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19年11月上海《字林西报》披露,安徽督军倪嗣冲部下安武军两次侵入安庆蚕桑女校围奸师生,此报道即刻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安徽方面经过调查对此做出了回应和辩白,地方长官也多次请求中央派员赴皖查办,并派人赴沪澄清事实。蚕桑女校事件虽事出有因,但督军倪嗣冲纵兵围奸女校确非事实。制造该事件者的用意在于推倒倪氏在安徽的军阀统治。
【关键词】安庆蚕桑女校,倪嗣冲,安武军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8—0018—08
郭廷以先生所编的《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上记载,1919年10月8日安徽督军倪嗣冲部安武军强奸安庆蚕桑女校校长,10月24日安武军二次强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学生十余人羞愤自杀。检阅安徽大事记及相关地方资料,也都有安武军两次围奸安庆女子蚕桑讲习所,对该校校长、教职员及全体女生“遍肆兽行”的相关记载,倪嗣冲对此是“百般袒护”,反指报界“任意栽诬”。时近百年,学界多认为安庆蚕桑女校事件是倪嗣冲及其所部安武军的一桩重大丑闻,也有学者指出该事件显然是一起谣言。本文的考察重点不在蚕桑女校事件的舆论传播层面,而是希望通过梳理相关史料,重构这一案件的史事本身及前因后果,并透过这个轰动全国的事件来分析其背后的多维历史面相。
一、事起《字林西报》与各界的推波助澜
1919年11月27日上海《字林西报》揭载,是年10月8日(阴历8月15日)、10月24日(阴历9月1日)深夜,驻扎在安庆蚕桑女校西边不远的倪嗣冲部安武军,两次结伙入侵女校,使得许多师生惨遭凌辱,导致10余名师生羞愤自杀。12月6日,《字林西报》再次刊载关于倪嗣冲兵士在安庆两次深夜闯入女子蚕桑学校,轮奸女生,致该校女教员及女生多人均羞愤自杀等语。消息一经报道,不胫而走,风传全国,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首先是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于12月11日致电安徽省教育会,质责省教育会坐视安武军围奸女校而不敢言,实为失职;又致电安徽高等地方监察厅,认为检察厅诸君不予办理,非法官所为。同日,上海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中华工业专门学校的皖籍学生组成安徽同乡会,致函上海各学校皖籍学生,言称倪军轮奸女生,“中国未亡,皖人已受亡国之痛”。并要求13日下午在南京路新凤祥隔壁巷内238号召开旅沪安徽学生代表会,每校于10人中推举代表1人,到会共商办法。13日,上海女界联合会、神州女界协济社、女子救国会、女界协进爱国会四团体代表在霞飞路358号开会,决定于15日下午召开各女校代表会,共筹办法。
既然报载围奸女校是安武军所为,那么作为督军的倪嗣冲就难辞其咎。上海学生联合会11日则直接致函倪嗣冲,认为倪对于蚕桑女校事件应负重大责任,“既不能训练于事先,又不肯惩治于事后,已无可罪逃”。14日,学生联合会总会致电倪嗣冲,称倪故意纵兵“围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致毙十余人,噩耗传来,举国同愤”。建议倪嗣冲“速改前非,立将营兵严办,毋自取戾”。学生联合会总会同时致电安徽高等检察厅:“倪督纵兵强奸蚕校女生,罪状昭著,望速依法起诉,万勿畏怯,以贻法界羞。”
14日,上海商界少年救国宣讲团亦致函倪嗣冲,称“驻扎安庆之安武军某营兵士于八月十九、九月初一两次掩入怀宁女子蚕桑学校,强迫兽行,因致自缢投井而死者二十余人,受伤含冤者九十余人”,“执事督皖数年,恣睢暴戾,率兽祸人”,罪在不赦,要求“务速将该营兵士悉行枪毙,执事亦应即日解职,静候国民裁判”。
同时,各界除对安徽相关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及倪督军声讨外,还纷纷致电中央各部门,要求彻查追究。有的甚至还通电各省督军、省长,要求一致问责。
12月11日,旅沪安徽同乡为女校被兵蹂躏事致电教育部,声称“讲习所教员学生被驻扎该处兵士率领多人,加以兽行,寄宿员生多未幸免,抱洁而死者十数人,气愤垂毙者数人,重伤者又数人,开世界未有之野蛮”,请将犯罪兵匪责成严加看管,以雪沉冤而维人道。13日,江苏省教育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陆军部、教育部,称安徽地方官隐忍不发,倪军侮辱学生,致毙多命,请派专员彻查,将不法军人立置重典。江苏松江各界联合会致电各督军、省长等,称倪嗣冲弛职纵纪,以致部兵围奸安庆蚕桑女校学生,“寡廉鲜耻,作此禽兽之行为,丧心病狂”,“伏仰声罪致讨,以谢国人”。江苏省教育会驻宁皖人同乡会也要求派员彻查严办。河南学生会14日致电各省长、督军、各界联合会等,“观舆论哗然,民情愤激,敢请一致声讨倪督纵兵殃民之凶罪”。江苏如皋公民代表致电大总统,国务院,要求严惩以肃军纪,而安人心。徐州学生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乞彻查严办”。
以情理推之,既然倪督军“丧心病狂”“纵兵殃民”,那么罢免倪督、法办犯罪士兵,以谢国人就是理所应当。上海商界少年救国宣讲团14日致函陆军部,称本团虽属商界,倪嗣冲督皖数年,纵兵祸民,罪不容诛,“请速电令解职,依律严办”。南京学生联合会分别致电大总统、总理、国务院,上海各报馆、全国各界联合会、中华学生联合会,称“倪督皖有年,摧残教育”,“乃更纵兵奸掠女学一次再次,我女同胞因之毙命者若干人”,请愿政府罢免皖督。江苏无锡县教育会还分别致电教育部、陆军部,请组织军事特别法庭,惩治罪魁。天津各界联合会于16日召开评议会,随后致电北洋政府立将倪嗣冲撤任,言称倪“拥兵干政、纵匪殃民”,“人神之所共愤,天地之所不容”,务恳“立将倪嗣冲撤任,依法惩办以清乱源”。
从以上不难看出,登载于《字林西报》上的安武军围奸女校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地,特别是各界联合会、学生会、教育会等社团的强烈不满,安徽地方相关部门以及督军倪嗣冲本人受到了痛责重骂,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舆论压力与安徽方面的回应
蚕桑女校蒙羞,各界函电交驰,传言愈盛。倪嗣冲非常震惊,在接到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函后,立即电饬安庆警务处长刘道章、安武军统领史俊玉切实严查,并致电蚕桑女校校长刘世杰女士询问。刘世杰复电,称校中自八月后并未停课一日,也没有死病等各种事故,报载纯系诬蔑,刘道章、史俊玉也均复称绝无此事。此间倪嗣冲还电令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严密稽查,然而数日内明察暗访,毫无头绪。 面对各界的声讨诘责,倪嗣冲12月14日通电各部院、督军、省长、都统、护军使、镇守使、各师、旅长、和议总代表、各代表、各报馆,自称:
平日兢兢业业,专以整饬军旅、申严风纪为务。乃前接上海各界联合会来函质问驻皖军队围奸安庆蚕桑女校一事,又闻各报连日登载,谓安庆蚕桑女校于八、九两月两次经皖军围奸,致该校羞愤自尽者十余人等语。又载有各会通电政府、各省电文情事离奇,至深惊诧。……此次报载各节,无中生有,任意栽诬,不唯皖军名誉攸关,并于全校女生名誉有碍,若不切实查究,殊无以别是非而资惩警。
