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学习考察团关于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对外交流合作,学习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先进经验,研究探索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途径。最近省政府组成了以隋忠诚副省长为团长,省农委李国强主任和省畜牧业局贾涛局长为副团长,部分市、县政府和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产品加工业学习考察团,在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同时,于9月5日~10日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经验
  河南省处于中原腹地,土地面积广阔,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农产品加工业以建设原料基地、农产品流通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627家,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86%,利润总额128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14%,税金总额63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24%。全省粮食和肉类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50万吨、638万吨,均居全国第1位;奶制品加工能力达到307.9万吨,居全国第7位;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销售的产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农产品综合加工水平居全国第三位。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验是:
  (一)培育龙头企业。河南省内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省级63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972家,超10亿元的173家,超50亿元的15家,超100亿元的5家。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能力达到1500万头,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华英集团年加工肉鸭能力达到8000万只,居世界第1位。全省有15家涉农企业在境内外上市,59家涉农企业被列入上市后备企业。
  (二)建设原料基地。河南省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自给的问题,以各种形式建设了一大批原料生产基地,其中,种植基地面积达5千多万亩,养殖基地畜牧类存栏数6千多万头、禽类存栏7亿多只,初步建成了以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基地;以黄河滩区奶牛、豫南肉牛、豫西南豫东肉羊、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以及豫北肉鸡、豫南水禽等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豫东南、豫西、豫北的花生、芝麻基地,沿淮双低油菜基地,豫西及沿黄故道苹果基地,信阳、南阳桐柏茶叶基地,焦作、南阳中药材基地。
  (三)培育知名品牌。河南省有21个农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中国名牌”,3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2/3。双汇火腿肠、永达鸡肉、华英鸭、好想你枣品、莲花味精、十三香调味品、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一批品牌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思念”速冻食品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有价值品牌”,大用集团生产的鱼香肉丝、黑椒牛柳等26种调理制品成为航天员的太空食品,“白象精炖大骨面”2012年8月荣获第十六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全球食品工业奖”,成为世界方便面行业唯一摘取该奖项的企业。
  (四)对外交流合作。河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进了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进入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行列。美国高盛、杜邦、日本丸红、韩国乐天等一批世界著名企业和华龙、蒙牛、雨润、汇源、康师傅等一大批省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来豫投资,落户河南,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战略重组和产业升级。河南省内的龙头企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占市场、创业绩的战略,不但在其他省份建立了生产基地,还走出国门开拓新市场。目前,“思念”速冻食品进入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大用、永达集团生产的鸡肉已成为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五)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12年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5.3亿美元,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口总量居中部6省前列。建成农产品出口示范区57个,总量居全国第2位。逐渐形成了干鲜蔬菜、活猪及鲜冻猪肉、果汁、调味品、食用菌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品牌。全省出口农产品由原材料、半成品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全省已形成了三门峡苹果、南阳香菇、许昌蔬菜、驻马店周口调味品、鹤壁信阳禽肉、漯河猪肉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出口产品基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精深加工出口农产品已占年出口总额的50%以上。
  (六)加强科技研发。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认定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5个,省级研发机构70个,省级以上检测机构15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13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基地和项目实验室18个,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科研机构、检验检测中心的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七)调整产业结构。河南省政府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随着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建成,开始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实力和加工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产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八)加大财政扶持。河南省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2年增加到5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生产线、新(扩)建畜禽养殖基地和原料种植基地、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给予贴息和补助。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培育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给予奖励;对获得各种展会金奖或优质产品奖的企业予以表彰。   二、我们的主要收获和启示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领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张、集群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
  截止到2012年底,吉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602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7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为3545亿元,连续五年年均增幅在15%以上。农产品综合加工水平由全国第十二位越升到第八位。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但是我们在学习考察中感到,作为我省实现现代农业主要方式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河南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发展中的有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我们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式方法应逐步转变。
  (一)注重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优势特色农业资源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大主导产业:一是粮食加工业。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精深加工,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东福米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加工带动粮食生产,以生产促加工。2012年底,粮食加工量达1560万吨,占粮食产量的46.7%,实现销售收入137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8.6%。而河南省粮食加工量为3550万吨,占粮食产量的59%,实现销售收入84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60%。我省应争取国家放开对农产品(粮食)加工量的限制,减少库存压力,提高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量。二是畜产品加工业。围绕生猪、肉牛、禽类屠宰加工,以皓月、雨润、华正等企业为龙头,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储运销售衔接日益紧密,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目前畜禽加工量达23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1亿元,而河南省畜禽加工量达638万吨,我省只是河南省畜禽加工量的37%。我们应认真研究畜禽精深加工政策,做大做强畜禽加工企业。三是特产品加工业。围绕中药材、参茸、林蛙、食用菌、山野菜等特产品精深加工,以敖东药业、修正药业、康美新开河等企业为龙头,已成为拉动东部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到我省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有些是地理标识产品,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广阔,我们应加强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实力。
