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服务的十年蝉变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志愿者元年


  2008年,中国发生了和志愿者相关的两件大事。一是很早就开始酝酿的奥运志愿者的集结;二是突如其来的汶川抗震志愿者的集结。这两者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都不相同,但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建设却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奥运志愿者的集结,基本上是一个中心化的、具有很强政府色彩的事件。国人了解关于志愿者的知识和管理都是从奥运志愿者开始的。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其一,志愿者是个光荣的称号;其二,奥运会是个难得的机会。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都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根基,也具有非常明显的西方色彩。可以说,奥运志愿者集结是中国政府为满足奥运会的需要而推行的自上而下的一个项目。
  但5·12之后的救灾志愿者集结则不同,如火山爆发一样从中国的民间社会和市场组织中脱颖而出。这些志愿者在灾区成了和军人一样最可爱的人,政府也突然发现志愿者服务和社会组织的巨大能量和潜力。
  2008年之所以被称作元年,有以下三个标志性的特点:
  第一,汶川地震唤醒了中国人内心中沉睡已久的公民意识,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通过自己去灾区或者身边的人去灾区,每个人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一点努力也会为这个社会带来贡献。很多人第一次感觉到,不需要政府的指定和派遣,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社会的建设者。主人翁的精神正是志愿精神的核心。
  第二,志愿服务从一种荣耀到一种责任。如果说奥运志愿者更多地体现了参与者的荣誉感,那么救灾志愿者则完全出自于责任感,如果说前者是对参与全人类一种和平庆典的愉悦,后者则是对人世间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体现了非我不可的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行动。
  第三,政府和社会的共识。在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自下而上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规模和强度,完全超出了政府的想象和预期。政府因势利导,帮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更好地参与到救灾的过程当中。政府这一理念的树立为后十年中国志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年发展顺势而为


  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社会组织以及实践,也成为十年间成长的基础。
  第一,组织化。经过10年的发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从40余万家增加到80余万家。据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6月,志愿服务团体数量增长到342065个。比数量增加更让人深受鼓舞的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质量也大幅度提升,无论是提供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无论是组织管理的效率和一致性,都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13年成立的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是组织化建设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
  第二,制度化。201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16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17年,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的诚信建设中去,同年,国务院颁发了《志愿服务条例》,更是以法律的方式对志愿服务做了规定,为志愿服务的有序发展以立法的方式做了确定。
  第三,专业化。专业志愿者的出现和成长,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专业志愿者在总体志愿服务中所占的比例,反应了一个国家志愿服务的水平。作为具有专业能力的志愿者,在提供专业志愿服务时,时序性更久、稳定性更高、粘结性也更强,而在特殊时期,其服務效率也更高。在《志愿服务条例》中,专业志愿服务作为一个专门条款,足以说明立法机关认识到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第四,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组织也尝试用技术的手段推动志愿服务,例如针对志愿服务领域的互联网产品开始出现,包括IMIN、亿人帮、志多星、3小时等。此外,互联网也为志愿者社群的形成提供了天然的载体。
  第五,从责任意识到权利意识。把志愿服务从最初朴素的情感上升为责任意识,再从责任意识上升为一种权利意识,是真正的公民意识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宣传都表达了应该将参加志愿活动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表明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将志愿活动看作一种责任,而是视为一种权利。这是一种更重要的进步。