对于蚕桑女校事件传闻,在京安徽籍议员姜襄廷亦来电询问,15日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董嘉会、实业厅厅长高炳麟予以答复,电文如下:
查女子蚕桑讲习所隶属实业,开办四载,校规整肃,成绩尚良。其实习场在北郭外,向由警署派警长率警士四名设岗驻守。本年七月间被贼挖洞夜入,窃去衣裙等件,报警请缉,复添派警士巡逻。又因北门一带荒僻,女生往来间遇流氓出言轻薄,由麟函请警厅,饬北分属保护女生,旋准,函复照办。于时省厅两署接匿名来函,以中秋夜军士多人蹂躏该所,劫去女裙多条,所长办理不善为词。皖省秋节各校放假三日,女生成归家,可知不实,意以造谣,必因查缉过严,宵小肆诬,否即有人觊觎此席,当经麟商承省长,未置理。近阅连日报载,九月一日又有此事,尤为荒谬,且指系安武军所为,始知别有用意。第事关全所名誉,岂能任听污蔑,已由该所沥情,请转军民两长澈究严惩,以维女校。已电沪辨已矣。远老廑念,谨电奉闻。
教育、实业两厅厅长对蚕桑女校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出解释与推理,认为安武军围奸女校~案实属“造谣”,甚为荒谬。12月16日安徽省长吕调元又致电国务院,称:
不知何人捏此谣传,当面嘱实业厅长秘密侦查,复称确无此事。外报捕风捉影,沪宁方面又将无作有,愈说愈奇,果如该报所云,致毙多命,该校及该生父兄岂能隐忍。元近居咫尺,又岂能豪无闻见。事关军学名誉,该军统领、该校校长不甘受此诬蔑,均愤请派员会同各界查询,证明虚实,除电沪报更正外,谨肃奉复。
安徽单方面做出的解释,似乎难以取信于人。上海女界各团体于12月15日下午4时开会讨论惩救办法,议决通告全国女学界急起自救,分电南北政府,要求严惩暴军暨倪嗣冲㈣。17日,上海女界各团体、各学校等组成上海女界临时委员会,致电广东军政府,称倪嗣冲迫使“校长通电否认兽行,军士纵之法外”;致电蚕校校长刘世杰,称倪通电谓无中生有,任意栽诬,欲盖弥彰,校长要抚心自问,“本诸天良耻辱相关”,不应附和。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致电大总统,泣称安武军突人女校,“致学生进退无门,横遭奇辱,综有幸免,早赴泉台死于贞烈者十数人,教职员自裁者数辈,事后被害家属泣诉当道,请求查办。乃该省军民长官置若罔闻,闻其轻视人权至于此极!”请总统彻查根究,陆军部开军事法庭尽法严惩。旅津安徽学生会致电靳云鹏总理,“所有住校师生无一幸免,以致羞愤自尽者五六人”,“且该军驻扎皖城,数次哗变”,“而该长官事前既不能整饬军纪,事后又复严守秘密,钳制舆论,不令宣传,反藉改编为名而遣散之”。“若不灭绝此种败类以做将来,则吾民族历史永留污点”,请总理速派公正大员严为查办,以申军纪而维教育。
安徽方面在蚕桑女校事件中非常被动,中央的通电也难消弭舆论风潮。倪嗣冲除12月14日通电辩白外,还致电上海各报馆切实更正,并多次致电中央,以事关军学名誉,请求派员赴皖查办。随后中央政府电令安徽查复,吕省长及刘校长复电称并无其事,政府即复电倪督,称确无此事,“不必派员再查办,并请沪报更正”。并通电各省:“报载皖军污女学事业经确实查明,绝无其事。并据该校长电呈,由八月后,未停课一日,亦未死一人,报载全属诬蔑。”
处于舆论焦点的蚕桑女校也致电上海报馆及各团体等,称前已辩白此事:
无如近日各方仍有怀疑,若果受此奇辱,一生名节有攸关,何能强颜隐忍?况报载死伤多人,各生家属岂能竟不过问?纵畏军威而事实昭然,何能掩尽全皖人之耳目?……恳请大总统速派大员莅皖调查究惩外,并乞贵处亦派员来皖会查,以明真相。
19日江苏省教育会再次致电北京大总统、国务院、教育部,言称:“倪军污辱蚕桑女校事尚未查明罪状。”
12月19日,教育部奉徐世昌令彻查蚕桑女校案,先派佥事洪逵前往,洪逵因病推辞,最后改派主事赵德威前往调查,21日徐世昌又派米某赴皖调查。调查结果称并无此事。
倪嗣冲在强烈要求中央政府调查的同时,20日再次致电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指出:
报纸谰言,淆惑视听,每以是非自有公论,不愿断斩置办,致邻于悻悻小丈夫之所为。独此次所载女校一事,不唯有碍本军名誉,抑且与该校女生名节有关,万难容忍,亦万难缄默……除已经通电声明外,并将派员赴沪起诉,俾资昭雪而杜谗谤矣。
倪嗣冲并认为近来世风日下,人庞言杂,听者色舞,而传者风响,令人忧心。
安徽省议会、商会、教育会也联合致电政府,电称:“沪津各报连日登载安徽女子蚕桑讲习所被军队蹂躏一节,凭空捏造,完全失实。”并认为近时政客不恤牺牲,专谋利用,证之法史,“其革命之初亦同此病”。然“何人何事不可假借,而必以神圣女学校青年女同胞供其政治机械作用”。要求此事一定要彻查究办:
本省各机关团体俱收到外来函电,斥责交加。一若在籍皖人尽属仗马寒蝉也?夫捕风捉影,犹有风影之可言,似此风影毫无,何从捕捉?……已由本省各界全体会议公决,除将调查各种事实刊发分送外,请大总统、国务院对于造谣之人通令严缉,对于最先登载之《字林西报》,由外交部转知该领事严行取缔,并希各公团力伸公论,各报馆大主笔慎重登载。陶
为维持军学声誉,将事件早日大白天下,且“此事报载,华报实转载西报,殊非函电所能辩白”,倪嗣冲便委派安武军第八路统部总文案黄韬、蚕桑女校的刘维藩、实业厅的王成等同赴上海向社会各界说明情况。1920年1月3日,黄韬等人到达上海,寓住在沪北大行台63号,随后即向江苏省教育会声明军队侮辱蚕桑女学实系谣传。 1月5日下午4时,黄韬、刘维藩、王成等人到全国各界联合会,由冯骥骏、马少奎等接待,刘维藩叙述了安武军侮辱蚕桑女校事件纯属捏造,并分析了诸种疑点。冯、马二人均对此事表明了态度。冯骥骏答复称,“本会对于此事毫无成见,然决不能信有为无,或信无为有”,安徽方面应拿出确切之证明。而马少奎则建议皖省代表不妨询问《字林西报》的信息来源,“此事发生于《字林西报》,请向该报究询是非有无,不难水落石出”。当天晚上,经江苏省职员朱绍文介绍,黄韬等人又在东亚酒楼宴请了上海报界人士。席间,刘维藩声述:
外传该所被安武军加暴行事,全属子虚。惟秋间该所曾被窃衣裙多件后,因追贼过严,或被宵小散布流言。述毕后,将该所对于此事之宣言书分增在座诸人,其内容略如上述,并附以往来函电,多已见报端者。
黄韬等人随后在上海辟谣,并对谣传的诸多原因进行解释。黄韬并于1月17日至《字林西报》馆辩证蚕桑女校事,声称:“其妻为该校教员之一,而其女亦为该校之学生,字林报所载侮辱之说全非事实”,字林报馆方面对于黄韬的声明,只得表示:“惟惜黄君不早来声明,或来函更正耳。至于安庆访员,字林报当为之切实说明者,渠仅有闻必录。苟非众口争传,与事实骇人,则安庆访员或不据以报告也。”
三、蚕桑女校事件的缘起与疑点
《字林西报》虽然对于黄韬的声明表示接受,然而在此事件过程中媒体恶传,各界渲染,函电交驰,安徽方面即使再三辩白,但也难以说明真相,以释群疑。对于倪嗣冲而言,更是颇感不快,他又咨请陆军部、农商部派员来查,以求昭告于天下。陆军总长靳云鹏派军法司长施尔常、农商部长田焕章派经济调查会会员丁某等赴皖调查。
施尔常1月9号由京出发,10号早乘津浦车,11号午刻抵蚌埠,向安徽督署调查关于此案卷宗。倪嗣冲病重,倪道杰代为接洽。施13号乘车抵下关,14日早由下关搭坐轮船,15号抵安庆,向教育、实业两厅及警察厅等各主要机关调阅卷宗,又向省议会正、副议长详细访问,并实地调查该所,最后又亲访该所邻右及在省司法教育各界,所述均称报载安武军凌辱讲习所员生一节全属子虚”。施随即呈文陆军部:“现既查明不实,该所员生等以名誉所关,深盼中央以明令公布昭雪,俾得洗此奇辱。”
