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成与实践求索: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教育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教育研究质量,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研究话语体系,需要理论创新,需要对教育研究进行元反思.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哲学解释学指引,历史上解释学与教育研究具有精神契合性,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具有人文教化和实践求索意义.走向科学的教育研究容易忽略历史意识,割裂教育研究主客体关系,忽视哲学反思,掉进科学主义方法陷阱并因提倡工具理性而影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哲学解释学可以通过恢复前见概念,理解教育研究的经验传统;突出理解表达,体现教育研究的创造精神;回归教化精神,追寻教育研究的实践智慧,进而打开教育研究的理解视域.
其他文献
农业供给侧存在的结构问题仅仅从结果出发无解,依靠单因素"下药"事实上导致更大的扭曲,必须进入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动态中,从农业要素组合及其变化中寻找实际存在的结构性难题,并通过有效的制度、组织与技术变革来解决问题.文章剖析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提炼可能借鉴的国际经验,分析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突出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双循环”战略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口转变”下的增长逻辑诠释“双循环”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论逻辑和现实挑战,旨在分析中国如何打破对国际大循环的路径依赖,向“双循环”战略转变.中国必须通过国内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份额,促进消费;通过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的同步提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体系;对外要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双循环”战略.
财政窠名是南宋实行财权分配的基本要素.南宋财政窠名有赋税窠名、种类窠名和机构窠名三层含义,其中赋税窠名是最基本的概念,所有赋税窠名都划归相应的种类窠名和机构窠名.窠名分隶体现了南宋财权分配的制度逻辑,使南宋的财政体制表现出新的特点.南宋财权分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和强化财政中央集权,同时加重了地方财政困窘,成为南宋财政制度弊坏的根源.
当前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家理论和局部知识理论,分析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农村的覆盖和发展方面严重不足,大量农村产权尚未权证化.现有平台中交易热度者较少,线上交易热度者则更少.多数平台的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所接受的可交易农村资产种类少且收费受限,创新与发展的正向激励不足.文章提出:推动农村产权的确权量化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促进农村产
闻一多是"富有发明力的天才"学者,《神话与诗》是代表当时传统诗歌研究水平的经典著作.著作以诗为核心,深入发掘诗中蕴含的神话元素及其深层文化意韵,揭示诗本义与神话故事生成的内在关联,实质乃是"人的神化";以诗歌作品与作家为根基,从人类发展史视野考察中国诗歌发展与民族特色,从中华文化高度探寻诗歌创作艺术规律,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深刻理念与浓郁的家国情怀.《神话与诗》充分体现着中华文化"以人为本"价值观、"天人合一"宇宙观、"尊道贵德"发展观的三大理念,为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帝国史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出现于19世纪末的英国.20世纪上半叶,以《剑桥英帝国史》为代表,确立起一种关于英帝国史的宏大叙事,以宗主国为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扩张来解释帝国史.这种叙事在20世纪末的《牛津英帝国史》中仍然有所体现.帝国史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去殖民化浪潮中一度衰落,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出现了复兴和发展,并在后殖民理论、新社会史、妇女和性别史、新文化史、全球史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新帝国史”.在这种“新帝国史”中,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认同、互动网络
当提高民生水平成为政府的政策目标时,认识民生改善的逻辑就很重要.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民生水平的重要指数,但应用这些指数应十分慎重.居住形态与劳动参与率也是反映民生水平的指数,但过去理论界对此未予以重视.个人生存空间的扩展、社会关系的改善以及个人自由选择机会的增加是民生改善的本质性过程,社会分工深化是决定此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生水平极大提高,通过深化改革还可以释放中国民生水平继续提高的潜力.
日本学者铃木茂嗣在对贝林的构成要件论批判的基础之上,提出二元的犯罪论,既实现刑法学上构成要件向犯罪类型的话语转换,又强调构成要件的概念复归刑事诉讼法范畴.铃木茂嗣将犯罪的评价要件事实与认定要件事实加以区分,立足于实体与程序,即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二元维度建构犯罪论体系,给人以深刻启示.
明洪武朝确立的开中法,用政府控制的食盐交换商人手中的粮食诸物资,以供军饷等支出,因盐引这一延时支付工具的使用,从而不自觉地运用赤字财政、发展国债及国债市场.按洪武盐法,此国债市场仅有一级市场.永乐以后,因势要中盐禁例的突破,预颁勘合和代支流行,盐引交易的国债二级市场发展起来.此种发展的主动力,表面呈现为政府的屡屡兑付爽约,但实际上来自并受制于国家与商人间盐业利益分配的极限博弈.在此过程中,明朝政府曾以存积、常股的盐课(盐引)分类形式自我约束以保障信用,然因缺乏刚性制度约束,同时也因缘于元明转折所带来的社会
中日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法动向的共同特点是刑罚积极主义倾向,亦即"积极刑法立法观"的确立,其中"法益保护的早期化"与"保护法益的抽象化"特点尤为突出.在日本,此种关于刑法立法动向上的理论总结大体是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自由主义法益观,以法益概念的具体化、明确化以及"法益侵害原理"的贯彻所得之结论,而且,对此种立法动向大多持批判态度.借此,日本理论界甚至针对作为实质违法论之核心的法益概念是否具有立法批判功能产生质疑.反观中国法学界,持结果无价值论的学者对积极刑法立法观则持支持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理论在法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