说了他的一些想法。他打算将一些珍贵的历史影像都还原出来,供世人欣赏和怀念。并且每月举行一个主题活动,邀请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来馆交流。他认为这些东西更具有保存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希望阿拉能来帮他。
  这次,阿拉没有拒绝他。因为,她看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也体会到了老照片修复的重大意义。能对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做修复和还原,是一件福泽后人的好事。
  一周后,博物馆正式开馆了,阿拉作为首席修片师完成了一些修复工作。但许多大型的史料是一个人没法儿完成的,她必须培养新人。
  于是,他们打出了招聘学徒的广告,希望找到传承人。不久后,就有人来报名了,其中一个最小的孩子只有十一岁,他不是别人,正是阿拉的儿子。看到眼神放光的小家伙,阿拉一把搂住了他。
  十五年后,因为老街拆迁,“忆往事”便搬到博物馆的旁边了。老板对原店做了一些改造,把这些年的珍贵照片都挂在了一面展示墙上。上面有:阿拉和儿子的合影、阿拉冲洗照片时的背影、阿拉拍照时的侧影、阿拉修复史料时的姿态、阿拉在博物馆开馆时的单人照、阿拉第一次戴老花镜的样子……
  “亮亮,你不是答应给妈妈修电脑吗?怎么当上老板架子也大了?”阿拉站在店门口,嗔怪着看向里边。
  (题图/陈伟中)
其他文献
傍晚五点半,陆家嘴的办公楼依然忙碌一片,半小时之后,地铁会迎来下班高峰期。阿拉把日报上传了钉钉,又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她需要保持清醒,因为晚上还有一份工作要努力。  办公室里,业已准备下班的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天打趣。小刘举起了手机,停留在一个公众号的界面:最新工资出炉!你拖后腿了吗?  “啧啧!上海2019年平均工资出炉了,10662!”  “哎,看看我,读书的时候拉低班级平均分,工作拉低平均工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现在人们,需要用到互联网的技术越来越多,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小学英语教学中,互联网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授课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上课效率。本文就互联网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英语教学;阅读课程;策略  【作者简介】杨靓,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文康
(一)  胡同口开了家“张记酒馆”,老板张文东年近五十,厨艺没得说,人又善谈,一时间生意火爆,回头客、老主顾颇多。  张文东有个老朋友叫李雨,住家离张记酒馆不远,时常过来和张文东聊天。李雨看了张文东的经营后,很不解张文东如何赚钱,于是询问其盈利秘诀。起初他是不肯说的,后来架不住再三詢问,终于开口泄了密:“我这饭店盈利有两个秘诀。一是菜品精致,菜价卖贵点也有客人,可保持一定的利润。另一个却是盈利的大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行业的转型和优化,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教育是国之根本,关系到祖国的发展,更需要重视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上的突破和转型,提高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微课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有着很突出的作用,尤其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微课技术的融入对整体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以该内容为话题,对于微课在中学
至今依旧单身的童妙玲在一家大公司做销售,过着和所有的都市白领一样模式化的生活,爱情对她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但她从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让她平静的生活出现了不小的波澜。  这天,童妙玲接到总监安排的任务,让她去接一下销售部新到的同事。让她想不通的是,这种勤杂保障的活儿,怎么会安排她一个视一分一秒为利润的销售去做。正在她心中疑惑之时,总监说道:“暂时让他住你对门那间公寓,你就负责安顿。”  
周末,刚提拔的王局长兴冲冲地回老家报喜,却只看见母亲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王局长忍不住问:“娘,我爹呢?”  “回来了,”娘笑着抬起头,“听说你要回来,你爹忙活着下湖打鱼去了。”  嘿,这老爹,你儿子不比从前喽。以前,每次回家都要带些鲜鱼回去,现在什么鱼吃不上?王局长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进了屋。  娘见了责怪:“买这么多东西,又乱花钱!”  这些是昨天晚上喝酒时刘老板送的,少說也得一千多块。  王局长
夏瑞芳,商務印书馆一代缔造者。商务印书馆是旧中国最大的出版印刷企业和重要的文化教育单位,创办人夏瑞芳,不仅对商务印刷界有功,对“商务” 的持续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并为之以身殉职,人称:商务之父。  夏公瑞芳,生于清同治十年,乃朱家角沈巷社区张巷村童南人。一个乡下放牛娃,做到印刷界的大亨巨头,其间的传奇经历,响彻整个上海滩。 1.逃离朱家角  小瑞芳,趿拉着一大一小的鞋子,深一脚浅一脚,拼命地沿着田
杰克是一名三流杀手,多数交易都做得不太好,雇他的人也少之又少。  这天晚上,杰克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走过来,他支开酒吧招待,小声说:“打扰了,您就是杀手杰克吧,有笔特殊的交易要不要谈谈?”  杰克一听,来交易了,急忙回复:“还有比杀人更特殊的事吗?直接给我照片,当然,还有预付的一半佣金,20万美元。你知道,我的佣金在圈里并不算高。”  墨镜男笑了笑,说:“不不,这次不是杀人。但佣金翻
董家面館免费赠送的“爱心面”远近闻名。  一天,进来个年轻人:“老板,来碗爱心面。”  董老板抬抬眼皮,说:“吃爱心面呀,先过来干活。”  年轻人愣了愣,撩起帘子进入后厨。不多久,他汗流满面跑出来,嚷嚷着:“一碗清汤面,干这么多活,太黑心了!”一溜烟跑了。  “吃爱心面,还要干活?”我很好奇。  董老板不急不慢地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面不给钱,当然得干活!”  第二天,我去吃面。看见另一个年
“滚刀肉”是个混混儿,成天里踢寡妇门挖绝户坟,欺良霸善胡搅蛮缠,是个混不吝的主,这么着大伙全叫他“滚刀肉”。这天夜里偷鸡时坏事了,那养鸡的是个年近七十的孤身老阿婆,见有人偷她的鸡,急了,那可是她的命根子,便颤巍巍追出来。谁知年老体衰,脚下一个发软跌倒在地,头重重磕在石头上,顿时血流如注。偏偏夜里又没人救她,等到天亮有人发现时老阿婆的身体都冷了。  滚刀肉他一向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致人于死地还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