看来无论是安徽方面的调查还是中央的督办,都难以找到相关证据、证人来表明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而此前制造声势的各界媒体、疾恶如仇的各地社团也没有人拿出相反的证据来表明安武军确有此事。蚕桑女校事件的前前后后颇耐人寻味,事实上,此轩然大波,还是事出有因的。
阴历七月二十九夜,讲习所曾遭到偷窃,这是得到各方证实的。调查结果称:
(该日夜),女生寝室之外墙根有窃贼穴洞而进,时各女生多已熟睡,内有一女生闻院中略有声响,即唤醒同室之人,告之以故,各女生多是胆怯,不肯起身。后闻声响愈大,其中胆气稍壮者便唤醒邻室之人,相约一同起身找寻,遂各披衣开门,分两班急奔女监学宿舍中报告。
女监学随即唤起前面所住男教职员及校役人等,告知守衙警察,警察赶到时,窃贼已将离去,女生寝室衣裙席卷而去,警察追捕不及。事发之后,倪嗣冲责成警察厅长刘道章亲自勘验,出具调查报告,刘回复称“原派巡士人数太少,仅任所前守衙,不能周密,致有此失”,当即批令警察厅加派巡士两名,于晚上轮替巡逻。
蚕桑女校校长刘世杰女士,才具干练,办学勤恳,惟“口齿锋利,平日多有开罪于人之处”。曾因校舍问题与教育厅有所不悦,因刘不愿将校址与城内的工业学校校舍调换。八月十六、十七间,省长公署及教育、实业两厅同时接到匿名信件,中多侮辱刘个人之语。安徽省教育会也“曾于阴历八月间接匿名函一纸,略谓该所长刘世杰人品不端,亟应更换,不然恐该所将有意外,不止如前次被窃。刘世杰系外省人,办理该所颇有成绩,“本省人久有取代之意,酝酿已非一日,适该所于七月二十九日晚上失窃女生衣裙多件,讹言之起,实基于此,其欲取而代之者,遂益尤而甚之,乘机攻击”,此军学两界蒙此奇辱之所由来也。
虽然不能判断写匿名信之人与窃贼同伙,但七月二十九日晚的窃贼事与匿名信事都影响了蚕桑女校之声誉,显然不利于刘世杰,但这些都与安武军关系不大。但当安武军两次结伙围奸蚕桑女校的案情制造出来后,安徽省城内的矛盾就转变成全国倒倪的风潮。不过,该案情疑点很多,难以将女校与安武军串联起来。
省公署第三科科长叶尧阶于1月17日午后偕同安武军李副官出城,3点到蚕桑女校,索阅(甲乙)两级出席簿记,从9月8日开课起,即阴历闰七月十五日,出席人数共37名,后陆续增至48名。其间开除1名外,并有监学开具名单一纸,是在所学生较之开课时有增无减。又所内女职员计监学2人,舍监1人,技士及教员各2人,共计7人,“自开课至今均在所安然无恙,证以教员学生现在人数,则报载羞愤自尽者数十人,其诬不攻自破”。开除的学生名叫金丽生,据称体格不合,且金丽生之嫂虞惠清现尚在校,可以作证。女教员中惟有冯孝芬一员,至九月因别就告退,接事者为袁俊,此外并元更动”。可见,该所自教职员以及学生,没有羞愤自尽之事。
八月十五系中秋节,又逢双十节,学校放假3天,学生多放假归家或被亲友招邀,其住校者只女监学1人、女生8人,而校长当晚也并不在校住宿。《字林西报》报称安武军两次结伙围奸女校师生,多人羞愤自杀。再检讨各界宣传的如“十余名师生羞愤自杀”,“因致自缢投井而死者二十余人,受伤含冤者九十余人”,“抱洁而死者十数人,气愤垂毙者数人,重伤者又数人”等等说法,实为道听途说,报界传闻不攻自破。
至于九月一日,蚕桑女校遭第二次凌辱尤为离奇。“大抵女子胆最怯弱,果经二次之凌辱,当早纷纷离所远避。乃查现在学生人数较八九月间,反更增添,则其事之虚,自可推定”。教职员亦并无一人退职,假设真有此事,女生当早已惊散远避,岂能自一至再,“坐待凌辱”。退而言之,师生假若真的遭到凌辱,为何安庆地方不知。北区警察第二分驻所署员钱翔梧,言称其驻在所辖境以内,见闻真确,实无其事,况“该所教员学生人数名册均经造报,省公署、实业厅有案可稽”,并将女子蚕桑讲习所教员学生人数名册一份、实习场驻守长警名表一份报呈鉴核。实业厅长高炳麟派员调查: 询诸近邻,多系许潘两姓,亦谓向未见有兵士到此,亦未见有兵士入校寻人之谱。……该报又云死伤多人,现该校名册俱在,人数齐全,病死且无,何来死伤?况死者是何姓名,伤者入何医院,均未指出,设果死伤相望,谁无父兄,谁无心肝,而能隐忍。……此不近人情,无稽之谈,实为别有用意。……报馆及学生联合会又不假思索,盲从狂吠,通电全国,喧传中外,独不思事有虚实,理有真伪。
为一洗清白,蚕桑女校学生家长也致电报馆:“安武军蹂躏女校,实系谣传,否则我等骨肉相关,果受此辱,何畏威迫,诉讼有权,安能忍置?请等报更正。”
至于其他传言,诸如女生在大门前操场体操时被兵士调戏;八月十五日夜女生循俗,出外到兵营一带摸秋,被兵士暴污;各生家属控诉官厅,官厅用好言抚慰等等也大多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其实,该蚕桑女校地处安庆城外东北隅,虽有巡警守衙,但仍免不了荒僻之地易生是非。阴历七月二十九夜间的窃贼偷盗一事,就说明了女校的安全防护是有漏洞的。女校与驻扎在东门外安武军一路一营、八路二营,北门外的八路四营等相距虽说三四里之遥,但同处城外,也就不排除会给人以口舌之非。如果蚕校女生在城外遇到轻薄之徒、流氓无赖出言不逊,也不是没有可能。
四、蚕桑女校事件的影响与反思
事实上,蚕桑女校的建立与发展,倪嗣冲都予以了支持并特加保护。1916年11月倪嗣冲任职省长时考虑到女校地处城内,校园局促,学生无法从事蚕桑实践,于是“将陆军校址拨给开办,并拨开办费七千余元,列为省立。倪对刘世杰热心教育,极为器重,军民咸知”。该讲习所遂由城内鹭鸶桥迁至安庆城北门外柏子桥(前原安徽陆军小学校园内),房屋约有200余间,“规模宽敞,桑树林立,四周皆有壕沟,并有小桥圩门,日暮关闭。稍远有南北大路二条,大门口由省会警察厅派出巡长一名、巡士四名,常年驻守”。陆军小学的演兵场也被开辟为桑园。讲习所正式建立后,改隶实业范围,其办学经费由省财政厅实业经费划拨,每年大致为1540元。倪嗣冲曾训令该所招收临时养蚕实习生,以4个月为毕业期,并令添招实习生1班,讲习生1班。为解决生源问题,倪嗣冲还3次训令各县知事:“查照前发讲习班招生广告,及(即)期选送到所肄业,以资造就该县。”
以常理推之,倪嗣冲平时对于该所特加保护,“所部兵士焉有不知,而敢出此非为”。所以施尔常在实地调查时,为消除大家疑虑,他对女校员生说:“如有此事,不妨直说,在中央决不姑息此类不法军队。倪督既为一省军政长官,当然秉公办理,亦绝无袒护军队之意,实可放心。”女校员生声称知悉倪督为振兴蚕桑,捐款拨地,支持学校发展,但兵士来所凌辱,实在是没有其事。
先前安武军八路一营兵士哗变,阴历七月窃贼进入女校,传言蚕校女生曾遭流氓调戏,这些为蚕桑女校事件的始作俑者提供了素材。制造蚕桑女校事件者把时间设定在阴历八月十五日,也有隐情,被遣散的兵士原因一说就是“本年中秋节夜间城外蚕桑女子学校突来暴徒多人,肆意滋扰,该营相距较近,未能保护”。那么很可能中秋之夜,因当地摸秋习俗,青年人结伴野游,或者的确是当日夜蚕桑女校受到流氓无赖院外的出言调戏。
当然蚕桑女校事件的最初缘起在于刘世杰的遭人所嫉。刘世杰本来办有私立小学一所,因有所成绩,遂获政府支持,改为蚕桑女校。作为公立学校,倪嗣冲任职省长时拨款拨地予以支持。省城警察厅长刘道章兼任省教育会会长自然也对蚕桑女校不会漠视,也就是说对蚕桑女校予以扶持与保护。刘世杰女士办学成绩颇佳,加之又得倪的信任及实业厅高厅长、警察厅长刘厅长的支持,自己难免“口齿锋利”,招人所恨也是可能。
如最初有人判断刘世杰与教育厅可能有牵扯,以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造谣者来自教育厅。对此教育厅厅长董嘉会进行了辩白:
况敝厅长家属有女生二人去夏甫在该所毕业,秋后仍有戚友在该所充当女教员,人虽至愚,宁不投鼠忌器耶?
