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

来源 :商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iuyu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和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影响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7-07
  作者简介:霍忻(1986-),男,河北秦皇岛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外商直接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引领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条的重要路径。我国积极顺应海外投资发展走势,在做好“引进来”工作的同时更注重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充分释放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反哺作用,并与国内自主研发创新行为合力推进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为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提供外部动力源。
  一、计量模型构建、数据筛选与处理
  (一)模型介绍及构建
  1.C-H模型。国际贸易是技术跨国转移的主要途径,Coe和Helpman在1995年提出了国际R&D溢出基本模型,认为开放经济体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国内R&D投入和进口贸易所产生的国际R&D溢出,其形式如公式(1)所示:
  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相类似,国外研发资本存量的推算继续使用前述的永续盘存法。鉴于数据可得性、国外科技研发集中状况和我国对外投资、外资以及进口贸易的主要方向,本文选取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和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11国家为研究样本,同时将各国研发资本存量按永续盘存法和基期研发资本存量计算公式,统一折算为以1985年为基期的实际研发资本存量数据,继而运用此数据和左侧推算公式对各国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进行求和可进一步估算经由对外直接投资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总额,外资与进口贸易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可类似推出,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础数据来自OECD数据库、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由于数据统计缺失,1985-2002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各年度批准的海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的存量数据代替。
  6.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国际上通常采用由Ginarte和Park(1997)提出的GP指数来测算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但该指标对于我国这种司法体系来讲还不足以充分反映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本文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GP指标体系且参照国内学者韩玉雄和李怀组(2005)的方法来进一步度量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该估算方法在修正GP指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强度和执法强度因素。立法强度指标体系从是否为国际条约成员、权利丧失保护、执法措施、保护期限和覆盖范围等五个方面构建,执法强度指标体系涵盖律师比例、立法时间、人均GDP和是否为WTO成员四个方面,据此获得1985-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数据,以上基础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法来具体验证变量的平稳性,显著性水平设定在5%,分析结果显示在表1中。从中能够看出模型变量原序列的ADF检验值均不同程度地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据此可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原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变量存在不平稳性。通过对一阶差分形式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差分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成为一阶单整序列,继而可以此为基础来考察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二) 协整检验
  ADF检验保证了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和同阶单整,为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在此引入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完成以上任务,检验结果由表2所示。如果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可以进而进行回归分析,考量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
  从检验结果来看,当r=1时,模型(4)-模型(7)的迹统计量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相应的伴随概率P值也小于0.05,由此可拒绝检验原假设,即认为变量间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式,同时继续对上述模型进行以r≤1为零假设的协整检验,依据结果可知模型(4)-模型(7)的临界值均大于对应的迹统计量,P值在0.06-0.2的区间浮动,均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接受检验原假设,即各模型方程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式。综合以上检验结果可推知各模型方程变量间有且仅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式,也即我国自主研发存量和经由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进口贸易途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均衡关系。此外,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水平也是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果和技术变动的重要因素。
  (三) 回归结果分析
  协整检验结果支持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观点,由此可以运用Eviews6.0软件并采取最小二乘法对模型方程组进行回归分析,探析变量间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回归结果显示在表3中。从表3中能够看出我国自主研发、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只是影响程度存在略微差异。具体地,国内研发支出每增加1%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0.0375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路径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也形成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根据模型(4)、(7)和(5)的回归结果,对外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分别引致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0.0163%、0.0176%和0.0227%。纵观上述四种技术提升途径,尤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果最弱,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可能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尚处在发展探索和转型阶段以及投资行业、地域结构有待完善和调整等。   此外,从吸收能力方面来看,模型(4)-模型(7)的回归结果分别显示了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技术差距和研发强度对逆向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表3中四个交互项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即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和研发强度与逆向溢出的国外研发资本的交互项每增加1%,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增长0.0382%、0.0153%和0.0266%,技术差异每缩小一个百分点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0.0075%。这说明以上四种吸收能力影响因子与国外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形成协同效应,并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的释放。因此,国内需在逐步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的同时,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储备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此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服务国内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
  三、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获得如下几点研究结论:首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技术获取动机,并且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地影响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影响程度不及国内自主研发、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尽管影响程度相对微小,逆向技术溢出所发挥的积极和显著作用是明显的。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差距以及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形成了对逆向技术溢出效果的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增进0.0382%;技术差距程度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呈正向变动趋势,即两国技术差距越大则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越明显,表现为技术差距每扩大1%将引致国内技术进步0.0075%。此外,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弱也会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每上升1%将抬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0.0153个百分点,有待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充分释放逆向技术溢出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着力推进“走出去”国家战略,积极培育并鼓励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链分工,抬高我国自主产品和品牌在国际生产链条中的位置,抢占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水平的发展营造优质的外部环境。其次,不断加强宏观政策扶持力度,在行政审批、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同时,国内相关部门要扎实做好企业海外投资配套服务工作,提供信贷、投资信息咨询、东道国投资风险测控等方面的保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链条的延续性,降低国内企业海外投融资风险,稳步提升投资效率和质量。第三,合理规划投资产业和区域布局,将投资重点集中于海外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先进技术研发集聚地,逐步创新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综合运用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和海外联合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嵌入前沿技术研发地带,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互动和信息共享,有效释放先进技术对我国海外企业的逆向溢出效果,为加快国内技术进步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加大国内自主研发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强度,积极推动国内各领域和主体的自主创新行为,密切跟踪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转变研发思维,创新研发思想,实现与高端技术的有效对接,提升国内自主创新的质效和水准。此外,还要稳步提高国内教育水平和质量,加强自主创新人才建设,积极做好研发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推进与海外科研机构人员的交流和往来,增强对海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夯实国内技术进步基础。
  参考文献:
  [1] Helpman, Co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 859-887.
