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车,从小伙伴到女朋友
张京坤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随驻军的父母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因为同龄的孩子不多,身边也几乎没有什么玩伴。“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比较忙,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与自行车玩就成为了我打发时间的方式”。张京坤说,小时候自行车就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一辆自行车就能让他自娱自乐的玩儿上一天。后来上小学,由于家距离学校比较远,父母就买了一辆二手的山地车让他上学,他如获至宝,也由此正式拉开了他与自行车的故事。
“偶然的一次,我在路上看到有很多骑车的人把车把抬起来用车后轮走,非常惊讶,才知道原来自行车可以这么骑,感觉非常的帅。”张京坤当时就想要拜师学几招,但是由于年龄小,大家都不愿意搭理他。他就自己摸索,跟在别人的后面一边看一边模仿动作,回家自己一遍遍的重复练习。尽管没有专业的指导,但由于自己的喜爱和天赋,他很快就把这些动作掌握的非常熟练。
2005年,上初中的张京坤拥有了第一辆攀爬自行车,也开始正式学习自行车攀爬技术。因为需要在各种石头和崎岖的地形上进行练习,身上当然也少不了伤疤。“一个动作的不到位,很容易就把腿磕破。有一次车子的链条断了,车轮碰到台子一下就滑了下去,脸着地,把牙齿摔断了。”张京坤说,过去的10年里,因为骑车而受的伤不下20处,右腿上全是练车时留下的伤疤,大大小小缝了近200多针,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热情。
张京坤觉得自行车更像是他的女朋友,“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每一辆自行车悉心的擦拭一遍,因为它无时无刻不陪伴在身边,和我一起去不同的环境中训练,这种感情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予的。”张京坤说这些年以来,他看见身边无数人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项目,只有自己坚持下来了。
在张京坤看来,从小与自行车结缘并选择这项运动,也算是选择了一种踏实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富有激情的生活态度,“因为每一个动作都非常难,很容易失败,所以更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思考;很多崎岖的道路非常具有挑战性,让我更想去征服它。”张京坤说,攀爬自行车改变了他的性格,让他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
国内成功挑战天梯的第一人
张京坤练车时,刹车声音不时传来,这是攀爬自行车里最基本也是比较难的一项技术,叫做定车。需要让自行车原地保持不动,靠自己的身体来保持平衡,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很多的技巧。攀爬自行车要求车手在平衡、力量控制与运用、身体协调等方面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张京坤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进行训练,海滩、台阶,这些看上去不适合骑车的地方都是他训练的场所,“我每周都会有两三天到海边,一些难走的巨大石块和礁石,都是我练习骑车跳跃最完美的障碍物。”山间小路上,也常见张京坤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
大学期间,张京坤是学校里的名人。他的宿舍在六楼,每次都是骑着车一层层逐个台阶的跳下来,同学们都说他才是真正的不走寻常路。
张京坤的父母,一直觉得他的痴迷是“不务正业”,不太支持。他们认为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好好去当老师才是最正确的职业选择。“父母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经常受伤很心疼,一方面也觉得自行车会影响我学习,但我确实非常喜欢。”张京坤表示,会用比赛成绩去说服和打动他们。
2009年张京坤参加了全国攀爬自行车锦标赛。第一次正式参赛,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封闭,于是他开始与外界接触,与圈内高手交流经验。短短的两年,他迅速超越了其他选手,一跃成为圈内数一数二的人物。2012年,他参加了上海国际极限运动大师赛并获得了亚军,随后又打破了中国攀爬自行车侧跳高度的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在今年的天梯速降赛中,张京坤又仅用时20分钟,零失误成功登顶张家界天门山的999级台阶,成为了国内成功挑战天梯的第一人。
张京坤还参加过不少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从山东电视台《快乐向前冲》连续三周的周冠军,到和“大衣哥”同为《我是大明星》的十强,再到参加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和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的录制,他的每一次表演都让观众屏住呼吸捏一把汗、最终又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和喝彩。