他对刘维藩在全国各界联合会上所声称的与教育厅争夺校址引起冲突等说法极为不满:
果真知谣所自来,何妨执其人而诉之官,否则疑张疑李,一实必有一虚,甚或真正造谣之人,迥非意料所及,反可窃笑于其旁。该代表诬我皖人排外,尚可诿为不闻,诬及敝厅造谣,则实未便缄默,造谣有罪,诬人造谣当亦不能无罪。
董厅长又说自己中秋节前一直在山西考察新政,重九甫归,皖垣谣诼发生之时,与他无涉。省城部门机构中间显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安庆城内省长吕调元的二公子飞扬跋扈,以至于12月5日警察受省长公署卫兵侮辱,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刘道章一时离职,看来吕调元与刘道章的矛盾亦非一日。安庆蚕桑女校如确有受辱一事,则刘道章难脱干系,因为刘既是警察厅长又兼省教育会会长,换言之,刘作为警察厅长未能对女校尽到保护责任,作为教育会会长也不能为女校受辱事件伸张正义。制造女校受辱一事者很可能来自安庆城内,或者至少为外来窥视安徽政局者。
然而,窃贼事发生后,已给女校加派巡警。上年哗变的第八路第一营兵士也于11月10号遣散,设若真有此事,该营兵士的结局不是被遣散,而是被法办。倪嗣冲一向治军甚严,该营兵变前后曾被枪毙21人。
阴历七月二十九的窃贼事,八月的匿名信事,第八路第一营的被遣散,本都应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对于刘世杰的攻击,刘也未将传言根究,事情似乎该告一段落。
然而11月27日和12月6日《字林西报》相继刊载阴历8月15日和9月1日安武军围奸女校传闻,各地舆论哗然,骂声一片,矛头所指重点并非安武军第八路,也非该路统领史俊玉,而是远在蚌埠的倪嗣冲,罢免撤换倪嗣冲成为各界所求。看来把安武军与蚕桑女校联系在一起,制造出安武军围奸女校师生事件是有所意图的。也就是说,《字林西报》以及各报的转载,重点不是探讨刘世杰的所作所为,亦非探讨安庆城内局势的复杂,而是倒倪。此时安庆城只是作为一个推倒倪督的支点,蚕桑女校不过作为借用倒倪的工具,于是蚕桑女校也上升为一个全国性的事件。
这期间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均函电交驰,特别是江苏等地教育会异常关注,致电声讨。这些电文大多在弄不清事实的情况下,占领道德高地,不分青红皂白,推波助澜,攻击倪嗣冲及其安徽各机关。各地各界电文未对“被施暴”教员学生和家属进行调查和慰问,也并未派人赶赴安徽,一看究竟,关注焦点不在“受害者”本身及其善后处理办法,如赔偿、惩凶上,而在于倪嗣冲所谓的“纵兵殃民”上,其间学生奔走呼告,痛责重骂,声讨安武军及倪。12月18日连北京小学以上的学校也组成联合会,共同致电上海各报、江苏教育会等,声称决议联合京师公私各校教职员,对倪嗣冲应予严惩。 不难知道有人在安庆城将信息进行剪贴加工,然后带到了上海。随着上海各界与媒体的舆论声讨,北京、天津等地同声相应。这中间率先声讨的往往是各地的学生会、教育会,如北京高师学生会以此事关系重大,首先请旅京皖人程演生、姜笠夫二君报告相关经过情形,议决相应对付方法。来往奔波助燃的多是安徽旅外同乡会人员,他们攻击重点直指倪嗣冲。如旅粤全皖同乡会常恃芳等人致电全国学生联合会,言称此种残暴军人,“驻省如此,出省可知,对于门设守警之女校且如此,对于手无拳勇之居民更可知。充其所至,实有不忍言者,皖省黑瞑竟至于此!”“素仰贵会维持教育,主张人道,登高一呼,必有起而应者。”旅粤全皖同乡会常恒芳等致电上海各报馆以及旅沪安徽同乡会,作类似的声讨。此间也有人不断地从安徽赶往各地,或各地以从安徽来人获取的信息似乎较为真确来进行控诉。静寺芳等人的信息来源就是“适有同乡新自皖来”。旅沪各校开安徽学生代表联合会时,“当新有安徽来沪之潘德民登台报告”,而该潘某“既云新由皖到沪,见闻自应较确。何不历指姓名证实,乃含糊其辞,且既能至沪报告,何不来省宣言,明系造谣,污蔑军学,籍以捣乱”。
当政府及农商、教育等机关应倪所请,相继派员赴皖查勘,随后通电全国,一再声明确无此事,安徽也派人赴沪进行辩白,并要求起诉造谣者时,突然一片静寂,攻皖活动也悄无影踪,对于造谣谤人者,各界似乎聊无兴趣。早在12月27日,安徽旅沪学生会提议是否应当实地调查此事时,有人提出上海各校适逢考试,“恐不暇及此,最好以快邮代电,征问事实”。有人还提出应有该处教育会代查事实。
此间,校长刘世杰也呈请教育厅转请省长缉办造谣之人,省长随后批示,该案实属凭空造谣,经教育厅派员叶科长会同安武军第八路统部所派李副官,前往查明,确无此事,该厅已“随时秘密侦查,务获造谣之人”。随后蚕桑女校也将各机关调查经过情形及该所历来状况详细编录,刊印成本,分寄各处,以明真相。为以正视听,1920年1月9日、10日、11日、12日、13日《大公报》相继刊出安徽蚕桑女校辨正之宣言。事实上,安徽方面即使拿获造谣之人,也难以挽回军学声誉之损失。
显然1919年的11月是不平凡的月份。11月27日运作起来的蚕桑女校事件使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受到冲击。无独有偶,11月26日湖南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随后报纸大肆宣传,称此为“学界未有之惨剧”,至于有无学生受伤没人提及,自此学生罢课,“驱张运动”开始,半年后湖南督军张敬尧倒台。之前11月16日“闽案”发生,全国学联声援福州受伤学生,福建督军李厚基一时也处于内外交困中。诸种事件叠加巧合,学生对于皖督、湘督、闽督进行道德谴责、口诛笔伐,似为五四学潮之余波,但客观上对皖系地方力量均构成了重大威胁,诸种事件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但是否有暗中推手尚不得情,需史料来进一步回答。
蚕桑女校事件对安徽政局产生了影响。吕倪之间因职权划分存在裂痕,因吕刘矛盾,倪嗣冲致电政府,称省署卫队与警察冲突,刘道章厅长并无失职之处。省长吕调元无奈,被迫电告北京政府辞职,12月31日吕被免职,专任督办北京郊外门头沟的斋堂煤矿事宜,同日内务总长田文烈准免安徽全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刘道章本兼各职。此事件发生后,倪嗣冲也斥责马联甲失职,“盖所云肇事之军队,原为马所统率也”,两人之间关系有所不悦。蚕桑女校也因处于僻静的城外,有人提出易受歹徒侵扰,迁入城内较为安全,遂后与城内的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互换了校址。
但更为重要的是蚕桑女校事件对倪嗣冲及其安武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近百年,学界多认为倪嗣冲的安武军胡作非为,其佐证多拿蚕桑女校事件。事实上,倪督接管定武军后,新老安武军达百营之多,不排除军中有干犯军纪者,但取蚕桑女校事件证明安武军军纪败坏似为不确。另让人吊诡的是,倪嗣冲重视实业,培植教育,对蚕桑女校给以很大支持,使得该校成绩颇佳,然倪及其安武军的声誉一度却毁在蚕桑女校事件上,该事件也成为倪嗣冲及安武军的“丑闻”。
蚕桑女校事件的推波助澜,是否另有隐情,时人也作出推测,“此事离奇,在中国人道德言之,围奸女生一事,罪大恶极,或诬或否,皆有极大价值之问题”。若真有此事,全体师生何以受辱迟至45日或60日而不言,何以在上海各界联合会发表而不在安庆发表,各地通电:“根据上海各界联合会并非根据安庆之何项机关尤为可怪,大约欲推翻安福派之主动。”“从各方面研究终有水落石出之日,皖军之过失,与下官之敷衍,与学校之忍辱,与上海之造谣,与各界之捣乱,与内幕之作用,与不但于军界学界之名誉有关,且可以藉此项风潮之真伪,亦可少得池安也。”
