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派摄影的传播效果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主义” 是一种近代的文艺思潮。
  最早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意大利的文学界。1909年2月2日意大利诗人F·T·马利奈蒂(F.T.MARINETTI)为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首次著文题为《未来主义宣言》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刊出。他在该文中说∶“我们宣布,世界的壮观因一种新的美而得到丰富——速度之美”。在他的鼓吹下,这一思想逐步扩展到俄国、法国、德国、英国、波兰,后来转入造型艺术领域。1910年U·波丘尼(U.BOCCIONI)、G·巴拉(G.BALLA)、C·卡腊(C .CARRA)等艺术家联合签署一份宣言——《未来派绘画宣言》。《宣言》称∶“事实上,一切都在晃动,一切都在奔跑, 一切都在迅速转化。由于形象持续存在于视网膜上,运动中的物体便成倍增长,在接踵而至时产生了变形,就如同在空中的快速振动一般。于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就不是四条腿了,而是二十条腿,而且他们的运动呈现为三角形”。绘画中的未来主义高潮期是1912——1915年,淡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摄影艺术领域里的“未来派摄影” 出现于二十世纪的一十年代初,稍晚于绘画。最先引入并倡导的摄影家是意大利人A·G·布拉加利阿(A .G .BRAGAGLIA)。开始,他称自已的实验性创作为“动态摄影”。1913年,他出版了一本鼓吹自已摄影新观念的演讲集,其书名更改为《未来派摄影动态论》。在这本书中他才明确提出“未来派摄影” 这一概念。他认为这种摄影“艺术的独特和与众不同,存在于极富创新精神之中”。他说“动态的效果,这就是全部姿态的流动轨迹的综合,以及我们经历的时间含义”。就其本质言,未来派摄影可以用作传播手段,尤其在表现动态影像方面,更具有真实感。但仍属纪实范畴,与纯粹派摄影相通。
  在这一时期,布拉加利阿确实创作了不少很有线条和极富动感的摄影作品。遗憾的是,由于慢门拍摄这种摄影技巧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局限性,所以未来派没有在摄影领域造成更大影响。但它对摄影中的动态描写——影象重叠、虚实相辅、动作线化等丰富了摄影的造型技巧和传播手段。




打耳括子 未来派画家




欢迎 吸烟者
其他文献
与雍和相识10多年了,对他的了解分为两个阶段。他在《青年报》时,给我的印象是淳朴厚道。他从不显山露水,背着那只沉重压肩的摄影包在奔波在耕耘,就象一头老黄牛背负青天,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从不张扬,从不吹嘘,从不炫耀。当他到了我们集团后,与他的交往多了,我才觉得先前对雍和的认识是肤浅的。雍和很有思想,很有深度,无论事业,无论做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对事物有一种骨质般的审美情趣。  雍和说,搞摄影的
期刊
记者:初看您的很多作品,有个很直观的感觉:每一幅照片也都不很打眼,也就是说,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您的照片却很耐看,从中可以读到非常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可以说是意味深长。我想这和您的新闻摄影观是有直接关系的,您能不能谈谈您对新闻摄影的认识?  雍和:很多人认为我的照片有些传统有些土。现在虽然有些照片越来越倾向于单纯化、也很扎眼,但这只是少数。单纯地拍影像其实是很简单的,比如
期刊
1997年,就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自动对焦单反相机,连机身带一只28-80mm镜头约3000元,当时感觉已经很专业了。三年后的某一天,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尝试了一次大画幅摄影,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心中的摄影理念被完全推翻了。以前我认为摄影就是记录,对人物的记录,对事件的记录,对自然的记录,通过小小的银盐胶片记录下瞬间,而照相机就是从事这种记录的工具。但从那天起,摄影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
期刊
浪巴铺土林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城西40公里,新华乡浪巴铺村东侧,面积1.4平方公里。它以山光水色、色泽丰富、变幻莫测吸引着八方来客。  浪巴铺土林形成于300万年前,第四纪湖河积淀下来的沙子和粘土中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这些泥土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冲刷,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形成土林。雨水不仅溶解土状堆积中的钙质成
期刊
编辑手记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雍和2003年拍摄的几个瞬间。  雍和给自己作品的编号,前一段是拍摄的时间后一段是拍摄序列号。  图片说明。  编辑读图手记。    030106-25  上海博物馆,观看故宫明清画展的上海市民,在通宵排队,因为这是展览的最后一天。  初看这张照片会觉得很奇怪,既然是通行的楼梯,却坐满了人,他们为什么在这里?他们在等待什么?看过图片说明,才知道原委。为看一个展览通宵排队
期刊
天气的变化总会影响人的情绪,但并不是说人的情绪在天气面前总是被动的。开朗乐观的人总能在各种天气中得到快乐,哪怕是那些看上去令多数人恐惧的恶劣天气。本期我们选用了3幅与天气有关的新闻照片,从中领略“老天爷”不同的脾气,更能体会到摄影师通过镜头表达出的不同心境。 浪漫的雪花 雨中小世界   闪电撼赌城       闪电
期刊
编辑手记  2004年4月16日,颜长江以长江三峡为主题的摄影展在爱普生影艺坊拉开了帷幕。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主办的颜长江三峡作品研讨会也在展览期间举行。与会者各自表达了对颜长江作品的理解、认识、以及作品之外延等诸多话题。由于与会者不仅仅是摄影圈内的摄影评论者,还有作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研讨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而深刻。  看书、看展览、看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肯定有不同的感受。本刊选择了一组颜长
期刊
本期选登的四幅作品均拍自海边。到海边创作的感觉犹如“赶海”,能拍到一张好照片无疑似拾到了一枚美丽的贝壳。这次我们将几枚贝壳串起来,就又有了另外的感觉,并希望能够给读者更多的拍摄启示。  “群英会”栏目从开办到现在已经半年有余,如果将这里视为一个高手的擂台,那么,现已赛程过半。虽然和读者见面的作品不足三十幅,可是这些作品都是从每期数百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可见这里的竞争还是颇为激烈的。  在强手如林的
期刊
用了这么多年的大画幅相机,早已习惯了慢功细活有条不紊的拍摄感觉。  仿佛是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数码产品、数码影像扑面而来,媒体们齐刷刷地宣布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数码相机的像素值也你追我赶地节节攀升。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这数码那数码,我仍然抱着我的老风琴。难道说不用数码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数码真有那么好那么玄乎?我一直在观望,心中也颇有一些迟疑。  这一迟疑,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眼看着各大品牌的厂
期刊
德国科隆国际影像器材博览会,是业界人士极为关注的一个盛会——它展示着不同品牌的实力,也预示着影像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美国PMA更关注美洲市场相比,科隆Photokina更关注欧洲市场。随着展览的历史与规模的演进,Photokina的世界性影响更为广泛,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2004年9月,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属三大传媒——《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首次联合采访第52届Phot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