大学毕业后,张京坤以攀爬自行车为正式职业。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张京坤介绍说,在他所拥有的数十辆自行车中,价格最贵的近10万元,耗材也比较贵,一些零部件每隔两三个月就需要更换,同时再加上一些运动相机等外围设备,一身的行头加起来价值不菲。
张京坤表示,目前的收入除了参加比赛的奖金和娱乐活动的出场费之外,主要来自于品牌赞助商的支持,“由于极限运动比较小众,所以能得到赞助的人还是很少”,说到这里,张京坤流露出一丝得意。作为红牛目前在国内唯一赞助的攀爬自行车运动选手以及国外某户外品牌的代言人,张京坤每年的收入有几十万元。今年的全国自行车挑战赛,更是直接以他的名字来冠名,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他在圈内的水平和地位,也让他的父母逐渐接受和认可这份职业。
小众极限运动的职业化瓶颈
“我2014年去韩国参加比赛,发现那里不仅有年轻人,甚至有50多岁的人还在练习攀爬自行车,30到40岁的人更是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经济基础也相对较好,所以地区性活动比较多,气氛非常的棒,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张京坤觉得,目前国内对攀爬自行车这一运动的认识远远不够,很多人对自行车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国内的爱好者越来越年轻化,但家长对这项运动却不了解,不愿意让孩子参与。运动风险评估过高、技术对身体的高要求也让爱好者信心不足,玩着玩着就渐渐退出了这个圈子。
“国内商家提供的机会也不多,普通车友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各地也有不错的攀爬自行车组织,组织一些活动做着一些努力,但缺乏全国性和持续性。”张京坤坦言,极限运动本身非常小众化,赞助商不赚钱,举办方也没有动力。整个行业不温不火,为此他在2013年组建了自己的“车巢”车队,希望借助自己的宣传和影响力,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和了解这项运动。
跑酷、徒手攀岩、滑板,极限轮滑、极限越野以及速降等极限运动都面临类似的处境。据相关媒体报道,滑板在引进中国的30年来,一直都是在复制国外的游戏规则和竞赛模式,直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中国自己的原创职业赛事。在传统体育发展良好的状况下,攀爬自行车等等极限运动的整体普及推广与职业化道路仍然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张京坤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随驻军的父母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因为同龄的孩子不多,身边也几乎没有什么玩伴。“小时候因为父母都比较忙,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与自行车玩就成为了我打发时间的方式”。张京坤说,小时候自行车就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一辆自行车就能让他自娱自乐的玩儿上一天。后来上小学,由于家距离学校比较远,父母就买了一辆二手的山地车让他上学,他如获至宝,也由此正式拉开了他与自行车的故事。
“偶然的一次,我在路上看到有很多骑车的人把车把抬起来用车后轮走,非常惊讶,才知道原来自行车可以这么骑,感觉非常的帅。”张京坤当时就想要拜师学几招,但是由于年龄小,大家都不愿意搭理他。他就自己摸索,跟在别人的后面一边看一边模仿动作,回家自己一遍遍的重复练习。尽管没有专业的指导,但由于自己的喜爱和天赋,他很快就把这些动作掌握的非常熟练。
2005年,上初中的张京坤拥有了第一辆攀爬自行车,也开始正式学习自行车攀爬技术。因为需要在各种石头和崎岖的地形上进行练习,身上当然也少不了伤疤。“一个动作的不到位,很容易就把腿磕破。有一次车子的链条断了,车轮碰到台子一下就滑了下去,脸着地,把牙齿摔断了。”张京坤说,过去的10年里,因为骑车而受的伤不下20处,右腿上全是练车时留下的伤疤,大大小小缝了近200多针,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热情。
张京坤觉得自行车更像是他的女朋友,“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每一辆自行车悉心的擦拭一遍,因为它无时无刻不陪伴在身边,和我一起去不同的环境中训练,这种感情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给予的。”张京坤说这些年以来,他看见身边无数人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项目,只有自己坚持下来了。
在张京坤看来,从小与自行车结缘并选择这项运动,也算是选择了一种踏实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富有激情的生活态度,“因为每一个动作都非常难,很容易失败,所以更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思考;很多崎岖的道路非常具有挑战性,让我更想去征服它。”张京坤说,攀爬自行车改变了他的性格,让他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