  [2] 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 B, Lichtenberg F R.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 [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1(83):490-497.
  [3] Grossman G M, Helpman E.Trade,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1, 35(2):517-526.
  [4] Yamawaki H.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3(83):490-497.
  [5] Neven D, G Sioti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3(9):72-93.
  [6] Ramasamy B, Yeung M.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J].World Economy,2010(33):573-596.
  [7] Sivak R, Caplanova A, Hudson J.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and Infrastructure On Innovation[J].Post-Communist Economies,2011,23(2): 203-217.
  [8] 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5):70-77.   [9] 揭水晶,吉生保,温晓慧.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我国技术进步——研究动态及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61-169.
  [10]Athreye S, Kapur S.Introduc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and Indian Firms: Trends, Motivation and Strateg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9,13(2): 209-221.
  [11]Chang C, Chen S, Mcaleer M.Globalization and Knowledge Spillover: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Exports and Patents[R].KIER Working paper,2012.
  [12]沙文兵.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创新能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3): 69-74.
  [13]王恕立,向姣姣.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不同投资动机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9): 109-119.
  Abstract:OFDI is an effective path of a country to u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for realizing technology progress. By using L-P model for reference, selecting TFP as index of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ak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s a measure index of technology progress,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degree and factors of OFDI′s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on the base of OFDI data between 1985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OFDI can produc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significantly, namely the OFDI increase for each additional 1% will improve TFP by 0.063%,and the effect degree is less than domestic R&D,FDI and import; in addition,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is also affected by human capital level,R&D strength,technology gap 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degree etc.
  Key words:OFDI;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technology progress
  (责任编辑:关立新)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061-08  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0033)  摘要:基于我国41家银行2004-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在不同的阈值范围内都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监管假说”;本
期刊
摘要:针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变化和策略行为的产品定价问题,通过分析消费者和销售商的决策过程,分别得到了天天平价和动态定价策略下的最优定价和最大利润。当市场存在策略消费者且感知价值下降幅度较小时,采用动态定价策略的收益高于采用静态定价策略的收益;当市场全为非策略消费者,或当策略消费者感知价值下降幅度较大或者感知价值不变时,应采用静态定价策略;策略消费者占比的增加以及一定范围内感知价值下降幅度的增大,都会
期刊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08-0039-06  摘要: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了区域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东部省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地区间呈现出
期刊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082-09  摘要:基于贸易产品二元边际的分解和VAR模型的理论框架,本文对中国农产品1995-2014年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贸易额结构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增长变化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扩展边际,固定贸易成本对扩展边际有显著作用;印尼经济规模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方向不相同,而多变阻力对增加二元边际的作用较小。因此,为了
期刊
摘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产业部类,结合我国2004-2013年18个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两大产业部类的OFDI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实体经济,广义虚拟经济OFDI通过国内资本形成路径对就业的补充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逆向技术外溢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更小;无论是直接、间接还是总效应,广义虚拟经济OFDI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实体经济。  关
期刊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123-13  摘要:本文从数理推导和数据检验两方面探讨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首先,数理分析认为:管理层持股对研发投入起激励作用,能实现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的趋同效应。其次,利用2010年到2015年50家创业板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数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微观方面检验的结果:管理层持股与研发投入强度正相关,而董事会和监事会持股也
期刊
文章编号:1001-148X(2016)11-0177-09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隶属网络分析方法,在确定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旅游村落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参与事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访谈法、媒体报道和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网络数据,建立隶属参与关系网络,通过紧密度、互惠性、核心边缘、传递性、中间人分析,提出相应的治
期刊
摘要:本文从食品制造企业行业地位显著性和企业专业性两方面对危机事件的声誉溢出效应进行探讨,证实了声誉危机的溢出效应表现为竞争效应,具体而言,在(-1,1)窗口期内,受讯企业地位显著性越强,声誉危机的竞争效应越强;在(-10,10)窗口期内,受讯企业专业性越强,声誉危机的竞争效应越强。  关键词:声誉溢出效应;竞争效应;行业地位显著性;企业专业性  中图分类号:F2707;C93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摘要:随机波动率(SV)模型的精确似然函数很难得到而模拟却很容易实现,可借助有效矩方法(EMM)完成估计,但单纯的EMM估计无法得到波动率序列,需要借助滤波算法。本文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发现连续粒子滤波算法(CSIR)比普通粒子滤波算法精度更高;对沪深300期货指数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发现,添加杠杆效应后的模型(SVL,SVLJ)能更好地描述沪深300期货指数的波动情况。  关键词:有效矩;波动率;粒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条件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1992-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工业环境效率,检验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贸易、环保投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实证结论显示: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逐年减小并趋于收敛,东部地区的平均环境效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效率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014年东部大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