  (二)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我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已结成互为依存、互为补充的利益共同体,极大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据统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26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63.1%,户均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达到1850元;同时,拉动了农村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和谐繁荣。但与河南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们的基地建设投入大,标准高,每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均有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既保证了加工原料供给,又保证了加工质量。原料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没有优质绿色的原料基地,就没有优质的农产品加工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我省在加快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品牌体系建设中,应注重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地理标识产品品牌的开发建设和保护,培育发展一大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品牌。据统计,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仅是河南省的1/3,“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达854个。吉林黄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大成、皓月、华正、敖东、修正和天景等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但是,我们在品牌整合培育上还有一定差距,品牌较多,知名的较少。河南省现有21个农产品品牌被命名为“中国名牌”,有3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们应加快品牌整合培育力度,全力提高我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增强发展动力,积蓄发展后劲。2012年全省各级龙头企业科研经费投入达9.01亿元,183家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研发机构,研发和技术人员7300余人,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成集团利用发酵技术生产蛋氨酸、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植物化工醇等创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技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力支撑。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省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只有7.3%,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
  (五)财政支持力度有待提高。河南省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对于拉动社会投资,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就业增收问题十分有利。因此,我省应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主要是因为:我省设立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主要扶持国家和省级494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目前急需扶持的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企业4602户得不到扶持,这些企业一旦得到扶持即可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将成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产业支撑。从先进省(市、区)发展情况看(辽宁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30亿元、山东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10亿多元、河南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达5亿多元等),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高效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几年一些省(市、区)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省(辽宁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2.8倍,山东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3.2倍,河南的发展速度是我省的2.6倍,而且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均在我省的2.5倍以上)。因此设立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对于转变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几点建议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虽然我省与河南省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很多优势,只要我们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尽快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原料基地、经济效益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于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切实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我们应借鉴河南等省(市)发展经验,省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个含金量高的、力度大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加快推进品牌整合力度。学习借鉴河南的发展经验,我省应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建设。一是培育和创造品牌。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充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加大品牌创新投入,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名牌产品。二是巩固和整合品牌。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整合,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旗帜性品牌。省政府应加快推进大米品牌整合,启动实施吉林绿色、有机优质大米品牌整合战略,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长白山人参、通化葡萄酒、长白山林蛙油等品牌的整合工作,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全国性和世界性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三是发展和提升品牌效应。通过品牌建设,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知名企业、品牌产品走出省门、国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对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省政府应给予重奖。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先进省(市、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支持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组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机构,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形成技术研发、储备、转化梯次发展格局。培植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管理先进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
  (省农委乡企局 供稿〕
其他文献
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5%的颅脑外伤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后综合征。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后综合征可呈慢性、持续性,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颅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进
8月1日~9日,中美大学生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社团TECC(Technology & Education: Connecting Cultures)组织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10名大学生,来到位于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的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学,开展暑期支教项目,为来自德惠市各乡(镇)共八批240名初中及小学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和英语基础知识培训。
结合福建省农业基本概况,分析了现代化农庄经济的特征和作用,以及福建省发展农庄经济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化农庄经济可有效促进福建省农业多元化发展的观点,并建议
结合“七五”攻关项目,我们开展了对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数值模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东海油气资源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E-CAPRES)。对油气生成状况判别指标R<sub>0</sub>
血压晨峰程度加剧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其作用独立于24h平均血压水平。所以,控制血压变异和减低晨峰(MBPS)程度合理地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本研究对有晨峰现象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分析1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预后情况。结果该例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
和龙市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已有8个年头了,其中农机驾驶专业一直是和龙市农民广泛需求的一门实用技术。近两年,随着专业农场逐步走上规模化,土地流传面积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已成为现今农民迫切的需求。为了落实好省阳光办下发的《关于开展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与申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把握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了解程度,合理制定下一步培训计划,和龙市农业局通过“12316”新农村热线
东辽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中心在农民科技教育中的“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作用,针对前期深入基层座谈走访中农
该品种为花叶型,叶丛半直立,叶色深绿,叶脉、叶柄及柄基部均鲜红色,最大叶长45cm,肉质根圆形须根少顶部小,表皮光洁,红色,肉白色,单根重1.5kg,生育期80—85d,高抗病毒病、霜毒病,耐贮运,肉
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结构复杂、吊装困难、技术要求高,是受热面中重量最重、焊口最多、安装周期最长的设备。文章分三个阶段,简要阐述垂直管屏和螺旋管圈这两种形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