未来求索与思考


  但与全球相比,中国的社会力量发育还相当薄弱,还处于落后的地位。目前,我们国家的志愿服务参与率仅有5%,在全球排名倒数第六。政府在志愿服务投入水平上也低于全球一般水平。
  但对中国志愿服务威胁更大的,还是人们关于志愿精神和志愿传统的理念认知。志愿者精神的实质是服务社会、无偿奉献的理想主义,在古代,表现为一种急公好义的侠客精神;在现代,则和维基精神及开源精神完全一致。
  从目前来看,至少以下方面需要更多思考:
  第一,制度化但不要行政化。说到底,志愿服务是一种公民自发的行为,是一个良善社会公民的自组织、自驱动的行动。制度的规制、鼓励必不可少,但要避免志愿服务的行政化。行政化必然导致公民参与意愿的不足,影响志愿者组织的发育和成长。行政化的另一个弊端是,志愿者服务经常是作为一种运动而不是一种常态。
  第二,专业化但不要工具化。康德说,我们不能只以人为工具而不以人为目的。志愿服务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行动,倘若影响到了这个本质,就一定会严重影响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精神在社会大众心里的认知和认同,一种令人担心的现象是,政府为了某些临时的需要,大量以志愿者的名义,实现一时之需。我们应该牢记,发展志愿服务和提倡志愿精神本身就是目的。
  第三,要有激励机制但不要外部化。外部化是一种异化,意味着行为者已经忘记志愿服务的精神,而去追求外在的利益。在新时代,要很好地借鉴和学习互联网,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模式,在确保志愿精神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实践中来。
  【责编/吴秋红】
其他文献
温馨的绿色在浸染,又一个春天来到。陕西省慈善协会的会长们带人兵分多路,清洁城市捡垃圾,登门入户帮弱势群体,扛着农具绿植山野……他们是慈善人,也是公益志愿者,更是雷锋的追随者。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官方设立的学雷锋纪念日和中国志愿者日。这闪亮的日子,也写满了志愿者身体力行的生动故事。曾经青春飞扬、微笑助人的雷锋战士,是几代国人的精神标杆,引领了社会新风尚。他以真心之情、朴素之行,抒写了中国典型的
期刊
2013年12月,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2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4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
期刊
修订后的《专利代理条例》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取消了两项行政审批,优化了两项行政审批,同时还放宽了专利代理师、代理机构的准入条件。  3月1日起,首批21個罕见病药品减按3%征增值税,为2000万患者减负。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期刊
阳春三月,志愿花开。  在车站、街头、社区、公园,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共倡文明新风;在脱贫攻坚的乡村、偏远地区的学校、高原之上的福利机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用爱心坚守,为困难人群送去温暖和服务。  根植于“乐善好施、慈善互助、友善服务”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中国志愿服务经历了“民间探索、团青推动、多元发展、党政统筹、社会协同”的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
期刊
1.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2.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3.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4.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5.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  6.持续开展
期刊
叶沙,一个手捧太阳的男孩儿,  光明與你告别时,  你把太阳给了大地。  白色的彼岸花在天堂等着你,  你要去追赶美丽的事物,  你把星星般的眼眸赠给了我,  让我去赶夸父,  追那九个太阳。  血色的彼岸花在地心等着你,  你要化作大地肌肤的一部分,  滋养每一粒生命,  你把心脏给了我,  让我茁壮生长,  蓬勃成一片向阳的葵花。  苍穹浩瀚的星海等着你,  你要去银河邀游,  你把脾肺给了我
期刊
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也是扶贫的重要方面。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加快发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提高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全国政委员陈百灵:我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社区
期刊
3月1日,陕西省慈善协会在西安召开全省慈善志愿服务总结表彰暨“3·5”志愿服务活动周部署大会,2018年度882名星级慈善志愿者受到表彰。金星慈善志愿者(2名)  张红奇 邓昭霞  银星慈善志愿者(7名)  孙亚军 钱璐 王新乐 吕怡佳  臧燕 刘淑芹 李晓宏五星慈善志愿者(60名)  李丹 罗红军 刘燕 马沈苗  温西顺 徐玉华 张广胜 李绥燕  江韩 许凤杰 江洁 万志淑  田子玉 田自堂 赵
期刊
今年1月27日,WCBA(中国女篮)全明星赛场,一支以叶沙命名的特殊篮球队与全明星数位女篮队员,进行了两分钟的比赛。让为拯救七个生命的16岁少年——叶沙圆了篮球梦。  原来,2017年4月27日,16岁男孩叶沙因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父母将叶沙的心脏、肝脏、肺脏、左右肾脏、左右眼角膜进行了器官捐献,救助了7个人。  2018年8月19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策划安排下,7个被捐赠者中的5人从
期刊
阳春三月,海棠怒放,宛若云霞。多年来,海棠学院以公益慈善活动塑造青年学子的完美人格,我从一个个志愿者朝气蓬勃的脸庞上,看到了海棠花般明丽的光艳,他们不正是可爱的“花中仙子”吗?从樊亚惠的故事说起  面前放着一本雯馨儿撰写的自传《抗病人生》,若非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本20余万字的作品,出自一位小脑萎缩的患者之手。  作者真名叫樊亚惠,今年43岁。她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幸福的婚姻和一个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