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两种因果性的道德意蕴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四个“二律背反”所揭示的自然与自由的因果性问题。通过这两种因果性,康德鲜明地揭示了自然因果性的存在领地和自由因果性的存在领地,使自由因果性典型地呈现在其所探讨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本体世界。在这样的本体世界中,康德将自由放在道德律令、道德法则和至善的层面上加以探讨,彰显出自由在人的形而上追求意义上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意蕴。对自由的探讨也为他的《实践理性批判》奠定了伦理学基础。 Kan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thic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ques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nature and freedom as revealed by the four “antinomies” proposed i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y these two kinds of causality, Kant clearly reveals the territory of natural causation and the territory of free causality, so that free causality is typically presented in the probable ontological world of metaphysics to be explored. In such an ontological world, Kant explores liberty on the basis of moral laws, moral rules and perfection, demonstrating the ethical values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freedom in the metaphysical pursuit of human beings. The discussion of freedom laid the ethics basis for his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其他文献
从“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到“消费和生产是同一的”,再到“工作日的缩短”,正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渐趋具体化的攀爬过程,是个人以感性时间方式享有创造
老舍的“和谐”文化观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双任务条件下一个运动系列能否被不觉察地掌握,内隐学习是否比外显学习更有效地增加保持.36名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内隐学习组或外显学习组.要求所有
在的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学、政治、礼乐的归宿,三者依于仁而后才能有真实的生命.里仁的概念揭示的是一种居住方式,其核心是与他人一道共同成为入.对而言,里仁生活的
道德挫折是利他行为者遭到受助者消极或恶意回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形式,其不仅是一种个人挫折,更是一种社会挫折,即造成了社会资本的损失。对于道德挫折,应从其心理发生机制来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任何事物的讨论都要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并从时间的规定性中获取其根据。海德格尔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从时间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美学本身就蕴涵了重要的政治意识:对美好人性与健全社会的追求。透过现实政治与政治理想双重维度的互动考察,共和国60年美学在表层历史特征上呈现出泛政治化
当代中国伦理学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它们主要表现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出发点和目的以及道德原则等方面。这需要从现代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唯物史
心灵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素质教育中有自己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融通作用.它可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手段的情景性和生动性,突破传统教育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文本性,恢
文章重点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掘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巧妙设计"职场仿真"教学,通过"职场仿真"教学,在发挥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