蚕桑女校事件前后,倪嗣冲一直处于病重之中,且久有辞意。他督皖于蚌埠,当安庆蚕桑女校事件发生后,即派人彻查,认为既无此事,日久自明,且止谤莫如自修,故未另行声明阁。然而,风潮迭起,安徽处于震荡之中,倪嗣冲遂请示中央派员查办、通电媒体辩白,积极回应各方函电。实际上,不管安徽方面是否辩白,制造蚕桑女校事件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风潮,渲染声势,施加各界舆论压力,因为其用意在于倒倪。客观上,直皖矛盾以及民党政敌都对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构成威胁。随着皖系的战败,蚕桑女校事件的真假已无从重要,也无人多予关注。
当然,透过蚕桑女校事件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权威业已丧失,地方处于裂变之中。学界崛起,操弄风潮,“祸皖”“祸湘”等渐成攻击各地军阀的有力口号,北洋统治陷于危机。随着“打倒军阀”时代的到来,安武军“蹂躏”蚕桑女校已作为军阀“丑闻”构成历史的记忆。
【作者简介】郭从杰,男,1976年生,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李良玉,男,1963年生,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方史、专门史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关键词】安庆蚕桑女校,倪嗣冲,安武军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8—0018—08
郭廷以先生所编的《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上记载,1919年10月8日安徽督军倪嗣冲部安武军强奸安庆蚕桑女校校长,10月24日安武军二次强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学生十余人羞愤自杀。检阅安徽大事记及相关地方资料,也都有安武军两次围奸安庆女子蚕桑讲习所,对该校校长、教职员及全体女生“遍肆兽行”的相关记载,倪嗣冲对此是“百般袒护”,反指报界“任意栽诬”。时近百年,学界多认为安庆蚕桑女校事件是倪嗣冲及其所部安武军的一桩重大丑闻,也有学者指出该事件显然是一起谣言。本文的考察重点不在蚕桑女校事件的舆论传播层面,而是希望通过梳理相关史料,重构这一案件的史事本身及前因后果,并透过这个轰动全国的事件来分析其背后的多维历史面相。
一、事起《字林西报》与各界的推波助澜
1919年11月27日上海《字林西报》揭载,是年10月8日(阴历8月15日)、10月24日(阴历9月1日)深夜,驻扎在安庆蚕桑女校西边不远的倪嗣冲部安武军,两次结伙入侵女校,使得许多师生惨遭凌辱,导致10余名师生羞愤自杀。12月6日,《字林西报》再次刊载关于倪嗣冲兵士在安庆两次深夜闯入女子蚕桑学校,轮奸女生,致该校女教员及女生多人均羞愤自杀等语。消息一经报道,不胫而走,风传全国,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首先是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于12月11日致电安徽省教育会,质责省教育会坐视安武军围奸女校而不敢言,实为失职;又致电安徽高等地方监察厅,认为检察厅诸君不予办理,非法官所为。同日,上海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中华工业专门学校的皖籍学生组成安徽同乡会,致函上海各学校皖籍学生,言称倪军轮奸女生,“中国未亡,皖人已受亡国之痛”。并要求13日下午在南京路新凤祥隔壁巷内238号召开旅沪安徽学生代表会,每校于10人中推举代表1人,到会共商办法。13日,上海女界联合会、神州女界协济社、女子救国会、女界协进爱国会四团体代表在霞飞路358号开会,决定于15日下午召开各女校代表会,共筹办法。
既然报载围奸女校是安武军所为,那么作为督军的倪嗣冲就难辞其咎。上海学生联合会11日则直接致函倪嗣冲,认为倪对于蚕桑女校事件应负重大责任,“既不能训练于事先,又不肯惩治于事后,已无可罪逃”。14日,学生联合会总会致电倪嗣冲,称倪故意纵兵“围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致毙十余人,噩耗传来,举国同愤”。建议倪嗣冲“速改前非,立将营兵严办,毋自取戾”。学生联合会总会同时致电安徽高等检察厅:“倪督纵兵强奸蚕校女生,罪状昭著,望速依法起诉,万勿畏怯,以贻法界羞。”
14日,上海商界少年救国宣讲团亦致函倪嗣冲,称“驻扎安庆之安武军某营兵士于八月十九、九月初一两次掩入怀宁女子蚕桑学校,强迫兽行,因致自缢投井而死者二十余人,受伤含冤者九十余人”,“执事督皖数年,恣睢暴戾,率兽祸人”,罪在不赦,要求“务速将该营兵士悉行枪毙,执事亦应即日解职,静候国民裁判”。
同时,各界除对安徽相关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及倪督军声讨外,还纷纷致电中央各部门,要求彻查追究。有的甚至还通电各省督军、省长,要求一致问责。
12月11日,旅沪安徽同乡为女校被兵蹂躏事致电教育部,声称“讲习所教员学生被驻扎该处兵士率领多人,加以兽行,寄宿员生多未幸免,抱洁而死者十数人,气愤垂毙者数人,重伤者又数人,开世界未有之野蛮”,请将犯罪兵匪责成严加看管,以雪沉冤而维人道。13日,江苏省教育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陆军部、教育部,称安徽地方官隐忍不发,倪军侮辱学生,致毙多命,请派专员彻查,将不法军人立置重典。江苏松江各界联合会致电各督军、省长等,称倪嗣冲弛职纵纪,以致部兵围奸安庆蚕桑女校学生,“寡廉鲜耻,作此禽兽之行为,丧心病狂”,“伏仰声罪致讨,以谢国人”。江苏省教育会驻宁皖人同乡会也要求派员彻查严办。河南学生会14日致电各省长、督军、各界联合会等,“观舆论哗然,民情愤激,敢请一致声讨倪督纵兵殃民之凶罪”。江苏如皋公民代表致电大总统,国务院,要求严惩以肃军纪,而安人心。徐州学生会致电大总统,国务院,“乞彻查严办”。
以情理推之,既然倪督军“丧心病狂”“纵兵殃民”,那么罢免倪督、法办犯罪士兵,以谢国人就是理所应当。上海商界少年救国宣讲团14日致函陆军部,称本团虽属商界,倪嗣冲督皖数年,纵兵祸民,罪不容诛,“请速电令解职,依律严办”。南京学生联合会分别致电大总统、总理、国务院,上海各报馆、全国各界联合会、中华学生联合会,称“倪督皖有年,摧残教育”,“乃更纵兵奸掠女学一次再次,我女同胞因之毙命者若干人”,请愿政府罢免皖督。江苏无锡县教育会还分别致电教育部、陆军部,请组织军事特别法庭,惩治罪魁。天津各界联合会于16日召开评议会,随后致电北洋政府立将倪嗣冲撤任,言称倪“拥兵干政、纵匪殃民”,“人神之所共愤,天地之所不容”,务恳“立将倪嗣冲撤任,依法惩办以清乱源”。
从以上不难看出,登载于《字林西报》上的安武军围奸女校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地,特别是各界联合会、学生会、教育会等社团的强烈不满,安徽地方相关部门以及督军倪嗣冲本人受到了痛责重骂,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舆论压力与安徽方面的回应
