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数学教学的五大误区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已无可质疑。它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是,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设计、指导、小结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严重影响和制约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误区 方法
  
  一个很普通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独立充分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究其原因,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下面我就浅谈以下这五点误区及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课堂设计不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个学生的认知系统与老师的认知系统是不一样的,與其他学生的认知系统也是不完全相同。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直坠云霄,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正因如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需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好学性与力量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教学。如果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要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完成这个问题,他(她)们就能获得一种独立思考完成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和内心深处的成就感。
  误区二:“举一”不能“反三”。《论语》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遇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够有好的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实中,有不少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个讲过的题目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的反差,就学习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对一些变型一一列举,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基础知识,在学知中提高能力。另外,要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误区三:教师课堂包办过多。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是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处理、“独裁”教材,凭着自己对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适度地旁征博引,合理地拓展加深。宁可少,但要精,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即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误区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所学的知识就掌握了。在教学数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听懂了,在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掌握所学知识又是另外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出来,因而教师仅仅应是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功能,教师只能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想不出解题思路与技巧,没有求解欲,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误区五:忽略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就是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复述一遍,一般地说,教师对一节课的开头比较重视,尚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而对课堂小结,则有些忽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中很多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简单地重复一遍。这样的小结根本没有新颖性、简约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既起不到梳理知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起不到画龙点睛、深化和升华知识、发展智能的作用。其实,课堂小结不应千篇一律,采取一种模式,而要根据教师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或收于情,或结于理,或启于思,或煞于景……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刘兼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2 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宏翰.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往往对解题思路感到十分困惑,只有解题思路畅通了,解题过程才能顺利进行。思路解题艺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思路灵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诀窍。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题 开拓式    思路解题艺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不同的问题,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思路畅通,才能找到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近六年(2005~2010)浙江省英语高考题中的单项选择部分,针对名词性从句的句法功能,分别从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几个考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一线教师把握英语高考的动向,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 高考英语 名词性从句 that whether whoever what    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了解并掌握名词性从句的考点,这样才能在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从知识的“讲授者”和“供給者”转向进行有效教学的“提问者”和学生活动的“激励者”。这对高中语文老师来讲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本文就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及激励艺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有效提问 激励艺术    1 关于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成了一种必然的要求。有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落实课改精神的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从教学理念到课堂授课,都需要学科教师摒弃传统观念,破除老旧授课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化学教学应依据学科特点,制定最适合我们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适应新课改精神。我国古语说:“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这说明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
期刊
“刘校长,我给您发短信就是想对您说一声:‘谢谢!’做为一个美术老师,我原以为自己做的只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的,没想到您以欣赏的眼光、充分地鼓励为我举办了个人教案展。我真的太激动、太兴奋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为我们这个充满阳光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美术组王玥。”这是我最近刚收到的一条短信。平时老师们经常与我交流,或是面对面的谈话,或是发短信,或是在交流群里留言,老师们充满真情实感的话语让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课程应该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通过近年来不断
期刊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又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无光,而绽放赏心悦目的靓丽;无声,而拥有扣人心弦的神韵;无涯,而辉煌中华民族的先进和谐文化和时代精神。  高扬书法艺术是弘扬主旋律的需要。创新中华,其中之一就有先进的和谐文化。这里边必须包括书法艺术。我们的书法艺术,首先应该符合民族欣赏习惯,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现在,因为有了电脑,有许多人竟然写不好中国字
期刊
高中化学复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秀化学品质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要提高复习质量应当做到以下三点:转变观念,把握内容,讲究策略。  1 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1.1 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考复习的主体应当是高三学生,教师提供的只能是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四点: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减少药液外渗,减轻疼痛,探讨S方式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方法:400例患者,采用单盲法并进行自身对照,应用普通方法及S法进行肌肉注射。结果:普通法注射200例,药液外渗168例;3级疼痛68例,4级疼痛15例。S方式注射200例,药液外渗3例;3级疼痛4例,4级疼痛0例。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结论:S方式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渗,减轻疼痛。  【关键词】 S方式肌肉注射法 普通肌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体裁概念、体裁分析以及语篇分析进行理论探讨,并对建立在体裁和体裁分析基础上的语篇分析进行研究。体裁体现了一种动态的交往过程,体裁分析揭示了不同体裁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体裁结构。互文性是任何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互文性分析是构成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体裁 互文性 语篇    任何特定语篇,从表面上看似乎自成一体,与其他语篇没有任何联系,但实际上任何语篇都是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