国内成功挑战天梯的第一人
张京坤练车时,刹车声音不时传来,这是攀爬自行车里最基本也是比较难的一项技术,叫做定车。需要让自行车原地保持不动,靠自己的身体来保持平衡,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很多的技巧。攀爬自行车要求车手在平衡、力量控制与运用、身体协调等方面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张京坤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进行训练,海滩、台阶,这些看上去不适合骑车的地方都是他训练的场所,“我每周都会有两三天到海边,一些难走的巨大石块和礁石,都是我练习骑车跳跃最完美的障碍物。”山间小路上,也常见张京坤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
大学期间,张京坤是学校里的名人。他的宿舍在六楼,每次都是骑着车一层层逐个台阶的跳下来,同学们都说他才是真正的不走寻常路。
张京坤的父母,一直觉得他的痴迷是“不务正业”,不太支持。他们认为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好好去当老师才是最正确的职业选择。“父母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经常受伤很心疼,一方面也觉得自行车会影响我学习,但我确实非常喜欢。”张京坤表示,会用比赛成绩去说服和打动他们。
2009年张京坤参加了全国攀爬自行车锦标赛。第一次正式参赛,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封闭,于是他开始与外界接触,与圈内高手交流经验。短短的两年,他迅速超越了其他选手,一跃成为圈内数一数二的人物。2012年,他参加了上海国际极限运动大师赛并获得了亚军,随后又打破了中国攀爬自行车侧跳高度的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在今年的天梯速降赛中,张京坤又仅用时20分钟,零失误成功登顶张家界天门山的999级台阶,成为了国内成功挑战天梯的第一人。
张京坤还参加过不少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从山东电视台《快乐向前冲》连续三周的周冠军,到和“大衣哥”同为《我是大明星》的十强,再到参加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和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的录制,他的每一次表演都让观众屏住呼吸捏一把汗、最终又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和喝彩。
大学毕业后,张京坤以攀爬自行车为正式职业。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张京坤介绍说,在他所拥有的数十辆自行车中,价格最贵的近10万元,耗材也比较贵,一些零部件每隔两三个月就需要更换,同时再加上一些运动相机等外围设备,一身的行头加起来价值不菲。
张京坤表示,目前的收入除了参加比赛的奖金和娱乐活动的出场费之外,主要来自于品牌赞助商的支持,“由于极限运动比较小众,所以能得到赞助的人还是很少”,说到这里,张京坤流露出一丝得意。作为红牛目前在国内唯一赞助的攀爬自行车运动选手以及国外某户外品牌的代言人,张京坤每年的收入有几十万元。今年的全国自行车挑战赛,更是直接以他的名字来冠名,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他在圈内的水平和地位,也让他的父母逐渐接受和认可这份职业。
小众极限运动的职业化瓶颈
“我2014年去韩国参加比赛,发现那里不仅有年轻人,甚至有50多岁的人还在练习攀爬自行车,30到40岁的人更是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经济基础也相对较好,所以地区性活动比较多,气氛非常的棒,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张京坤觉得,目前国内对攀爬自行车这一运动的认识远远不够,很多人对自行车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国内的爱好者越来越年轻化,但家长对这项运动却不了解,不愿意让孩子参与。运动风险评估过高、技术对身体的高要求也让爱好者信心不足,玩着玩着就渐渐退出了这个圈子。
“国内商家提供的机会也不多,普通车友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各地也有不错的攀爬自行车组织,组织一些活动做着一些努力,但缺乏全国性和持续性。”张京坤坦言,极限运动本身非常小众化,赞助商不赚钱,举办方也没有动力。整个行业不温不火,为此他在2013年组建了自己的“车巢”车队,希望借助自己的宣传和影响力,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和了解这项运动。
跑酷、徒手攀岩、滑板,极限轮滑、极限越野以及速降等极限运动都面临类似的处境。据相关媒体报道,滑板在引进中国的30年来,一直都是在复制国外的游戏规则和竞赛模式,直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中国自己的原创职业赛事。在传统体育发展良好的状况下,攀爬自行车等等极限运动的整体普及推广与职业化道路仍然还需要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