蚕桑女校蒙羞,各界函电交驰,传言愈盛。倪嗣冲非常震惊,在接到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函后,立即电饬安庆警务处长刘道章、安武军统领史俊玉切实严查,并致电蚕桑女校校长刘世杰女士询问。刘世杰复电,称校中自八月后并未停课一日,也没有死病等各种事故,报载纯系诬蔑,刘道章、史俊玉也均复称绝无此事。此间倪嗣冲还电令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严密稽查,然而数日内明察暗访,毫无头绪。 面对各界的声讨诘责,倪嗣冲12月14日通电各部院、督军、省长、都统、护军使、镇守使、各师、旅长、和议总代表、各代表、各报馆,自称:
平日兢兢业业,专以整饬军旅、申严风纪为务。乃前接上海各界联合会来函质问驻皖军队围奸安庆蚕桑女校一事,又闻各报连日登载,谓安庆蚕桑女校于八、九两月两次经皖军围奸,致该校羞愤自尽者十余人等语。又载有各会通电政府、各省电文情事离奇,至深惊诧。……此次报载各节,无中生有,任意栽诬,不唯皖军名誉攸关,并于全校女生名誉有碍,若不切实查究,殊无以别是非而资惩警。
对于蚕桑女校事件传闻,在京安徽籍议员姜襄廷亦来电询问,15日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董嘉会、实业厅厅长高炳麟予以答复,电文如下:
查女子蚕桑讲习所隶属实业,开办四载,校规整肃,成绩尚良。其实习场在北郭外,向由警署派警长率警士四名设岗驻守。本年七月间被贼挖洞夜入,窃去衣裙等件,报警请缉,复添派警士巡逻。又因北门一带荒僻,女生往来间遇流氓出言轻薄,由麟函请警厅,饬北分属保护女生,旋准,函复照办。于时省厅两署接匿名来函,以中秋夜军士多人蹂躏该所,劫去女裙多条,所长办理不善为词。皖省秋节各校放假三日,女生成归家,可知不实,意以造谣,必因查缉过严,宵小肆诬,否即有人觊觎此席,当经麟商承省长,未置理。近阅连日报载,九月一日又有此事,尤为荒谬,且指系安武军所为,始知别有用意。第事关全所名誉,岂能任听污蔑,已由该所沥情,请转军民两长澈究严惩,以维女校。已电沪辨已矣。远老廑念,谨电奉闻。
教育、实业两厅厅长对蚕桑女校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出解释与推理,认为安武军围奸女校~案实属“造谣”,甚为荒谬。12月16日安徽省长吕调元又致电国务院,称:
不知何人捏此谣传,当面嘱实业厅长秘密侦查,复称确无此事。外报捕风捉影,沪宁方面又将无作有,愈说愈奇,果如该报所云,致毙多命,该校及该生父兄岂能隐忍。元近居咫尺,又岂能豪无闻见。事关军学名誉,该军统领、该校校长不甘受此诬蔑,均愤请派员会同各界查询,证明虚实,除电沪报更正外,谨肃奉复。
安徽单方面做出的解释,似乎难以取信于人。上海女界各团体于12月15日下午4时开会讨论惩救办法,议决通告全国女学界急起自救,分电南北政府,要求严惩暴军暨倪嗣冲㈣。17日,上海女界各团体、各学校等组成上海女界临时委员会,致电广东军政府,称倪嗣冲迫使“校长通电否认兽行,军士纵之法外”;致电蚕校校长刘世杰,称倪通电谓无中生有,任意栽诬,欲盖弥彰,校长要抚心自问,“本诸天良耻辱相关”,不应附和。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致电大总统,泣称安武军突人女校,“致学生进退无门,横遭奇辱,综有幸免,早赴泉台死于贞烈者十数人,教职员自裁者数辈,事后被害家属泣诉当道,请求查办。乃该省军民长官置若罔闻,闻其轻视人权至于此极!”请总统彻查根究,陆军部开军事法庭尽法严惩。旅津安徽学生会致电靳云鹏总理,“所有住校师生无一幸免,以致羞愤自尽者五六人”,“且该军驻扎皖城,数次哗变”,“而该长官事前既不能整饬军纪,事后又复严守秘密,钳制舆论,不令宣传,反藉改编为名而遣散之”。“若不灭绝此种败类以做将来,则吾民族历史永留污点”,请总理速派公正大员严为查办,以申军纪而维教育。
安徽方面在蚕桑女校事件中非常被动,中央的通电也难消弭舆论风潮。倪嗣冲除12月14日通电辩白外,还致电上海各报馆切实更正,并多次致电中央,以事关军学名誉,请求派员赴皖查办。随后中央政府电令安徽查复,吕省长及刘校长复电称并无其事,政府即复电倪督,称确无此事,“不必派员再查办,并请沪报更正”。并通电各省:“报载皖军污女学事业经确实查明,绝无其事。并据该校长电呈,由八月后,未停课一日,亦未死一人,报载全属诬蔑。”
处于舆论焦点的蚕桑女校也致电上海报馆及各团体等,称前已辩白此事:
无如近日各方仍有怀疑,若果受此奇辱,一生名节有攸关,何能强颜隐忍?况报载死伤多人,各生家属岂能竟不过问?纵畏军威而事实昭然,何能掩尽全皖人之耳目?……恳请大总统速派大员莅皖调查究惩外,并乞贵处亦派员来皖会查,以明真相。
19日江苏省教育会再次致电北京大总统、国务院、教育部,言称:“倪军污辱蚕桑女校事尚未查明罪状。”
12月19日,教育部奉徐世昌令彻查蚕桑女校案,先派佥事洪逵前往,洪逵因病推辞,最后改派主事赵德威前往调查,21日徐世昌又派米某赴皖调查。调查结果称并无此事。
倪嗣冲在强烈要求中央政府调查的同时,20日再次致电上海全国各界联合会,指出:
报纸谰言,淆惑视听,每以是非自有公论,不愿断斩置办,致邻于悻悻小丈夫之所为。独此次所载女校一事,不唯有碍本军名誉,抑且与该校女生名节有关,万难容忍,亦万难缄默……除已经通电声明外,并将派员赴沪起诉,俾资昭雪而杜谗谤矣。
倪嗣冲并认为近来世风日下,人庞言杂,听者色舞,而传者风响,令人忧心。
安徽省议会、商会、教育会也联合致电政府,电称:“沪津各报连日登载安徽女子蚕桑讲习所被军队蹂躏一节,凭空捏造,完全失实。”并认为近时政客不恤牺牲,专谋利用,证之法史,“其革命之初亦同此病”。然“何人何事不可假借,而必以神圣女学校青年女同胞供其政治机械作用”。要求此事一定要彻查究办:
本省各机关团体俱收到外来函电,斥责交加。一若在籍皖人尽属仗马寒蝉也?夫捕风捉影,犹有风影之可言,似此风影毫无,何从捕捉?……已由本省各界全体会议公决,除将调查各种事实刊发分送外,请大总统、国务院对于造谣之人通令严缉,对于最先登载之《字林西报》,由外交部转知该领事严行取缔,并希各公团力伸公论,各报馆大主笔慎重登载。陶
为维持军学声誉,将事件早日大白天下,且“此事报载,华报实转载西报,殊非函电所能辩白”,倪嗣冲便委派安武军第八路统部总文案黄韬、蚕桑女校的刘维藩、实业厅的王成等同赴上海向社会各界说明情况。1920年1月3日,黄韬等人到达上海,寓住在沪北大行台63号,随后即向江苏省教育会声明军队侮辱蚕桑女学实系谣传。 1月5日下午4时,黄韬、刘维藩、王成等人到全国各界联合会,由冯骥骏、马少奎等接待,刘维藩叙述了安武军侮辱蚕桑女校事件纯属捏造,并分析了诸种疑点。冯、马二人均对此事表明了态度。冯骥骏答复称,“本会对于此事毫无成见,然决不能信有为无,或信无为有”,安徽方面应拿出确切之证明。而马少奎则建议皖省代表不妨询问《字林西报》的信息来源,“此事发生于《字林西报》,请向该报究询是非有无,不难水落石出”。当天晚上,经江苏省职员朱绍文介绍,黄韬等人又在东亚酒楼宴请了上海报界人士。席间,刘维藩声述:
外传该所被安武军加暴行事,全属子虚。惟秋间该所曾被窃衣裙多件后,因追贼过严,或被宵小散布流言。述毕后,将该所对于此事之宣言书分增在座诸人,其内容略如上述,并附以往来函电,多已见报端者。
黄韬等人随后在上海辟谣,并对谣传的诸多原因进行解释。黄韬并于1月17日至《字林西报》馆辩证蚕桑女校事,声称:“其妻为该校教员之一,而其女亦为该校之学生,字林报所载侮辱之说全非事实”,字林报馆方面对于黄韬的声明,只得表示:“惟惜黄君不早来声明,或来函更正耳。至于安庆访员,字林报当为之切实说明者,渠仅有闻必录。苟非众口争传,与事实骇人,则安庆访员或不据以报告也。”
三、蚕桑女校事件的缘起与疑点
《字林西报》虽然对于黄韬的声明表示接受,然而在此事件过程中媒体恶传,各界渲染,函电交驰,安徽方面即使再三辩白,但也难以说明真相,以释群疑。对于倪嗣冲而言,更是颇感不快,他又咨请陆军部、农商部派员来查,以求昭告于天下。陆军总长靳云鹏派军法司长施尔常、农商部长田焕章派经济调查会会员丁某等赴皖调查。
