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的突袭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足史上最大宗矿业公司收购案,中铝入股力拓后有三种可能选择:阻止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在未来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后处置资产时参与瓜分;完全控制力拓
  


   2008年2月5日,伦敦深夜,北京时间已是2月6日清晨,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收购一案迎来摊牌时刻。必和必拓提出有条件收购要约(pre-conditional offer),拟以3.4股必和必拓股票换取1股力拓股票收购力拓。
   不到一个小时后,力拓发表声明。力拓董事长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称,已注意到对方提高了收购出价,力拓董事会将综合各种因素加以慎重考虑,并会在完成各项评估后做进一步的声明。同时,斯金纳建议力拓股东们“不要采取任何行动”。
   伦敦时间2月6日下午不到4点,力拓再次发表声明表示,力拓董事会认定这一有条件收购要约严重低估了力拓的价值,且不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因此,董事会全票否决了必和必拓的上述报价。
   “必和必拓尽管提高了报价,但仍未体现出力拓集团的优质资产及发展前景所蕴含的价值所在。”力拓董事长斯金纳在声明中表示。
   “除非能够收到一份充分反映力拓价值的收购提议,否则,我们的计划没有改变,也将不会改变。力拓将继续其自身的发展战略。”斯金纳的话表明,力拓并非对收购不满,只是必和必拓出价不够高。
   在不到24个小时里,这起全球矿业第一大并购案的两个主角就此结束了一幕对话,看似波澜不惊。或许是因为这节演出的真正高潮,在1月31日中铝公司突袭收购力拓股份的那个夜晚已经过去。
   属于必和必拓的演出能否继续,在于他们是否再提出新的报价。
  
  中铝登台
   2008年2月6日,北京清晨,伦敦时间仍是2月5日深夜。当必和必拓对外公布收购力拓要约时,中铝公司总经理肖亚庆正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返回北京。
   这一天是中国传统农历除夕,像每个归家路上的中国人一样,49岁的肖亚庆也向往着回家团聚的时刻。
   四天之前,2月1日上午,在伦敦四季酒店里,肖亚庆对外宣布了一条震动全球矿业市场的消息:此前一天夜间,中铝公司通过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Shining Prospect Pte. Ltd(下称SPPL),以140.5亿美元在伦敦市场收购力拓英国有限公司(Rio Tinto plc,下称力拓英国)12%股份。美国铝业公司通过认购可转债券方式,向SPPL提供12亿美元资金。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笔投资。中国企业满足了各方的期待和猜测,以行动加入到必和必拓对力拓收购案之中,成为了一个有分量的发言者。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必和必拓,系由必和必拓英国有限公司(BHP Billiton Plc,下称必和必拓英国)和必和必拓澳大利亚有限公司(BHP Billiton Ltd,下称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组成的“双上市公司”(dual listed companies),也是世界最大矿业公司,按2008年2月4日股价计算,市值为1920亿美元。
   力拓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同样是一家“双上市公司”,由力拓英国和力拓澳大利亚有限公司(Rio Tinto Limited,下称力拓澳大利亚)组成,为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2008年2月4日市值为1422亿美元。
   必和必拓、力拓,加上巴西淡水河谷,几乎垄断了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应,其中必和必拓和力拓合计控制海运铁矿石接近40%份额。
   自从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带动对矿产资源需求,国际市场上的矿产资源价格连续上涨,也推动了矿业的并购整合潮。2007年年初,必和必拓再次向力拓提出合并,遭到力拓拒绝。至11月1日,必和必拓向力拓提出秘密方案,欲以每3股必和必拓股票换取1股力拓股票将两家公司合并,仍然被力拓拒绝。
   随后,由于传言导致两家公司股价波动,必和必拓被迫于11月8日对外公开了与力拓有接触的消息,并于11月12日披露了收购方案主要内容。此后,力拓仍然拒绝必和必拓的接触,并就此向英国的收购委员会(UK Takeover Panel)要求,令必和必拓表明意图。12月21日,英国收购委员会通知必和必拓,必须在2008年2月6日下午5点以前提出收购要约。
   作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同时也是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与其他主要钢铁生产国一样,中国自然不愿看到上游原料供应商的进一步整合。中国如何应对必和必拓对力拓收购,一直为各方关注。
   《财经》记者获悉,自必和必拓提出要收购力拓以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几次召集中铝公司、上海宝钢集团、神华集团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商讨应对之策,中铝公司逐渐确定了参与力拓收购的想法。
  
  黄昏突袭
   2001年年初才正式成立的中铝公司,目前综合规模在世界铝业公司中排名第三,旗下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交所代码:601600,下称中国铝业),市值超过500亿美元,但相比对手必和必拓,还只能算得上轻量级。不过,在必和必拓对力拓提出收购以前,中铝公司已经在谋求向多元化转型,意图将业务重点从单纯的铝业扩展至其他有色金属业。
   2007年10月19日,肖亚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铝业正在向“多金属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铜业将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此前,中铝公司在8月1日出资8.6亿美元,完成了对加拿大秘鲁铜业公司91%股份的收购;此后,中铝公司又于10月30日出资95亿元,获得云南铜业集团49%股份,显露出积极扩张势头。
   至12月初,中铝公司聘请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并确定了入股力拓的目标。2007年12月中旬,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批准中铝公司调整主业范围,同意其将铜及其他有色金属列为公司主业。
   由此,为保障长期稳定资源供应的政府意志、中铝公司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战略以及肖亚庆做大中铝公司的个人抱负,都使得中铝公司参与力拓收购顺理成章。
   不过,根据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监管规定,中铝公司作为中国的国有企业,若购买澳大利亚公司股份,需要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审批,因此,中铝公司选择了购买力拓英国股份。而由于力拓特殊的“双上市公司”结构,购买力拓英国超过15%股份,也需获得澳大利亚FIRB审批。
   此外,若中铝公司收购伦敦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过1%,也需要对外披露。于是,中铝公司的收购目标变为力拓英国不超过15%股份,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完成,可能的方式惟有场外收购。
   “这种收购通常被称为‘拂晓突袭’(dawn raid)。”一位投行人士说,但这次变成了“黄昏突袭”。
   当英国收购委员会确定必和必拓提出收购要约最后期限为2月6日后,中铝公司必须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海外特殊目的公司(SPV)注册、资金准备、法律申报材料等一系列准备工作。这并不容易,仅以融资为例,中铝公司需要动用逾百亿美元资金。并非一个特意挑选的日子,只是而此时恰逢欧美遭遇次级债危机,金融市场紧张,短时间内要从市场融资并不容易。国家开发银行给予中铝公司的支持,使得这一任务难度大大降低。
   1月31日,当一切准备就绪,肖亚庆当天早上从北京飞往伦敦,抵达时仍是当地时间下午。此时,雷曼兄弟在伦敦已经做好开展收购的准备。
   待伦敦市场下午4点30分收盘以后,雷曼兄弟开始上演“黄昏突袭”,向力拓英国股东询价,从场外收购力拓英国股份。
   凭借其伦敦市场金融矿业股二级交易量第一的能量,到当天夜间,雷曼兄弟以每股60英镑的价格,为中铝公司收购110242889股力拓英国股份。据SPPL向伦敦证交所提交的材料披露,SPPL此前还购买9462245股力拓英国股份,每股价格为47.291英镑,占力拓英国股份比例约为0.9486%,恰好不超过伦敦证交所要求披露的1%限制。这为中铝公司节约了部分收购成本。至此中铝合计收购力拓英国12%、共计119705134股股份,出价总计140.5亿美元。
   自2007年11月必和必拓向力拓提出收购建议后,各方一直关注着来自中国的反应,但始终不闻其声。经过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准备,中铝公司此番突然出手,着实出乎各方预料。
   “总会有事情出来的,多多少少,不会那么平平静静。”必和必拓中国副总裁许峰当天获悉中铝公司入股力拓消息时,对《财经》记者说。
   力拓董事长保罗·斯金纳(Paul Skinner)当晚在声明中谨慎表示,“这一我们事先未获告知的主动收购行动,加强了我们对力拓长期价值的认同。”