施尔常1月9号由京出发,10号早乘津浦车,11号午刻抵蚌埠,向安徽督署调查关于此案卷宗。倪嗣冲病重,倪道杰代为接洽。施13号乘车抵下关,14日早由下关搭坐轮船,15号抵安庆,向教育、实业两厅及警察厅等各主要机关调阅卷宗,又向省议会正、副议长详细访问,并实地调查该所,最后又亲访该所邻右及在省司法教育各界,所述均称报载安武军凌辱讲习所员生一节全属子虚”。施随即呈文陆军部:“现既查明不实,该所员生等以名誉所关,深盼中央以明令公布昭雪,俾得洗此奇辱。”
看来无论是安徽方面的调查还是中央的督办,都难以找到相关证据、证人来表明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而此前制造声势的各界媒体、疾恶如仇的各地社团也没有人拿出相反的证据来表明安武军确有此事。蚕桑女校事件的前前后后颇耐人寻味,事实上,此轩然大波,还是事出有因的。
阴历七月二十九夜,讲习所曾遭到偷窃,这是得到各方证实的。调查结果称:
(该日夜),女生寝室之外墙根有窃贼穴洞而进,时各女生多已熟睡,内有一女生闻院中略有声响,即唤醒同室之人,告之以故,各女生多是胆怯,不肯起身。后闻声响愈大,其中胆气稍壮者便唤醒邻室之人,相约一同起身找寻,遂各披衣开门,分两班急奔女监学宿舍中报告。
女监学随即唤起前面所住男教职员及校役人等,告知守衙警察,警察赶到时,窃贼已将离去,女生寝室衣裙席卷而去,警察追捕不及。事发之后,倪嗣冲责成警察厅长刘道章亲自勘验,出具调查报告,刘回复称“原派巡士人数太少,仅任所前守衙,不能周密,致有此失”,当即批令警察厅加派巡士两名,于晚上轮替巡逻。
蚕桑女校校长刘世杰女士,才具干练,办学勤恳,惟“口齿锋利,平日多有开罪于人之处”。曾因校舍问题与教育厅有所不悦,因刘不愿将校址与城内的工业学校校舍调换。八月十六、十七间,省长公署及教育、实业两厅同时接到匿名信件,中多侮辱刘个人之语。安徽省教育会也“曾于阴历八月间接匿名函一纸,略谓该所长刘世杰人品不端,亟应更换,不然恐该所将有意外,不止如前次被窃。刘世杰系外省人,办理该所颇有成绩,“本省人久有取代之意,酝酿已非一日,适该所于七月二十九日晚上失窃女生衣裙多件,讹言之起,实基于此,其欲取而代之者,遂益尤而甚之,乘机攻击”,此军学两界蒙此奇辱之所由来也。
虽然不能判断写匿名信之人与窃贼同伙,但七月二十九日晚的窃贼事与匿名信事都影响了蚕桑女校之声誉,显然不利于刘世杰,但这些都与安武军关系不大。但当安武军两次结伙围奸蚕桑女校的案情制造出来后,安徽省城内的矛盾就转变成全国倒倪的风潮。不过,该案情疑点很多,难以将女校与安武军串联起来。
省公署第三科科长叶尧阶于1月17日午后偕同安武军李副官出城,3点到蚕桑女校,索阅(甲乙)两级出席簿记,从9月8日开课起,即阴历闰七月十五日,出席人数共37名,后陆续增至48名。其间开除1名外,并有监学开具名单一纸,是在所学生较之开课时有增无减。又所内女职员计监学2人,舍监1人,技士及教员各2人,共计7人,“自开课至今均在所安然无恙,证以教员学生现在人数,则报载羞愤自尽者数十人,其诬不攻自破”。开除的学生名叫金丽生,据称体格不合,且金丽生之嫂虞惠清现尚在校,可以作证。女教员中惟有冯孝芬一员,至九月因别就告退,接事者为袁俊,此外并元更动”。可见,该所自教职员以及学生,没有羞愤自尽之事。
八月十五系中秋节,又逢双十节,学校放假3天,学生多放假归家或被亲友招邀,其住校者只女监学1人、女生8人,而校长当晚也并不在校住宿。《字林西报》报称安武军两次结伙围奸女校师生,多人羞愤自杀。再检讨各界宣传的如“十余名师生羞愤自杀”,“因致自缢投井而死者二十余人,受伤含冤者九十余人”,“抱洁而死者十数人,气愤垂毙者数人,重伤者又数人”等等说法,实为道听途说,报界传闻不攻自破。
至于九月一日,蚕桑女校遭第二次凌辱尤为离奇。“大抵女子胆最怯弱,果经二次之凌辱,当早纷纷离所远避。乃查现在学生人数较八九月间,反更增添,则其事之虚,自可推定”。教职员亦并无一人退职,假设真有此事,女生当早已惊散远避,岂能自一至再,“坐待凌辱”。退而言之,师生假若真的遭到凌辱,为何安庆地方不知。北区警察第二分驻所署员钱翔梧,言称其驻在所辖境以内,见闻真确,实无其事,况“该所教员学生人数名册均经造报,省公署、实业厅有案可稽”,并将女子蚕桑讲习所教员学生人数名册一份、实习场驻守长警名表一份报呈鉴核。实业厅长高炳麟派员调查: 询诸近邻,多系许潘两姓,亦谓向未见有兵士到此,亦未见有兵士入校寻人之谱。……该报又云死伤多人,现该校名册俱在,人数齐全,病死且无,何来死伤?况死者是何姓名,伤者入何医院,均未指出,设果死伤相望,谁无父兄,谁无心肝,而能隐忍。……此不近人情,无稽之谈,实为别有用意。……报馆及学生联合会又不假思索,盲从狂吠,通电全国,喧传中外,独不思事有虚实,理有真伪。
为一洗清白,蚕桑女校学生家长也致电报馆:“安武军蹂躏女校,实系谣传,否则我等骨肉相关,果受此辱,何畏威迫,诉讼有权,安能忍置?请等报更正。”
至于其他传言,诸如女生在大门前操场体操时被兵士调戏;八月十五日夜女生循俗,出外到兵营一带摸秋,被兵士暴污;各生家属控诉官厅,官厅用好言抚慰等等也大多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其实,该蚕桑女校地处安庆城外东北隅,虽有巡警守衙,但仍免不了荒僻之地易生是非。阴历七月二十九夜间的窃贼偷盗一事,就说明了女校的安全防护是有漏洞的。女校与驻扎在东门外安武军一路一营、八路二营,北门外的八路四营等相距虽说三四里之遥,但同处城外,也就不排除会给人以口舌之非。如果蚕校女生在城外遇到轻薄之徒、流氓无赖出言不逊,也不是没有可能。
四、蚕桑女校事件的影响与反思
事实上,蚕桑女校的建立与发展,倪嗣冲都予以了支持并特加保护。1916年11月倪嗣冲任职省长时考虑到女校地处城内,校园局促,学生无法从事蚕桑实践,于是“将陆军校址拨给开办,并拨开办费七千余元,列为省立。倪对刘世杰热心教育,极为器重,军民咸知”。该讲习所遂由城内鹭鸶桥迁至安庆城北门外柏子桥(前原安徽陆军小学校园内),房屋约有200余间,“规模宽敞,桑树林立,四周皆有壕沟,并有小桥圩门,日暮关闭。稍远有南北大路二条,大门口由省会警察厅派出巡长一名、巡士四名,常年驻守”。陆军小学的演兵场也被开辟为桑园。讲习所正式建立后,改隶实业范围,其办学经费由省财政厅实业经费划拨,每年大致为1540元。倪嗣冲曾训令该所招收临时养蚕实习生,以4个月为毕业期,并令添招实习生1班,讲习生1班。为解决生源问题,倪嗣冲还3次训令各县知事:“查照前发讲习班招生广告,及(即)期选送到所肄业,以资造就该县。”
以常理推之,倪嗣冲平时对于该所特加保护,“所部兵士焉有不知,而敢出此非为”。所以施尔常在实地调查时,为消除大家疑虑,他对女校员生说:“如有此事,不妨直说,在中央决不姑息此类不法军队。倪督既为一省军政长官,当然秉公办理,亦绝无袒护军队之意,实可放心。”女校员生声称知悉倪督为振兴蚕桑,捐款拨地,支持学校发展,但兵士来所凌辱,实在是没有其事。
先前安武军八路一营兵士哗变,阴历七月窃贼进入女校,传言蚕校女生曾遭流氓调戏,这些为蚕桑女校事件的始作俑者提供了素材。制造蚕桑女校事件者把时间设定在阴历八月十五日,也有隐情,被遣散的兵士原因一说就是“本年中秋节夜间城外蚕桑女子学校突来暴徒多人,肆意滋扰,该营相距较近,未能保护”。那么很可能中秋之夜,因当地摸秋习俗,青年人结伴野游,或者的确是当日夜蚕桑女校受到流氓无赖院外的出言调戏。
当然蚕桑女校事件的最初缘起在于刘世杰的遭人所嫉。刘世杰本来办有私立小学一所,因有所成绩,遂获政府支持,改为蚕桑女校。作为公立学校,倪嗣冲任职省长时拨款拨地予以支持。省城警察厅长刘道章兼任省教育会会长自然也对蚕桑女校不会漠视,也就是说对蚕桑女校予以扶持与保护。刘世杰女士办学成绩颇佳,加之又得倪的信任及实业厅高厅长、警察厅长刘厅长的支持,自己难免“口齿锋利”,招人所恨也是可能。
如最初有人判断刘世杰与教育厅可能有牵扯,以致产生矛盾冲突,甚至造谣者来自教育厅。对此教育厅厅长董嘉会进行了辩白:
况敝厅长家属有女生二人去夏甫在该所毕业,秋后仍有戚友在该所充当女教员,人虽至愚,宁不投鼠忌器耶?
他对刘维藩在全国各界联合会上所声称的与教育厅争夺校址引起冲突等说法极为不满:
果真知谣所自来,何妨执其人而诉之官,否则疑张疑李,一实必有一虚,甚或真正造谣之人,迥非意料所及,反可窃笑于其旁。该代表诬我皖人排外,尚可诿为不闻,诬及敝厅造谣,则实未便缄默,造谣有罪,诬人造谣当亦不能无罪。
董厅长又说自己中秋节前一直在山西考察新政,重九甫归,皖垣谣诼发生之时,与他无涉。省城部门机构中间显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安庆城内省长吕调元的二公子飞扬跋扈,以至于12月5日警察受省长公署卫兵侮辱,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刘道章一时离职,看来吕调元与刘道章的矛盾亦非一日。安庆蚕桑女校如确有受辱一事,则刘道章难脱干系,因为刘既是警察厅长又兼省教育会会长,换言之,刘作为警察厅长未能对女校尽到保护责任,作为教育会会长也不能为女校受辱事件伸张正义。制造女校受辱一事者很可能来自安庆城内,或者至少为外来窥视安徽政局者。
然而,窃贼事发生后,已给女校加派巡警。上年哗变的第八路第一营兵士也于11月10号遣散,设若真有此事,该营兵士的结局不是被遣散,而是被法办。倪嗣冲一向治军甚严,该营兵变前后曾被枪毙21人。
阴历七月二十九的窃贼事,八月的匿名信事,第八路第一营的被遣散,本都应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对于刘世杰的攻击,刘也未将传言根究,事情似乎该告一段落。
然而11月27日和12月6日《字林西报》相继刊载阴历8月15日和9月1日安武军围奸女校传闻,各地舆论哗然,骂声一片,矛头所指重点并非安武军第八路,也非该路统领史俊玉,而是远在蚌埠的倪嗣冲,罢免撤换倪嗣冲成为各界所求。看来把安武军与蚕桑女校联系在一起,制造出安武军围奸女校师生事件是有所意图的。也就是说,《字林西报》以及各报的转载,重点不是探讨刘世杰的所作所为,亦非探讨安庆城内局势的复杂,而是倒倪。此时安庆城只是作为一个推倒倪督的支点,蚕桑女校不过作为借用倒倪的工具,于是蚕桑女校也上升为一个全国性的事件。
这期间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均函电交驰,特别是江苏等地教育会异常关注,致电声讨。这些电文大多在弄不清事实的情况下,占领道德高地,不分青红皂白,推波助澜,攻击倪嗣冲及其安徽各机关。各地各界电文未对“被施暴”教员学生和家属进行调查和慰问,也并未派人赶赴安徽,一看究竟,关注焦点不在“受害者”本身及其善后处理办法,如赔偿、惩凶上,而在于倪嗣冲所谓的“纵兵殃民”上,其间学生奔走呼告,痛责重骂,声讨安武军及倪。12月18日连北京小学以上的学校也组成联合会,共同致电上海各报、江苏教育会等,声称决议联合京师公私各校教职员,对倪嗣冲应予严惩。 不难知道有人在安庆城将信息进行剪贴加工,然后带到了上海。随着上海各界与媒体的舆论声讨,北京、天津等地同声相应。这中间率先声讨的往往是各地的学生会、教育会,如北京高师学生会以此事关系重大,首先请旅京皖人程演生、姜笠夫二君报告相关经过情形,议决相应对付方法。来往奔波助燃的多是安徽旅外同乡会人员,他们攻击重点直指倪嗣冲。如旅粤全皖同乡会常恃芳等人致电全国学生联合会,言称此种残暴军人,“驻省如此,出省可知,对于门设守警之女校且如此,对于手无拳勇之居民更可知。充其所至,实有不忍言者,皖省黑瞑竟至于此!”“素仰贵会维持教育,主张人道,登高一呼,必有起而应者。”旅粤全皖同乡会常恒芳等致电上海各报馆以及旅沪安徽同乡会,作类似的声讨。此间也有人不断地从安徽赶往各地,或各地以从安徽来人获取的信息似乎较为真确来进行控诉。静寺芳等人的信息来源就是“适有同乡新自皖来”。旅沪各校开安徽学生代表联合会时,“当新有安徽来沪之潘德民登台报告”,而该潘某“既云新由皖到沪,见闻自应较确。何不历指姓名证实,乃含糊其辞,且既能至沪报告,何不来省宣言,明系造谣,污蔑军学,籍以捣乱”。
当政府及农商、教育等机关应倪所请,相继派员赴皖查勘,随后通电全国,一再声明确无此事,安徽也派人赴沪进行辩白,并要求起诉造谣者时,突然一片静寂,攻皖活动也悄无影踪,对于造谣谤人者,各界似乎聊无兴趣。早在12月27日,安徽旅沪学生会提议是否应当实地调查此事时,有人提出上海各校适逢考试,“恐不暇及此,最好以快邮代电,征问事实”。有人还提出应有该处教育会代查事实。
此间,校长刘世杰也呈请教育厅转请省长缉办造谣之人,省长随后批示,该案实属凭空造谣,经教育厅派员叶科长会同安武军第八路统部所派李副官,前往查明,确无此事,该厅已“随时秘密侦查,务获造谣之人”。随后蚕桑女校也将各机关调查经过情形及该所历来状况详细编录,刊印成本,分寄各处,以明真相。为以正视听,1920年1月9日、10日、11日、12日、13日《大公报》相继刊出安徽蚕桑女校辨正之宣言。事实上,安徽方面即使拿获造谣之人,也难以挽回军学声誉之损失。
显然1919年的11月是不平凡的月份。11月27日运作起来的蚕桑女校事件使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受到冲击。无独有偶,11月26日湖南学生与军警发生冲突,随后报纸大肆宣传,称此为“学界未有之惨剧”,至于有无学生受伤没人提及,自此学生罢课,“驱张运动”开始,半年后湖南督军张敬尧倒台。之前11月16日“闽案”发生,全国学联声援福州受伤学生,福建督军李厚基一时也处于内外交困中。诸种事件叠加巧合,学生对于皖督、湘督、闽督进行道德谴责、口诛笔伐,似为五四学潮之余波,但客观上对皖系地方力量均构成了重大威胁,诸种事件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但是否有暗中推手尚不得情,需史料来进一步回答。
蚕桑女校事件对安徽政局产生了影响。吕倪之间因职权划分存在裂痕,因吕刘矛盾,倪嗣冲致电政府,称省署卫队与警察冲突,刘道章厅长并无失职之处。省长吕调元无奈,被迫电告北京政府辞职,12月31日吕被免职,专任督办北京郊外门头沟的斋堂煤矿事宜,同日内务总长田文烈准免安徽全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刘道章本兼各职。此事件发生后,倪嗣冲也斥责马联甲失职,“盖所云肇事之军队,原为马所统率也”,两人之间关系有所不悦。蚕桑女校也因处于僻静的城外,有人提出易受歹徒侵扰,迁入城内较为安全,遂后与城内的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互换了校址。
但更为重要的是蚕桑女校事件对倪嗣冲及其安武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近百年,学界多认为倪嗣冲的安武军胡作非为,其佐证多拿蚕桑女校事件。事实上,倪督接管定武军后,新老安武军达百营之多,不排除军中有干犯军纪者,但取蚕桑女校事件证明安武军军纪败坏似为不确。另让人吊诡的是,倪嗣冲重视实业,培植教育,对蚕桑女校给以很大支持,使得该校成绩颇佳,然倪及其安武军的声誉一度却毁在蚕桑女校事件上,该事件也成为倪嗣冲及安武军的“丑闻”。
蚕桑女校事件的推波助澜,是否另有隐情,时人也作出推测,“此事离奇,在中国人道德言之,围奸女生一事,罪大恶极,或诬或否,皆有极大价值之问题”。若真有此事,全体师生何以受辱迟至45日或60日而不言,何以在上海各界联合会发表而不在安庆发表,各地通电:“根据上海各界联合会并非根据安庆之何项机关尤为可怪,大约欲推翻安福派之主动。”“从各方面研究终有水落石出之日,皖军之过失,与下官之敷衍,与学校之忍辱,与上海之造谣,与各界之捣乱,与内幕之作用,与不但于军界学界之名誉有关,且可以藉此项风潮之真伪,亦可少得池安也。”
蚕桑女校事件前后,倪嗣冲一直处于病重之中,且久有辞意。他督皖于蚌埠,当安庆蚕桑女校事件发生后,即派人彻查,认为既无此事,日久自明,且止谤莫如自修,故未另行声明阁。然而,风潮迭起,安徽处于震荡之中,倪嗣冲遂请示中央派员查办、通电媒体辩白,积极回应各方函电。实际上,不管安徽方面是否辩白,制造蚕桑女校事件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风潮,渲染声势,施加各界舆论压力,因为其用意在于倒倪。客观上,直皖矛盾以及民党政敌都对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构成威胁。随着皖系的战败,蚕桑女校事件的真假已无从重要,也无人多予关注。
当然,透过蚕桑女校事件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权威业已丧失,地方处于裂变之中。学界崛起,操弄风潮,“祸皖”“祸湘”等渐成攻击各地军阀的有力口号,北洋统治陷于危机。随着“打倒军阀”时代的到来,安武军“蹂躏”蚕桑女校已作为军阀“丑闻”构成历史的记忆。
【作者简介】郭从杰,男,1976年生,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李良玉,男,1963年生,安徽太和人,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地方史、专门史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