   一家国际投行的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认为,力拓并不知道中铝会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其股份。“对于这个举动,相信力拓是高兴的,这样能帮助其防御必和必拓。现在力拓就不担心必和必拓了,主要是需要了解中方的想法。”上述人士说。
  
  必和必拓摊牌
   虽然中铝公司突袭成功,必和必拓仍然在2月6日提出了要约。根据收购方案,必和必拓的收购目标为力拓英国和力拓澳大利亚全部股份。其中,对力拓英国的收购要约,由必和必拓英国上市公司提出,以每3.4股必和必拓股份换取1股力拓英国股份。而必和必拓股份由80%必和必拓英国公司股份和20%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构成。必和必拓称,按照2007年10月31日股价计算,该方案对力拓英国股票估价为每股63.79英镑,总价636亿英镑。
   对力拓澳大利亚的收购要约,则由必和必拓澳大利亚提出,为此,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将增发新股,以每3.4股必和必拓澳大利亚新股份换取1股力拓澳大利亚股份。按照2007年10月31日股价计划,这一方案对力拓澳大利亚股票估价为每股156.74澳元,总价约448亿澳元。
   此外,必和必拓还将在完成收购12个月内,回购300亿美元的股票。根据这一方案,如果全体力拓股东参与换股计划,收购完成后,力拓股东将在新公司中拥有44%股份。相比之下,根据2007年11月必和必拓公布的收购建议,力拓股东在新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仅为36%。
   对于上述收购要约,必和必拓称,若按照2007年10月31日必和必拓澳大利亚每股46.10澳元和必和必拓英国每股18.31英镑的收盘价,对力拓估价为1736亿美元,相对2007年10月31日力拓市值1221亿美元,溢价约为42%;若按照2007年10月31日之前一个月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和必和必拓英国股票平均成交价计算,对力拓估价高达1713亿美元;若以2008年2月4日必和必拓收盘价格计算,对力拓估价则为1474亿美元,相对2007年11月8日力拓澳大利亚和2007年11月7日力拓英国的市值,溢价21%。
   不过,可供参考的是,1月31日中铝入股力拓时,力拓英国股票收盘价为每股49.56英镑,必和必拓英国股价为每股14.77英镑,每股力拓英国股票约相当于3.36股必和必拓股票;而中铝支付的每股60英镑价格,比力拓英国当天股价溢价约21%,相当于支付了每4股必和必拓股票换取1股力拓股票的收购价格。
   对此,必和必拓CEO高瑞思表示,中铝公司以约每股60英镑收购力拓英国12%股份,并不能成为对力拓全股票收购要约的参考标准。
   “这是中铝公司在市场收购中为确保获得战略性股份而支付的价格。那些出售股份的股东目的是现金,因此也卖掉了未来合并的收益,选择套现走人。这些条件与我们的要约完全不同。”高瑞思说。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铝公司的出价,其实已经为未来必和必拓出价设置了门槛,而且,此次必和必拓仍然提出全换股收购要约,没有增加现金,也正是为未来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预留了空间。
   有中铝公司入股在前,加上必和必拓报价与之相比并不吸引人,力拓董事会拒绝必和必拓收购要约,也就令市场不感意外。2月4日,力拓英国股价为每股54.34英镑,力拓拒绝必和必拓收购后,2月7日,力拓股价微跌至每股52.22英镑。不过,至2月13日,又回升至每股55英镑,显示力拓股东仍然在期待更高的报价。
  
  收购仍在继续
   “毫无疑问,除非必和必拓开出天价,力拓肯定说不够。”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必和必拓提出要约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英国收购委员会的时间要求,保留其未来六个月继续收购的机会。
   必和必拓设立了诸多要约成立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也表明必和必拓并不急于求成:首先是最低的接受条件,即分别需要50%以上的力拓澳大利亚和50%以上的力拓英国公众股股东同意接受,且对力拓澳大利亚和力拓英国分别收购成功互为条件。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收购需事先通过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亚的反垄断审查。
   必和必拓方面预计,在2008年下半年可以完成上述审查。在完成审查后28天以内,必和必拓将正式向力拓股东提交收购要约书,从提交要约收购书起60天内,要约需获得50%以上力拓英国和力拓澳大利亚股东接受,81天内需要满足力拓英国收购要约和力拓澳大利亚收购要约全部条件。此后,该收购要约才可转变成为无条件收购要约,接下来14天后,必和必拓将开始履行收购要约。
   由于上述诸多条件,前述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该要约本身并没有太多实质性价值,“这种公开要约,不能有太多条件,有太多条件就等于是没用的。”
   力拓在向其股东的解释信中亦强调,有条件收购要约仅仅是宣布在一定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提出收购要约的意图,而非一项正式的收购要约,股东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收购并未就此结束,“必和必拓接下来就是做反垄断审查的工作。但收购能不能做成,还要取决于中铝公司采取什么作法。”
   2月2日,肖亚庆即从伦敦飞赴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有关各方进行沟通。2月 5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肖亚庆表示,中铝公司和美铝都无意提高在力拓的持股比例,中铝也无意寻求力拓的董事席位,中铝的定位是“战略财务投资者”。肖亚庆还表示,已经主动向澳大利亚监管当局提交关于入股力拓的材料。
   不过,业内人士则分析认为,中铝公司入股后有三种可能目的:一是意在阻止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二是在未来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后处置资产时参与瓜分;三是完全控制力拓。不论中铝公司目的为何,获得力拓9%股份只是第一步。
   一家投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不论最终中铝公司会走到哪一步,此次入股力拓最大意义在于,获得了在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案中的发言机会;不论哪方都不可以忽略中铝公司的声音,并且为中铝公司赢得了未来多种选择的可能。而必和必拓欲取得收购力拓成功,也必须满足中铝公司一定条件。此前,必和必拓一直将中国作为一位大客户对待,此后则必须将中铝公司作为力拓股东对待。
   在悉尼的媒体见面会上,席间有人问肖亚庆,为何选在临近2月6日这一期限入股力拓。对此,肖亚庆戏称,“如果不这样,我就不能安稳过年了。”
其他文献
以陶瓷,酚醛层压板,环氧玻璃钢,聚氯醚塑料,石墨等作为聚氯乙烯合成工序的泡沫脱酸塔塔盘的选用材质,利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比较,筛选,石墨塔盘使用寿命长,满足工艺性好,综合价值最优。
简要介绍了佳灵高压变频器的特点和冶炼风机的特性及高压变频器在铁合金高炉风机上的应用。
这本书讲了两个主要观点。第一,资本主义有四种形式:企业家型、大企业型、国家导向型和寡头型;第二,“好的”资本主义是企业家型和大企业型的某种混合。作者所说的“资本主义”,并非意识形态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而是泛指以私人产权为体制基础的市场经济。而作者所谓“好的”“坏的”,也仅仅是其学术观点的一种通俗表述,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与“坏”。用我们更熟悉的语言来说,作者的核心观点其实是,最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增
益气活血祛痰化湿与冠心病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266012)李正之关键词冠心病,益气,活血,祛痰,化湿法我院子红参芦头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人参芦头及其复方
在TMS320DM643平台上实现H.264基档次编码器的移植与优化显得格外实用和必要。基于对DSP平台的结构特性和H.264的计算复杂度分析,主要从核心算法、数据传输和存储器/Cache使
《行政诉讼法》出台20年,“民告官”在实践中依然面临巨大窘境    《财经》记者 叶逗逗    没想到打个行政官司这么难。”68岁的湖南老人洪仲德对《财经》记者说。    因村里的煤矿被县政府炸毁,洪仲德作为村民代表之一,于2008年11月将湖南邵阳市邵东县政府告上法院。但至今,接了诉讼材料的法院既不受理此案,也不驳回起诉。法官只是用“民不与官斗,穷不与富斗”的“道理”,来劝说洪仲德放弃诉讼。  
通过大功率调频广播、调频同步广播两种覆盖方式的比较,证明了调频同步广播的技术优越性,同时介绍了调频同步广播的技术标准、系统组成及实施要点。
“往年‘各打五十大板’的协调是没有意义的。”说起每年一度的煤电价格谈判矛盾,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如是评论说。
旨在遏制“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刑”的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于2009年6月1日在全国扩大试点规模。
2005年8月3日(北京时间8月4日凌晨),毛里塔尼亚前国家安全局长瓦勒发动政变,取代当时已执政21年的塔亚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